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平塘县布依族八音弹唱为例

2021-11-26刘雨泉廖晓天通讯作者赵海波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八音布依弹唱

1 刘雨泉 2 廖晓天 通讯作者:赵海波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布依八音弹唱发源至今600 余年,经十几代人传承至今,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之同步上升,布衣八音传承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和深化发展,需要突破瓶颈,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发掘出更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效益,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振兴,产生积极的示范效果。

一、塘边镇地区布依族八音弹唱起源及发展现状

塘边镇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西南边陲,共有2.875 万人,镇内居住有布依、苗、水、毛南等少数民族9042 人,占总人口的33%。布依族八音弹唱发源自塘边镇清水村,作为民间器乐《布依八音》诞生地的清水村,经过600 多年历史文化的淀积,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民族传承。

布依八音是布依族群众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弹唱形式,用于村民家中结婚、新居、丧葬、祝寿及各地举行的节庆活动。演出形式较为特别,成员只需八人,各持8 种乐器合奏,蕴意每人代表八仙中的每一位神仙,其表演形式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随着时代发展,布依八音弹唱的表演形式也因此在不断地演变、发展为以各种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现今布依族八音弹唱的演奏乐器是三弦琴、月琴、无柄三弦琴、八角琴、大胡、中胡、二胡、金胡、笛子、板胡、唢呐、竹笛等。集乐器演奏与歌唱为一体,风格热烈奔放、古朴自然,表演曲目繁多,艺术形式独特,具有鲜明的布衣文化特色。

布依族八音弹唱是贵州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独有的布依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目前已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当地的八音艺术团积极致力于艺术表演形式、内容的创新、大力开展宣传、传承活动,通过改变传统演出技艺,组建专业表演团队等发展方式,使布依八音弹唱的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每年的演出场次达120 次以上,营业收入30 万元以上,在当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当地政府也为布依八音弹唱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全方位帮助布衣八音申报县级、州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成功。并对八音艺术人才的培训状况进行动态考核,通过传承人实际反映的情况了解当地八音的传承情况以及实际困难。同时在当地授牌建立了大批八音弹唱文化传承基地,注资打造布依文化特色村,以特色民族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助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扶贫的共赢,且构架了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创建申请方案,为布依八音弹唱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积极支持、引导下,布依八音弹唱表演团队积极参与各级政府与民间的文化活动,并获取了多种奖项。当地的八音弹唱影响力不断的扩大,带动了周围村寨的八音爱好者积极参与,从刚开始的20 几人,发展到现在的200 多人,实现了文化自主传承与文艺脱贫双赢的大胆尝试。

二、黔南塘边镇布依族八音弹唱的传承与问题

由于八音弹唱能够带来相对可观的经济收入,当地形成了一股较热的学习浪潮,塘边镇的布依族八音弹唱民俗文化艺术已经由国家层面进行的抢救式保护传承走向了自发式保护传承,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当地的八音弹唱保护传承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八音弹唱传承人的音乐、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因文化水平偏低的限制和制约,在非遗文化传承中,主要是以口传手带的方式进行传承,缺少文化内涵发掘和理论提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直接影响传承的质量,制约了融合科技与提升艺术的深度发展潜力。[3]作为布依八音弹唱第十四、十五代传承人的杨通怀、姚秀军、熊国洪、杨光闪等人的学历均为小学或初中,受长辈影响,通过口头传授习得八音弹唱。由于缺乏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传承人无法具备足够宽阔的艺术视野,只能通过多年的练习自然形成其较为单调、片面,相对狭窄的创作思维,也无法通过创作和加工提高八音表演的艺术水平。尽管当地文化部门有意识地为传承人创造培训机会[4],但由于受生活环境相对封闭、落后的影响,传承人对热度较高的创作信息接触度较低,以及缺乏相应的创作体验,难以跳出固定的创作思维,造成了当地的八音弹唱创新空间受到限制,发展能力受到制约。

(二)年轻人参与度极低,传承人群体出现断层

受改革开放影响,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寻求发展机遇。相比从,生活在新农村的年轻一代接触到了更为多元的文化元素,由此造成了其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关注度普遍不高的结果,当地八音弹唱的发展进入低谷期。为挽救八音弹唱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当地文化部门通过联结周边中小学开展布依八音进校园活动,但因为学校缺乏教学经验、学生的传承意识缺失、不当的教学方法使得八音弹唱在校内传承遇见了诸多困难[5],影响到了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因此学生家长们比较反对在学校开展此类活动,八音弹唱在学校的传承工作被迫搁置。

缺少年轻人的参与,八音弹唱缺失了本地区应有的新鲜活力。由于传承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平均年龄的逐渐增加,其表演、学习和创作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八音弹唱传承工作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虽然当下塘边镇的八音弹唱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相对良好的传承思路,但经过时间的推移,若缺乏年轻人和专业人才参与,八音弹唱的传承的前景将十分暗淡。

