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墙体彩绘”在乡村建筑风貌立面改造中的新思路
——以广西灵川县甘草村为例

2021-11-26黄淑娟HUANGShujuan蒋礼琛JIANGLichen吴建学WUJianxue

住宅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宣传画彩绘风貌

■ 黄淑娟 HUANG Shujuan 蒋礼琛 JIANG Lichen 吴建学 WU Jianxue

0 引言

一直以来,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好“三农问题”,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助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部署了“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以展现“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广西乡村风貌。以此为契机,对广西北部地区的灵川县开展了乡村风貌立面的改造行动。在改造中,灵川县的甘草村突破传统,以墙体彩绘的立面改造方式,使得甘草村的风貌建设焕然一新,产生了吸引游客的集聚效应。

1 甘草村所属区的乡村建筑风貌概况

1.1 乡村传统建筑风貌概况

甘草村位于广西北部的灵川县九屋镇,该地区建筑风貌受桂北地区(即桂林市大部分及柳州北部区域)的文化因素影响较大[1]。因古代徽商长期在桂林活动的原因,桂林的传统汉式民居受到徽式建筑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历史悠久的村落中,还保留有大量传统徽式建筑,其主要特征是与山水相融合、庭院围合且有天井、马头墙作为装饰等。除受徽式建筑的影响外,还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具有建筑南北通透、建筑开敞、建筑色彩素雅等特点。此外,少数民族建筑多以山地干栏式建筑为主[2]。

1.2 乡村现代建筑风貌特征

乡村现代建筑风貌泛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建筑风貌,在乡村内兴起的建筑建设风貌特征。随着建筑建设时间的不同,从1949 年至今,桂北农村地区主要经历了60 年代的泥土砖房、80 年代红砖房及90 年代以来的砖混结构住房,造成了乡村住房立面不统一的状况。改造前的甘草村分布有较多的红砖房和泥土砖房,以及少量的砖混结构住房,而带有桂北汉式建筑风格的建筑较少。其中,泥土砖房呈现深黄色色调,且大多年久失修,破损处较多;红砖房多出现了立面色彩暗沉破旧的情况;砖混结构住房则立面形态颜色不统一。

2 甘草村墙体彩绘改造特色

2.1 墙体彩绘的历史

墙体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壁画。远古人类将生活、打猎、祭祀的场景描绘于岩洞的墙壁之上,产生了最早期的壁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宫廷壁画、墓室壁画、宗教壁画等[3];现代壁画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的墨西哥[4],而我国的壁画运动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并以北京国际机场的壁画完成为开始的标志[5]。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浙江的五龙乡东海渔村就开始了农村墙体彩绘的绘制,并以墙体彩绘为契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财富[6]。这是我国首次对墙体彩绘的立面改造方式进行探索。

2.2 甘草村简述与改造现状

甘草村位于九屋镇东南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村约有100 户居民,以柑橘种植为主要经济产物。作为灵川县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甘草村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改造,如拆除危旧房、修建旅游休闲步道、修建微凉亭、停车场、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微菜园、立面改造、修建旅游公厕等,整个村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目前,甘草村已建设有柑橘果园166.67 hm2、休闲步道2 200 m、微菜园21 处、外立面改造8 000 m2,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

在立面改造上,对土坯房与砖结构建筑开展了以外墙涂刷腻子为主,局部墙体用丙烯进行绘画的改造方式。墙绘内容以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风貌等为主,整体具有较高色彩明度,给人以鲜亮明丽之感。新建砖混建筑则统一以固定色调为外立面贴砖,虽没有将桂北地区的建筑风貌装饰元素引入其中,但保持了整个村庄色调的统一,村庄风貌呈现整体和谐之势。

2.3 彩绘特色

2.3.1 墙体彩绘题材分类

墙体彩绘的题材具有多样性,甘草村常见的彩绘题材大体可分为:①展示农村生活、现代农村面貌的生活类,如果园丰收、渔夫捕鱼等题材;②以抽象绘画、卡通图画展示趣味性的艺术展示类;③以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传统文化的文化展示类,如红军长征、乡村振兴政策等,其中,尤以展现农村风貌生活的彩绘题材较为常见。

2.3.2 趣味营造:“彩绘特色”虚实景的相互结合

甘草村的墙体彩绘常给人一种生动鲜活的感觉,是因其与周边环境充分产生了结合效应。例如,将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绘制于改造的池塘边(图1),从视觉角度上,仿佛是墙里的水乡与现实中池塘融为了一体,似乎墙里的小船可以划到池塘里一般;右侧的彩绘则巧妙地利用了墙体上的窗户,将绘画中的窗户与现实中的窗户融为一体,形成了惟妙惟肖的景致,产生了一定的趣味性。

