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
2021-11-27李红霞
李红霞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第二小学,甘肃 陇南 748500)
一、数学课堂上开展生活教学的主要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本应充满活力,通过采取丰富的案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融入生活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能高效率地开展课堂知识的教学。首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观察定期撰写数学笔记,将生活周边的具体问题数学化。课堂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的问题,并且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解决。这样的方法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观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课堂上的知识进行问题的归纳和总结。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建立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发言,师生开展交流互动。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必要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生活化书籍,学生在课下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查阅,为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提供便利。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方法的调整,通过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推陈出新激励学生不断思考。随着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不断推广,教师也要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多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开展知识的教学,采取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数学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最后,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会主动进行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主动联系生活,为学生拓宽课堂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问题的解决,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动手,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且尝试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解决,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融会贯通。
二、融入生活开展小学数学的妙解
(一)充分利用生活故事,调动课堂教学气氛
要想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引入新颖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展不同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在课堂上会不自觉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充分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选择恰当的情境为学生展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帮助故事的主人公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主动分析问题,积极思考才能进行问题的准确解答,有利于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为学生呈现不同的形状,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面积公式,展开课本知识的教学。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熊大和熊二准备重新粉刷装修自己的房子,而光头强和李老板都想争取这个名额赚取佣金。为了更公平地进行竞争,熊大熊二决定通过比赛的方式来确定粉刷的名额归谁?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进行具体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尝试进行面积的计算。在课堂知识教学中为学生引入具体的故事情节,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会更加轻松,同时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会提升,把课堂上学习的面积公式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培养学生观察眼光,发现生活数学素材
小学生每上升一个年级学习的数学知识都会增加难度,学好数学知识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但是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引入生活实际展开知识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必须要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素材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具体化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借助生活开展知识的教学,学生会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不会感觉数学知识的陌生。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感悟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固定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立体。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迁移,进行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引出一个百分数,然后给学生讲解各个部分的含义,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仍然会比较模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在生活中哪里见过百分数。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衣服标签上会有羊毛含量的百分数商标;班级中也有部分学生经常喝饮料,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会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常见的葡萄酒或白酒中,酒精的含量也会用百分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的数学元素,通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交流沟通,学生会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中隐藏的数学知识。
(三)教师运用生活语言,在交流中开展教学
在传统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比较严肃,往往都是用专业的数学语言对学生展开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就会存在障碍。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不理解的问题时,也会由于教师的严厉而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比较肤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乐于进行表达交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中,难免会涉及专业化的数学名词,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运用生活中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学习通俗易懂。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入到课堂上进行思考和理解,在课堂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也可以大胆地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帮助自己进行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分子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中与父母平均分苹果、蛋糕或月饼的例子。如果要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 份,每人分得一份,在这个分数中总份数5 份就是分母,每个学生分得的1 份就是分子。为学生引入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可以让学生对于分子和分母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相对于教师采用专业化的数学术语展开知识的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会更加高效合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如何进行语言的准确表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
(四)应用生活教材教具,增强探索数学兴趣
小学生由于见识少,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需要靠自己的想象进行知识的理解。再加上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对于周围直观化的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着手生活开展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中的直观教具来展开知识的教学。直观教具的优点在于直观形象,可以触摸,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演示,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数字转变为容易理解的公式。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时,就会简单清晰明了,对于学生进一步进行知识的探究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钟表带到教室,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时间的认识。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的还是感觉知识学习存在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家里的闹钟或者是学具带到教室。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拨动具体的时间。通过生活中的教具展开知识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
(五)让学生制作资料卡,分析问题独立解决
要想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的习惯,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每位学生准备专属于自己的生活资料本。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观察,当遇到自己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及时用笔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班级中的同学交流解决问题。充分运用数学资料本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后续深入生活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保驾护航。教师可以每周让班级中的学生每周固定分享自己记录的数学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录资料的方法。班级中的同学也可以互相交流进行资料本的交换和经验分享,通过其他同学的资料卡进行借鉴学习。为学生进行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好的条件。例如:开展此项工作的教学适合于中高段的学生,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也知道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制作属于自己的资料卡,针对自己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是单独和教师进行探讨,学生集体的力量进行问题的解决,思维方式会不断延伸,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六)参加实践辅助学习,做到理论实践结合
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的思维简单,无法主动结合生活进行延伸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对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假期尽可能为学生设置社会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实践内容要尽可能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真正地挖掘出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所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生活中数学问题解决之后,学生自己会收获到学会知识的喜悦,今后在生活中也会主动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学习实践类型的知识“长度的测量”“面积的计算”等等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动手测量出物体的长和宽,并且尝试运用面积公式进行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进行涂料使用的预估。学生在课余实践活动的参与中,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避免学生玩手机游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结语
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融入生活中的素材对学生展开知识的教学,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有趣。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密切关注生活,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用数学化的思维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这样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会彰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高涨,在生活中也会主动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不同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