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2021-11-26王丹丹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群众传统活动

王丹丹

(兴化市文化馆,江苏 兴化 225700)

引言:在汉服文化等的影响下,更多国民关注到了传统服饰、传统艺术,这让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为有利。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让群众文化、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便具备深刻意义。各地应该明确群众文化明显的特征,了解它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特色,探索传统文化、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道路。

一、群众文化的特征分析

(一)内容丰富

群众文化首先和广大群众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在我国,受不同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等的影响,地域文化十分多种多样[1]。例如,在广大群众支持下,天津快板、陕西秦腔、东北二人转等,都变成全国人民关注喜爱的传统文化表演。文化的发展一般需要群众的支持,在群众尝试的创新中,各类文化才可能演变出各类风格,让更多新型内容被创造出来。

(二)地域性

各地有着不同地域文化,因此也有着不同的文化活动,更多文化活动都在某一地区内十分流行,这便表现出了群众文化的地域性。例如在陕西,秦腔会成为民间表演的一类发展特色,北京地区则京剧会变成戏曲表演的一类特色。不同的文化特色、活动内容,都体现出了群众文化具备的地域性特征。

二、群众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意义

(一)解决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思想,且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更多传统习俗、传统建筑等都快销声匿迹,让传统文化面临着发展困境,需要应对文化传承的严峻挑战[2]。其次,部分传统文化如传统技艺等,会存在传承断档的问题,传承人不能维持经济开销,不得不放弃传统技艺,最终让传统文化不断消失。在这些传统文化的不断消亡中,国家民族的文化脊梁也受到了影响,而当传统文化完全消亡后,我国将面临人民精神支柱崩塌的问题。但是,倡导传统文化、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可以让文化传承继续下去,让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被保留下来,使其被渗透进文化活动中,或被创新为新的形式,让人民重拾民族自信,让传统文化仍旧能在未来影响国家,影响世界。

(二)让群众充分接触文化力量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国家发展中,人民的智慧结晶都渗透在了传统文化中,它们变成了特色的生活习俗、优秀的精神品质引导国民前行。在不同民族内,文化借助各类形式不断传承,在不同年龄层次中,文化也通过不一样的语言文字等不断传播。人们在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中传承文化,文化给予了群众充分力量。由此可见,让传统文化、群众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可以让群众充分接触文化力量,在传统文化中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放松身心。比如,赛龙舟、泼水节等不同的文化活动,它们的存在可以向群众展示文化活动背后的历史人文,并促进群众的交往及和睦,让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三、群众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做好基础设施及场所建设

首先,要让群众文化、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各地应该将场所及设施建设做好,为文化活动的组织、文化传承提供基础支撑[3]。而不同设施、场所的建设,也能让各地关注民生,让国民提高幸福度。各地应该对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做好调查,在不同文化中弃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更为健康、积极、影响力更大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应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让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当地的建筑特色,为群众提供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借助传统文化设计文化活动的条件。

(二)群众活动内融入传统文化

群众文化也是文化内的一部分,它起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往往能更轻易在群众中普及开来。这便是让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内融合的一大原因。对群众而言,群众活动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在业余之时学习一定技能,和同好进行交流等等。且群众活动往往参与十分便利,参与的成本也不高,这也是群众喜欢文化活动的一个原因。为此,各地要尝试在群众活动内融入传统文化,倡导以新形式传播传统文化。以南方为例,南方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们也认可、接受了赛龙舟这一传统文化特征明显的活动。为此,南方地区可以尝试以赛龙舟为主题,为人们组织美术、音乐、运动等类型的群众活动。在美术活动中,群众可以搜集和赛龙舟相关的照片、视频,借此完成画画等类型的艺术创作,让传统的龙舟文化可以通过艺术形式展示出来,并且不断传承下去。以北方为例,北方地区虽然一般没有南方的水域条件,但地域特色明显的传统文化也十分丰富,如剪纸、秦腔等。而在现阶段,广场舞成为了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类文化活动。为此,各地可以尝试将广场舞和传统文化相结合,鼓励人们将戏曲动作等融合进广场舞中,或利用传统歌曲充当广场舞的背景音乐,让传统文化在群众活动内获得渗透融合。

(三)尝试专题图书馆的建设

在我国,不同的地域特征,催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也让各地出现了各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人物。以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为例,在现阶段,我们一般认为孔子故里在今山东曲阜。为此,当地可以尝试专题图书馆的建立,让群众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同时,了解到丰富的儒家传统文化。而在建立图书馆时,可以首先分析群众不同的阅读需求,再为其提供专业性不同的书籍。其次,在信息化时代,电子阅读成为了群众阅读的主要方式,电子阅读也有着便利性等方面优势。各地可以利用电子书籍的形式,收集各载体下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当地群众、全国群众提供网络查询还有下载的便利,实现对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数字图书馆属于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共享共建、且可扩展性更强的一类知识网络系统,它不存在时空限制、规模很大、使用便利,属于支持智能检索、跨库无缝链接式知识中心。而各地便可借此为群众提供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如数字资源的共享发布等等,不但让群众可以拥有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大量信息资源,也有利于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群众文化进行研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文献支持。

(四)组织情境创设式群众活动

各地可以基于传统的抚琴、吟诵、对弈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体验传统文化的不同项目。在建设的文化场所中,可以有正在讲学的夫子,有正在聆听教诲的弟子们。在体验区内,可以将水源引入室内,利用木质平台,装饰文化馆的室内外,让流水、绿荷等景观都联合展现在群众面前。在文化馆内,选择的材料材质应该简洁统一,在造型上参考传统建筑,让人们得到优雅、祥和的体验式空间,为群众营造阳春白雪式的美景,使其体会传统景观、传统建筑风格内体现出的美感。

(五)重视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

在国内经济的进步下,国内的文化领域也面临着改革。而群众文化、传统文化可以和产业文化实现共同进步及发展,让群众文化、传统文化变得更受欢迎。在全新的格局之下,群众的审美观念、文化需求不断变化,提高了物质文化需求量。群众文化、传统文化应该联系于现代群众的理念思想,才能让群众文化、传统文化实现良好发展,让群众改变文化生活。而国家文化的创新发展,我国还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重视,让群众文化内的建筑文化、人文文化充分发展,让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被满足,并让文化产业的进步发展,为人们创造充分物质财富。

结束语:在现阶段,群文建设属于我国的重要工作,各地应该基于民俗民风、地域特色,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吸收运用,让群众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及创新起来,对相关的研究、创新、实践及改进工作积极开展,利用丰富的文化活动,促使群众提高文化修养,让群众文化实现良性运转,让传统文化获得传承,确保优秀文化获得不同层次不同群众的认可、弘扬还有传承,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群众传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多让群众咧嘴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