图1 池塘边的彩绘

微菜园与墙体彩绘的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图2 中的墙体彩绘充分利用了墙体前的微菜园,将微菜园与墙体上所绘制的果园相结合,实现了画中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的结合,使游人感觉仿佛可以从果园中走到墙中一样,具有十足的趣味性,也提升了彩绘与微菜园的鲜活力。图3 的彩绘则充分利用了墙体上的窗户,将其作为画中巨人浇花的“花盆”,形成了一幅抽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画面,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拍照;图4 中,将现实中的小卖部与绘画中的小卖部“连”为一体,仿佛将画中的小卖部搬到了现实中一样,在创造趣味性的同时,也恰好遮挡了墙面的破损部分。

图2 “微菜园”与墙体彩绘

图3 浇花的巨人

图4 墙绘小卖部与小卖部

趣味性的墙体彩绘,往往能给游人带来深刻印象,而该类彩绘如位于池塘、道路宽敞处,其趣味性的画面感则往往能营造节点性印象,打造出一种由“墙体彩绘而生”的村落印象。

2.3.3 彩绘利用:建筑遮“丑”

对于部分立面轻微受损的建筑,如墙体轻微倾斜或局部开裂的土坯房等,墙体彩绘具有遮“丑”的作用;对于难以整改拆除的建筑,在对墙体进行整体修补的前提下,以纯度较高、色彩较为鲜丽的色彩对修补处进行遮盖,在视觉上弱化其修补痕迹。如图5 所示,利用墙体彩绘对墙体突出处(红线标注处)进行遮盖,注重墙体彩绘表达的视觉效果,更注重墙体彩绘所带来的趣味性,使游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彩绘图画上,而忽略墙体本身的突出。若使用刮腻子的方式来处理墙体,虽然对破损墙面有所遮挡,但会使墙体的突出处凸显,易于引起注视。图6 中,对破旧联排房屋的外墙进行绘制,以“绿皮火车”高纯度的生绿色对墙体的破损处进行遮挡,使其既具有趣味性,也达到了遮“丑”的效果。

图5 彩绘遮挡了墙体的凸显处(红色线条标注处)

图6 联排房屋的彩绘面与腻子涂刷面的对比

2.3.4 传导窗口:“彩绘”的文化宣传作用

甘草村墙体彩绘的内容除了涉及农村生活的村容村貌外,也有反映红军长征途经桂林的革命历史图画,以及政策文化宣传的墙体彩绘。图7 为位于村庄出入口处的油画,其内容是关于红军在桂林地区帮协当地群众。虽然该历史事件不是发生于甘草村,但通过此宣传画传递了革命精神,唤醒了人们的历史记忆与爱国情怀。图8 则以宣传画的形式展现乡村振兴宣传政策及孝敬长辈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达到了为墙体遮丑的目的,更发扬了传统文化价值。

图7 红军经过桂林地区的彩绘画

图8 带有政策和文化宣传效应的彩绘画

以墙体彩绘作为宣传画进行展现的做法,与上世纪张贴于墙体的革命宣传画、海报宣传画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宣传画出现于上世纪30 年代,在五六十年代有较大发展,主要以展现相关政策为主[7]。现代墙体彩绘宣传画与老式宣传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相关政策的宣传为宣传基础,且采用绘画与文字结合的形式能起到引人醒目的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不同之处在于,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在色彩上具有“红、光、亮”的特征,现代的墙体宣传画彩绘色彩较为柔和,使用墙体作为画面承载主体,在画幅上则比海报宣传画等更大,在表现内容上则没有老式彩绘的夸张成分,更为真实。

3 彩绘适用处

3.1 墙体选择

彩绘适用于坚固的外墙或是经修复加固的旧房屋,但不可以是危房。墙面要求平整,可在基于外墙砖的基础上粉刷腻子涂料等,作为墙体彩绘的基础墙面。

石质墙体和未经修复的断垣残壁等不利于彩色涂料的上色粉刷,较难营造墙绘效果,不宜作为彩绘的基础墙体。

3.2 彩绘节点的选择

在村庄内选择合适的地点开展墙绘是十分重要的。依据墙体彩绘所起到的作用,选择村内有需要的地点区域,如反应相关政策与宣传效应的彩绘可绘于村口处及村内主要道路等人流通行量较大处;具有趣味性的彩绘可布置于微菜园或与村庄内的水池池塘相结合,可营造鲜活趣味的景致,与周边环境的充分结合往往可达到较好的景观及视觉效果;起“遮丑”作用的彩绘则往往选择绘于破损修复后的墙体,也可结合微菜园等创造趣味性。

