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的压力之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1-11-27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受到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有许多人会因为压力而产生一些心理上或者精神上的疾病。其中焦虑症就是一种在现代年轻人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且这种疾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焦虑症也被叫作焦虑性的神经症,其最主要的表现为患者在睡眠方面的障碍、焦虑情绪和植物神经系统在实际功能上的紊乱等症状。
有相关研究证明,焦虑症这种疾病与患者的遗传因素、性格特征、遭受的各种事件、应激反应能力、身体上的各项疾病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这些原因都会使得患者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现象,让患者的神经递质出现失衡状态,进而致使患者出现焦虑症的一系列症状和表现。从临床的角度上来讲,焦虑症的发病因素主要是因为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共同作用在患者身上的结果。所以,在焦虑症的治疗上应该从患者的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支持方面等着手开展治疗,并采取相应的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治疗的方式,进而达到有效控制患者疾病和消除患者相关症状及恢复患者实际的社会功能等目的,最终帮助患者战胜焦虑症这一心理疾病。
其在实际治疗上也分为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大致上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自我治疗两大类别,下为大家进行简单介绍。
药物治疗
因为焦虑症这一疾病的实际发病原因和患者脑内部的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是有较大关联的,使用一些抵抗焦虑类的相关药物可以让患者原本失衡的神经递质变得正常,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脑内部神经递质的不平衡状态,进而让患者的焦虑情绪消失,让患者的情绪回归正常,以从本质上治疗焦虑症。这里需要患者注意的是,如需使用相关治疗的话,是需要求助于精神科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其中较长使用的药物有:
苯二氮卓类(也被叫作安定类)。此类药物的优点是,见效时间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在30 分钟到60 分钟之内就会起到相关疗效;此类药物的实际抗焦虑效果也是比较好的而且价格比较便宜。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虽然见效比较快,但是其效果的实际持续时间是比较短的,是不适合长期或者大量使用的;患者也非常容易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不可以突然停药。
如果必须要使用此类药物的话,这里有患者需要了解的一些常识,凡是使用的药品后面带有西泮或者唑仑的,都是安定类的药物。那么在实际服用这些安定类药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秉承一个间断性服药的基本原则,当感觉到自身的焦虑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要采用临时口服的情况,不要长期或者大量的服用此类药物。其次,要遵循小剂量的基本原则,如果使用小剂量药物就会有疗效的话,就一定不要使用大剂量药物。最后,还要遵守一个定期换药的原则,如果患者的焦虑症比较严重,需要长期地服用安定类的药物,一定要在3 星期到4 星期之后就更换另一种安定类的药物,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患者对某种药物产生依赖性。在实际的换药过程中,要慢慢地减少原来的药物服用,缓慢地添加新药,当两种药物交叉服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撤换掉原来的药物,此时,新药的实际使用量也可以达到实际使用标准了。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患者的是,在实际焦虑症的早期一定要尽早且足量地使用安定类的抗焦虑的药物,以尽快尽早地控制焦虑情况。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抗抑郁类的药物发挥作用是需要2 周到3 周的时间的,如果不在早期尽快控制住,会对患者的整体病情恢复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抗忧郁类。如果用车速来比喻焦虑症的话,那么抗抑郁的药物就是松油门的过程,是可以从本质上改变患者的焦虑情况的。这是因为焦虑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较大关系,而多数抗抑郁类的药物都是可以改善患者脑内部的神经递质不平衡的,进而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以达到从本质上治疗焦虑这一症状。
此类药物的优点是,抵抗焦虑的效果非常好,可以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焦虑现象,而且不会形成瘾性,比较适合患者长期服用。其缺点则是,抗焦虑的效果见效比较慢,一般都会在2 周到3 周才会见效,且一般需要和短期服用的安定类药物共同使用,且价格偏贵。这里需要患者特别注意的是,在实际服用此类药物的同时,患者的焦虑情况会加重,这与药物的副作用是有较大关系的,但是多数会在服药2 个星期之后消失。只要注意在服药初始时使用小剂量并慢慢加量,如果焦虑的现象比较明显的话,要加服安定类的药物来缓解焦虑的情况。当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大约在1 年至2 年之后,再调整药量的时候要咨询医生。如果在实际服药的时候出现一定副作用的时候,只要注意向医生咨询就可以了。
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也要配合医生并采取适当的自我治疗方法,当出现焦虑的情绪的时候,要做一些深呼吸和四肢活动等动作,在情绪上要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要及时地肯定自己、学会放松自己,要保证一个充足的睡眠,这些都会较好地缓解焦虑的情绪和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