(三)缺乏科学的运营管理与专业训练

为扶持八音弹唱的发展,当地文化部门授牌建立了一批八音弹唱艺术团和八音弹唱传承基地,促使其正规化、系统化传承。但由于团队数目较多,人数较庞大,政府的统一管理工作相对较繁杂,所以基本上都是由团队自由进行训练管理。另一方面,当地大多数表演者并非专门从事八音弹唱,仅把其作为一种获取收入的第二方式,这便造成了团队在统一安排训练时间、训练项目时出现不稳定因素,由此影响团队的日常提升训练与对表演模式创新升级的思路探索,满足于当下的发展状况,不利于团队的长远发展。此外,因为整个团队是由当地八音弹唱表演者自由组合,运营管理由团长或队内其他人员进行,不免会造成整个团队运营的效率较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受人情世故等因素①影响较大,所以在团队的决策、训练上容易固步自封,加之团队没有配置完备的训练场所,日常训练开展效率因此受到影响。例如传承人杨通怀在《平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培训情况》中述及,八音弹唱训练从未有正式的培训校舍,常年将自家农用房屋当校舍,院子当操场。教学内容:用三弦琴作为起步,操练指法;听拍子,学员试打拍子。可见部分团队日常的训练模式还是相对原始,仍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传承,并没有注入太多乐理知识或引进参照更为现代化的声乐教学经验。

另外,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当地八音弹唱表演队大部分商演是通过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来获取,且演出范围大部分局限于村镇附近,难以扩大团队知名度的辐射范围,扩散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品牌特色,走向等级更高的舞台。由此造成了当地的八音弹唱虽已发展得日臻完美,但在更多元更快速的现代文化平台中仍处于不见经传的状态。

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思考

由于社会发展层次的多样性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开辟一条良性可持续的道路时,需要探究各因素间的互动关系,针对地区特点寻求个性化的传承思路,合理结合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将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效益牵引非遗传承。本文以对贵州省塘边镇布依族八音弹唱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思考:

(一)引导青少年参与非遗传承,增强传承使命感

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交流碰撞,由于内容、形式、观念等相对古老,少数民族文化在大众视野内缺失了相应的吸引力。在已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有80 岁以上的107 人,70~79 岁的237 人,60~69 岁的287 人,40~59 岁的444 人,40 岁以下的7 人,平均年龄达到63.29 岁[6],传承人群体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非遗传承工作压力也不断地上升,比如在我们进行随机调查的300 人中,青少年超70%,但完全不知道八音弹唱的人数占比为57.2%。通过打造各级平台让青少年了解、参与到非遗传承的过程当中无疑能够为其提供学习、更新、扩大视野的机会,感受传承精神、信念,亦能够提升青少年对少数民族非遗的感受力,增强青少年自身的文化传承意识,自觉为非遗的延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引荐专业人才参与非遗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主体,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承人的知识文化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非遗的传承质量与发展潜力,同时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农业文明社会时期发展和形成的,主要特征是由传承人口授身传的方式传承至今,基于传承人的成长环境和年龄来看,文化水平较低是普遍问题,导致他们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繁复的文化形态。[7]所以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代文化生活中,传承人知识储备库需要更新换代亦是非遗保护与传承要考虑的要素。文化素养上,专业人士所受教育水平更高,具备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在文艺发展方面具有较高见解;在作品上,专业人士能够对其进行加工升华,深化内涵,提高其文艺价值,且专业人士挖掘新生事物的灵敏度更高,非遗在传承保护的过程中无疑需要添加新鲜元素跟紧当下时代的步伐才是生存之道。

(三)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影响范围

塘边镇的布依族八音弹唱已经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带动了周围村寨文艺脱贫,同时也推动了八音弹唱的传承工作。但八音弹唱的客源市场大多数局限于附近村镇,很难在周边州、市、县产生可观的影响。现代传播媒介的扩散宣传能力很强,落后偏远地区的非遗无疑更需要根据自身特色,借助网络平台,寻求更多包装、宣传机会,扩大团队的客源市场,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获取更大的影响力。

(四)加强企业管理与市场运营知识的学习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运用自身的非遗传承人身份优势,将非遗传承与市场化发展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塘边镇的八音弹唱表演团队年收入达30 万元以上。可见,非遗传承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也是一条经过实践证明的可行之路。然而这样的道路,必然需要加强对管理运营知识和科技手段的学习,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非遗的传承路径不是统一固化的,而是一个多维动态的探索和实践的历程。传承人需要对有清晰的定位与思考,不断地学习、优化;地方政府亦需要不断扶持、引导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与传承人齐心共为非遗创造更好的传承路径与发展环境。同时,身为中华儿女,增强中国文化传承意识是当前无可回避的历史责任。在经济发展和科技革新浪潮的冲击下,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融入新的时代内涵,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和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过程,它需要我们的不断地地进行发现、思考和创造。

猜你喜欢

八音布依弹唱
《歌曲弹唱》教学中的CBL-PBL教学模式研究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八音的秘密》
山水布依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布依少女
不会乐器也能“秀”弹唱“玩”编曲
南山赋
请到布依茶乡来
乡村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