4 改造方式差异化比较

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改造背景下,灵川县所辖区域内除甘草村外,另有相当数量的村落开展了乡村风貌的立面改造,如以统一粉刷墙面,增加挑檐、坡屋顶并结合部分墙体彩绘的谭下镇山口村,其改造方式以桂北传统的汉式民居立面改造为主,并与甘草村彩绘有着部分相似性。

4.1 传统的桂北汉式民居立面改造方式

桂北传统的汉式民居改造方式主要利用添加传统汉式民居的装饰元素进行改造,其主要特征包括以腻子粉刷墙面、添加统一的窗框、在山墙处添加马头墙元素、打造坡屋顶等,形成一种白墙黑瓦的装饰效果。

4.2 丰富的建筑装饰性—山口村的立面改造方式

山口村的立面改造主要以桂北传统汉式民居作为改造基础展开。除对残破建筑采取拆除以外,保留了其他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其中,对土坯房建筑进行了统一修整,并在完成修整的基础上,以土坯砖固有的淡黄色统一粉刷墙面,使土坯砖房保留了原有风貌;砖结构房屋与砖混结构住房采用外墙刮腻子的方式,对墙面进行统一修整,并在窗框、屋顶、山墙等多处添加地域性装饰,如红色框窗、统一灰瓦瓦坡屋顶、设立假墙裙、人字式或跌落式马头墙,并在山墙顶部挂有“福”字装饰等,给人留下素雅整洁之美的印象。

山口村以打造统一装饰性较强的建筑立面风貌为基础,使整个村庄的建筑风貌具有统一性,地域特性明显,使得山口村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徽式建筑风貌特色,并结合村内铺装的柏油路、建设的微菜园等,给人以整洁统一的风貌印象(图9)。

图9 以桂北建筑风格开展改造的山口村

4.3 村庄活力提升与印象营造

桂北地区传统的立面改造方式往往以突出建筑的整齐统一为主,体现在色彩的应用和建筑装饰的表现上,使村庄呈现千篇一律的建筑风貌,显得较为“庄严”,缺乏识别性,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节点印象。

与营造肃穆、整洁的常见乡村风貌改造方式不同,墙体彩绘的立面改造方式打破了传统立面改造刻板、单薄的印象,局部少量的立面彩绘可与周围环境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景致,如墙体彩绘与微菜园、鱼塘的结合,打造出“画在景中,景在画中”相互交融的趣景。

虽然甘草村没有将桂北地区的装饰元素融入建筑立面的改造中,但其生动有趣的墙体彩绘较易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了较多游客观赏拍照,无形之中打造了令人难忘的景观节点,留下了记忆长存的乡村印象,打破了人们对以往村庄“脏乱差”的不良印象。与单纯性的立面风貌统一改造相比,墙体彩绘显得更具鲜活力。

4.4 残破立面的修补新思路

在传统的建筑立面改造中,面对墙体裂缝、墙体错位等情况,往往在采用抹浆、密封等方式处理后,以刮腻子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若仔细观测,依旧能看出些许修补痕迹。利用彩绘的立面改造方式,以鲜艳的色彩遮盖墙体修补的痕迹,能够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另人难以察觉。另外,在灵川县大泉水村的改造中,采用立面彩绘与墙体粉刷涂料结合的方式,对无法拆除的建筑在整修后利用墙体彩绘进行遮盖、装饰墙面(图10);对于质量较优的建筑,则以淡黄色涂料进行墙面粉刷,形成统一整齐的立面效果。

图10 大泉水村改造住宅的前后对比

5 结语

甘草村在改造的过程中,以局部墙体彩绘的方式开展改造,丰富了乡村风貌改造的形式,打造了趣味性的风貌节点,给造访的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墙体彩绘的立面改造形式,不仅提升了乡村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还起到了遮挡建筑修补痕迹,刻画村庄印象的作用。近年来,在灵川县的乡村风貌改造行动中,更多的村庄开始将传统的立面风貌改造方式与“墙体彩绘”相结合,使该地区的村容村貌开始焕发新生活力。

猜你喜欢

宣传画彩绘风貌
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画(一)
2021年中国医师节宣传画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2019 年“中国医师节”宣传画
彩绘“未来之星”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彩绘玻璃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