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2021-11-26刘广伟张舒杨阳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黏度血小板血栓

刘广伟,张舒,杨阳

(沈阳维康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21)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CHD)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但相关医学研究表明[2],PCI手术后可引起患者急性、亚急性血栓再闭塞、血管再狭窄的情况,甚至导致死亡。PAF是一种强效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已被证实与心脑血管受损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既往研究[3]指出,血流动力学改变亦为血栓形成的诱因。但目前关于PCI 手术对PAF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了CHD 患者PCI 手术前后PAF 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期为临床改善CHD患者PCI术后预后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心内科接受PCI 治疗的60 例CHD 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4例,女16 例;年龄43~62 岁,平均(53.5±9.7)岁;急性心肌梗死26 例,稳定型心绞痛8 例,不稳定型20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纳入标准:①均接受PCI手术治疗;②均符合WHO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4];③均经CT检查等确诊为CHD;④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完整,或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②存在急性心肌梗死;③存在肝肾功能障碍者;④存在恶性肿瘤者。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8),其中男38 名,女20 名;年龄44~62 岁,平均(54.1±9.3)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天1 次,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 次。其中,57 例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ES),3 例采用金属裸支架。治疗后进行CT 血管全程造影,血管狭窄低于30%,并于术后进行抗凝治疗,药物为低分子肝素(4 000 U),每12 小时1 次,共3 d;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共12个月;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①血小板相关指标:术后,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 公司,FACSCalibur 型)检测两组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等血小板指标。②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前术后采用微量热沉法检测纤维原蛋白(Fib)、全血黏度(ηb)及血浆黏度(ηp)。③PAF:提取两组患者的一抗凝血浆5 μL,将10 μL CD61-PerCP、10 μL CD62P-PE、10 μL PAC-1-FITC加入。另在10 μL MS IgG1-PE、10 μL MSIgM-FITC 中加入5 μL抗凝血浆,将其设定为同型对照,室温下进行20 min避光孵育。之后加入1 mL预冷1%多聚甲醛液,混匀后在冰箱中放置,进行30 min左右的避光固定。2 h内上机检测,采用CellQuest 软件对信号进行检测,为对数放大,CD61-Per-CP/SSC 双参数设门情况下对可溶性P-选择素(CD62P)、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阳性血小板比率进行测定,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测定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8、12、24 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血小板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PCT、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W、MPV、PagT、Pad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小板相关指标比较(±s)

注:PCT,血小板压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LT,血小板数量;PagT,血小板聚集试验;PadT,血小板粘附试验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58)t值P值PCT(%)0.15±0.05 0.24±0.06 8.864<0.001 PDW(%)17.1±3.4 12.1±2.7 8.827<0.001 MPV(fL)11.4±2.2 9.7±1.0 5.372<0.001 PLT(×109/L)187.5±23.6 224.4±46.3 5.481<0.001 PadT(%)47.3±7.2 40.7±7.1 5.012<0.001 PagT(%)66.3±14.2 57.4±13.9 3.439<0.001

2.2 两组术前术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观察组术前术后的Fib、ηb、η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的Fib、ηb、η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s)

注:Fib,纤维原蛋白;ηb,全血黏度;ηp,血浆黏度。与术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58)t值P值Fib(g/L)术前4.14±1.32 2.78±0.54 7.279<0.001术后3.09±1.03a 2.78±0.54 2.037 0.044 ηb(mp·s)术前7.23±1.47 5.21±1.83 6.621<0.001术后6.17±0.89a 5.21±1.83 3.643<0.001 ηp(mp·s)术前2.19±0.73 1.34±0.42 7.718<0.001术后1.76±0.58a 1.34±0.42 4.492<0.001

2.3 两组术前术后CD62P、PAC-1变化比较 观察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8、12 h 的CD62P、PAC-1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即刻的CD62P、PAC-1水平均较术前、术后4、8、12、24 h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4、8、12、24 h 的CD62P、PAC-1 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CD62P、PAC-1变化比较

3 讨论

凝血与纤溶系统异常变化极易引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在血栓形成的因素中,血小板具有关键性地位,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临床采用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冠心病,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未充分重视血小板相关指标异常现象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PCT、PLT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W、MPV、PagT、Pad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冠心病患者机体内具有异常的血小板相关指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冠心病患者已有大量血小板聚集、粘附发生,高度活化,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含量,使骨髓巨核细胞将大体积的血小板自发反应性地产生,为血栓形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5]。同时,大量大体积血小板形成会均一性降低循环血中的血小板,从而增大血小板体积,提升大小异质性的指标PDW 及MPV。相关医学研究也表明[6],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改变,在血栓产生行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血液流变学可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ηb、ηp 增加后,红细胞的聚集能力增强,血液黏度也随之增加。Fib 是一种常见的凝血因子,可参与凝血过程,此外,Fib升高可引起ηp升高,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的Fib、ηb、η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术后的Fib、ηb、ηp 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提示,PCI术前CHD患者的血液黏度度增高,血液已处于高凝状态,即使术后各指标有所改善,仍无法达到健康者水平,预示着PCI术后CHD患者仍存在形成血栓的风险。

PAC-1 属于一种纤维蛋白原相关受体,暴露时间为GPⅡb/Ⅲa 活化后,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8]。而CD62P属于一种特异性指标,能反映血小板活化,通常情况下于释放反应后在血小板表面表达,而在CHD、急性脑梗死等疾病中均存在高表达水平[9]。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点的CD62P、PAC-1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即刻的CD62P、PAC-1 水平达到最高,之后呈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2 h 的趋势。说明PCI 手术治疗CHD 过程中,术后即刻PAC-1、CD62P 水平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手术后即刻大量激活了患者外周循环血中的血小板,极大程度上提升了GD62P 水平,1 d 内又逐渐降低。同时,冠脉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后仍需要降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水平,从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但仍需要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猜你喜欢

黏度血小板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