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景的《工程材料》课程活页式教材开发

2021-11-27涂强蒋梦雅高文艺杨增强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工程材料活页试验

涂强 蒋梦雅 高文艺 杨增强

(江苏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前言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遴选一批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批国家规划教材,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使用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职教20 条”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有关职业教育教材理论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两类教材的开发内容还未明确。如什么是活页式教材?教材的编写依据与开发模式是什么?任务是不是活页式教材的最小组织单元?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流程和步骤如何确定?虽然已有了一些活页式教材的出版,但也仅仅是对装订方法的改变,与真正意义上的活页相差甚远。这也混淆了职业院校教师的视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活页式教材研究现状

教材是高职课程教学重要的载体之一,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的媒介,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好的教材不仅能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理论体系,还能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型活页式教材是产教融合的信息载体,在知识结构上是衔接产教的关键桥梁,与传统教材相比形式上更灵活[1]。教材只有基于真实的工作场景,直观展现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习惯,将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加入到教材的相应页面,形成具有学生学习个性的教材。

立足实景,强调“三新”,回应“三教改革”,适应变化,就要求活页式教材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及改进迭代性;同时还需具有权威性、发展性及普遍性。如何满足以上两个要求成为了教材开发的任务。活页式教材开发的重中之重要求企业和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搜集与积累行业情报,建立知识生产、教材开发与迭代的联合机制,解决长期以来校企合作虚化的问题。

国外对活页式开发研究文献极少,最早的一篇外国文献发表于1913年,主要是国外学者对英国文学进行活页式教材研究。其他均来自国内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活页式教材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涵的研究

蔡跃[2]提出典型工作任务是构成活页式教材的学习任务的代表性工作,这些学习任务至少体现一条以上的职业能力,并与职业能力对应。张丽[3]提出新型活页式教材的设计要体现职业道德、文化传承、价值观引领的课程思政内容,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二)特点的研究

张兴然[4]提出职业教育要培育工匠精神,坚持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材要突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的特点。陈高峰[5]指出活页式教材使用需要较为完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来配套,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结构组成方面的研究

苏重来[6]提出在活页设计上,依据认知规律,以工作场景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进程,分别设计任务描述活页、学习目标活页、工作过程活页、活动练习活页、总结反思活页、测试鉴定活页等内页,组成丰富灵活、衔接互补的系列活页。吴振东[7]提出“活页教材+活页笔记+功能插页”三位一体组成思维模式活页教材体系构架。崔成红[8]提出结构采用“模块+项目+附录”形式。

(四)内容的研究

朱丹[9]提出教材内容不能过于单一,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而帮助其制定不同学习计划,从而达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丁喜纲[10]提出教材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基础研究,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加强配套保障和激励。

从文献上看,运用活页式教材可以使教学活动多样化,能更好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与教材的互动。同时通过学习通、职教云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时修改制定学习计划,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场景的《工程材料》活页式教材开发

活页式教材设置的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任务选取时,要充分对接生产实践环节中岗位任务、岗位人员、岗位环境并将其融入教材。还需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时从任务接受到交付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而考虑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等要求。如水泥混凝土养护湿度为不小于95%,而建筑砂浆养护湿度为90%。

《工程材料》为路桥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工程原材料的检验与检测,同时工程应用中要求对检测的原材料项目出具检测报告。因此既要求学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又要求有很好的动手能力;既要对原材料的性质有了解,又要能根据检测结果正确的判断是否能应用在实际工程中。

(一)教材框架

本教材开发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场景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以原材料检测报告的出具为成果进行教材建设。加强工作内容与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编写出体现劳动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实训一体化的新型化教材。

本教材根据材料品类,将教学内容分为七个项目。分别为混凝土骨料技术性能检测、水泥技术性能检测、水泥混凝土技术性能检测、砂浆技术性能检测、钢材技术性能检测、沥青技术性能检测、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检测,每个项目又分成多个任务,任务都为现实工程场景。

(二)课程实施

完成工作过程是对完成一项任务的系统描述,活页式教材的任务应当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本教材编写顺序包括场景描述、标准选择、工程应用、指标评价四个步骤,通过场景引入将学生带入到工程项目中,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体验及职业认可度。

现以“混凝土中骨料技术性能检测”中“检测黄砂的工程适用性”为例展开,本任务包括黄砂密度检测、黄砂细度检测(筛分)、砂当量检测、各类有害物质检测及数据处理。每个检测任务都由理论活页、实训活页、技能训练活页、知识扩展活页及技能评价活页等五部分组成。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场景训练及技能评价,对任务点进行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保证了学生的积极性。

1.场景描述

由企业导师根据现有工程对场景进行描述,并向学校提供试验材料。如:某高速公路路基标项目工程,从江西采购一批黄砂,共2200 吨。现已运至内陆港口。本批黄砂用途:水泥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Ⅱ类Ⅱ区中砂,各项条件满足施工要求。请项目部试验室对进场黄砂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并请监理全程监督。企业导师开课前已从项目所在地邮寄黄砂50kg 用以试验。

2.标准规范

根据场景,正确选取本次试验标准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容量瓶法)(T0328-2005);细集料的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检测(T0311-1994)。

3.工程运用

通过理论活页及实训活页的学习,学生了解密度的分类,掌握了不同密度的检测方法后进入实训环节。

学生要进行分组,每组3-4 人,并选出组长,组长负责撰写试验方案并指挥小组成员工作,由于试验内容较多,小组每位成员都有2-3 次机会成为组长。由于试验材料为工地现场邮寄,总量不多,所以各组组长的第一个工作是对原材料进行处理,统筹分配,保证完成试验并为后续试验留备足够的量。

分配好材料后组长要撰写试验方案,指挥组员进行试验仪器选取,试验前各项材料准备,并按照试验步骤进行试验。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通力合作,备料、打扫、数据计算、工单填写、视频拍摄取证都需有专人负责。因试验都放在课堂进行,还需控制时间,保证不耽误后续课程。

4.评价体系

根据试验内容,对任务完成度进行量化评价,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及团队伙伴组成多维评价系统。试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小组打分,组长和组员对彼此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试验出具的原材料检测报告传给企业导师并由企业导师做出评判。通过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包括试验方案的撰写、团队协作、工单填写及总结汇报),检查学生的试验操作,团队配合,报告填写等工作,全面考核学生任务完成度。

(三)教材装订

活页式教材的特点是教师可以结合新技术、新规范及时补充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可以随时插入新的内容,同时删除旧的及不需要的内容。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20 年10 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 年版]GB50010-2010》进行了局部修订,此次修订废除了C15 混凝土,取消了HRB335 钢筋。这就需将常用的14 个标号混凝土改成13 个标号。活页式教材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更新。

对于《工程材料》这类有大量课程实训的课程而言,活页式教材非常方便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实训项目、实训作业及相关表格进行收集装订,这样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能记录学生的整个学习轨迹。另外,实训一般是配合着课程理论知识开展的,因此将实训活页配合着理论知识装订,能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装订过程中,一般采用活页夹装订,方便随时抽取。

四、结语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的行业复合型人才,提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成长与提升。因此,在教材开发上充分利用活页式教材提供的来自生产一线的工作情景、任务、规程规范、评价方法等内容,开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工程材料》活页式教材是必须的过程。然而,活页式教材开发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教学特征及其与活页式教材的耦合关联的把握上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学校还需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开发出定位明确,体系合理、清晰有效的活页式教材,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服务。

猜你喜欢

工程材料活页试验
基于“1+X”证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
黑格尔:活页摘录法
CS95
i6
驭胜S330
承德市总探索建立机关“党建活页制度”
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探讨
试验
应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