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业研究*

2021-11-27王云青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4期
关键词:供给物流高职

王云青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2015-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次被提出,4个月后,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了针对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将高校与用人单位或社会的关系简化为供应和需求的关系。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供给质量,这意味着高校需要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高校应以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为宗旨,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体系,构建校园创新创业体系。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业研究的必要性

2.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基础条件良好

管理型物流企业相对于资产型物流企业,需要较低的物质投入,对启动资金、获取专利等要求并不高,主要通过物流资源整合、供应链协同或深耕垂直细分物流市场等方式实现盈利,创业门槛相对降低,适合高职学生创业。此外,一般创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做起,创业初期合作伙伴不多,创业者需要具备市场、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在物流专业基础课程中都有所涉及,相比于其他非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具有一定优势。

2.2 物流产业振兴需要创业型物流人才

中国物流行业比美国和日本一些国家开始得较晚,1978年引入物流这一概念,直到2000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后,物流行业才迎来高速发展,近些年,又陆续出台较多利好物流政策。包括2019年出台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方案(2019—2020年)》以及《关于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市场的意见》,表明物流业具有创业空间。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RCEP的签订等,正反推着物流业进行转型升级,物流产业振兴需要创业型物流人才。

2.3 物流毕业生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现状

物流发展至今,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引起了高校开设本专业的热潮。截至2016年,已有近500所大学、800多所高职院校和2 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物流专业毕业生供给急剧增加,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此外,物流产业的人才结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基层物流从业者较多,中高层物流从业者缺失,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供给端改善物流专业人才结构[2]。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高职物流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误区

3.1.1 创业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完全脱节

中国青年网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5%左右的大学生创业者选择新兴行业。传统行业或当下较火热的行业更受创业者的青睐,如餐饮、住宿业等。深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学校的创业教育未能和学生的专业教育很好结合。学生虽然有着高校创业知识的教育背景,但对创业的认知还很浅显。以本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随着互联网电商务时代的发展,人口红利消失,原本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正发生变化,物流行业面临新的发展转折点。但目前物流创业类的课程均由学校思政专业教师承担,创业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完全脱节。受学校环境、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影响,创业课程内容大多较为空洞,在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方面上难以发挥实际功效。

3.1.2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局限

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失败的原因大体上有四点:①选择创业项目时盲目跟风,对行业的供需情况不了解。②无法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前期规划少。③资金短缺,无法应对风险。④缺乏管理能力。供给侧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安排方面,应降低学生失败的可能性,多开设针对物流行业、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物流企业成本运营、物流企业风险应对等专业基础课程。但截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根据学校的优势和地方特色来安排课程。表现在专业课程单一,教材滞后,各院校课程内容同质化严重,未能针对某一物流细分市场开设专业选修课,学生创业缺乏对某一物流领域的深入了解,看不到创业发展空间,难有创业意识和兴趣。

3.2 物流供给侧主体动力不足

供给侧主体包括高校教师、学校和学生。大学生创业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但物流管理专业在部分高职院校开设时间短,教师数量缺乏,很多物流管理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入的,对物流知识还不太了解。此外,大部分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未经过规范的培训,对基本的创业流程并不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指导。学校层面,因为学校资源有限,不得不放弃对很大一部分初创团队的资金支持。学校不支持、教学任务繁重和理论思路的局限,使教师指导学生创业的动力严重不足。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在就读大学之前,都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创业主体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高,也缺乏发现问题、解决的问题的意识[3]。

3.3 物流学生创新力缺乏

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面对物流行业迎来的政策春天,物流行业粗放式发展走到了尽头,出现了规模化、科技化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等,物流板块即将涌现一批更具创新性的企业。但目前很多学生还是将物流视为一个依附于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并未认识到创新的作用。即使有少数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但落实到创新行动又较难,一方面是因为行动的落实需要资金的支持,仅依靠学生很难实现;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缺乏投身实践的勇气及实践的能力。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物流管理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4.1 建立专业课与创业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创业型大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物流基础知识,还需要熟知物流前沿发展趋势,具备创业精神,捍卫商业道德,具有操作能力等。因此,在设置创业课程时,应认识到学生创业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大部分学生的创业应立足于本专业。创业教师应结合物流专业特性,创设“独一无二”的创业课。通过了解学生的特征、物流发展方向、国家方针政策等,从宏观上掌握创业的方向。通过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和创业思路。此外,创业课程还应注重实战,增加创业流程、行业背景分析、风险投资、商业计划书撰写方法等相关内容,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4]。

4.2 增强物流供给侧创业动力

高校是创业教育的供给端,提供给创业主体包括课程、教师、资金等帮助,但高校仍然具有局限性,它并不具备创业的基础条件。为了让创业更符合现实,学校应该将学生“赶出”校园,参加创业实践。高校应该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合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整合多方资源,使学生创业有条件落实到行动上来,另外,通过在校内开展创业课程教学比赛,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创业”。其次,需要建立“内训外联”师资队伍。一方面对物流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培养,派遣教师到物流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物流实践,了解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将物流知识与创业知识融合;另一方面,对外展开合作,邀请当地物流企业负责人加入高校外聘教师团队,定期开展讲座,让企业家和学生面对面分享在创办物流企中的感悟。最后,为了培养“创业型”高职学生,应分析学生主体创业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原因为对创业抱有偏见、创业实践能力较弱、对创业流程不熟悉。针对此,首先要向学生宣传创业光荣思想,列举创业成功案例来鼓励学生,将学生的创业与国家发展、人生选择和职业理想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创业责任感。开展户外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敢于挑战的精神。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今后创造良心企业。此外,针对不同的物流项目创业在项目背景、营销策划、项目盈利等方面多具有个性化特征,建立咨询小组,安排教师答疑解惑[5]。

4.3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是创业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让学生进行有效创业的根本。借用创新发展的三个层次来引导学生,首先应该是模仿、观察和记录成功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其次,在原有商业模式下寻求微小变动,创新的可以是商业模式中任何一个细节,可以是产品的创新营销手段的创新、交易方式的创新等;最后,在微小创新的基础上升华,形成完全的创新商业模式。此外,高校也应对学生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尽早实现创新理念到创新行为的转变,让创新产品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鼓励学生投身创新活动。

猜你喜欢

供给物流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