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技术学视阈下的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
——基于《静动态摄影》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2021-11-26陶奕骏闻镈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影视红色思政

陶奕骏 闻镈

(1.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2.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 201620;3.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在党中央和省级高等学院思政委员会上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讲话,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加快落实,每所学校都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校思想政治课程研究。影视类专业属于艺术类学科,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沟通能力及创新意识等协调性发展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以及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术,专业课程主要着眼于影视传媒事业发展的当下现实需求和未来前景,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在影视类专业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如何在教育知识的过程中整合思想政治知识,帮助人们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待人处事的准则,培养出影视类“四创”人才,仍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研究。

一、教育技术学与影视媒介的传播特性

教育育人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将进一步得到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在专业课中充分的挖掘教育资源,在教学渠道中寻找教育之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与专业课的老师接触更多,更加认同专业课老师的思想,因此专业课老师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在专业知识课程中结合思政课程,比如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专业知识中包含的思想、逻辑、思维、价值观等等。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比如目前影视类课程中有很多国内领先技术的深入阐述、国内各个领域的先进创新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与智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影视在传播教育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视媒体从教育技术的世界中汲取营养,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态度也同样平等且受人尊重,需要找到一处平衡点以达到最优效果。

二、教育技术学视阈下中国影视教育的红色美学主线与主流价值观场域的融合

(一)数字技术融入影视教育课程

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充分利用好国家、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文化故事的改编、红色人物形象的塑造、红色影视文化的借鉴。红色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事迹,并与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历史息息相关,代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不懈地争取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的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体现共产党人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勤俭朴素的道德风范和优良传统。科学地将红色文化的精神特征整合影视类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环节中,对于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就在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立场而言,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必须首先以在线平台为基础。例如,在影视教育课程中,使用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学习软件平台来充分利用红色,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有意义的红色力量。可以培养文化并激发学生的热情,真正让红色文化中的主流价值内涵“入耳、入脑、入心”。其次,影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软件,使学生能够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作影视作品和其他红色文化,从而更好地宣传主题价值,继承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网络风格,学习和使用流行的互联网语言,并使用照片、文本、“表情符号包”、短视频和其他媒体格式,将更认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成学生可以“听”的语言,接近并引起学生生活的共鸣。

(二)渗透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

影视教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课程,只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升级为实践,学生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可操纵性和创造经验。如果想将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为一门实用的学科,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科经验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因此,在提高教育内容中,有必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有效地结合教育技术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具体而言,是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音频和视频制作技术相结合而创建的,并且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指导、解释、演示、讨论等。学生可以带头学习影视作品,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练习,并创建小组协作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激发红色学习的自觉性,并建立知识体系和动手经验,从而认识红色文化的本质和含义。互联网也正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舆论、微信和微博等各种移动应用程序使将红色美学融入影视教育变得更加容易。

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注重课程的选择、实践以及课程如何评价,关注建设思想政治课程,在各个学科中重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将影视艺术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协同发展,借用教育技术学的翻转课堂、应用科学的方法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思政课程的改革中一定要建立规范、标准、适用性强、接受度高的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提高课程的创新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1]。在教育技术学体系下,各种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行了教育改革,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整合到在线案例研究和网络教育中。例如,在影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静动态摄影》中,经典影视作品被作为教育实例,将“拉片”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等方式、并辅以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开展“中国梦”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拍摄视角独特、积极上进的摄影作品以及其背后的故事,让同学拿起摄影机,拍摄自己和身边人的“中国梦”照片与视频。通过这些教学模块来激发大学生对祖国身后神圣的感情,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加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思想政治知识整合到影视类课程中,充分体现了学术与教育的融合性和开放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完善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彻底实现了教育的全员化、全过程化和全学科化。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师生的思政意识

课程思想政治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方式,进一步强化师资团队的专业性。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思想政治课程的带头价值和辐射作用必须由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师充分的发挥。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课程培训和指导,备课上追求标准化和专业化,应用激励的教学机制鼓励教育者积极的改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方式上也充分学习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方法。从网络获取科学知识已经成为公民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公众对于科普的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这为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是的科学科普的传播更为便捷。由于影视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习该专业的人群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在宣传和推广科普知识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做好课程思政的改革工作,关键要转变一线教师的意识,让一线教师明白其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励一线教师主动学习。影视类专业一线教师应善于运用影视教育独特的视听规律,利用影视艺术特有的“临场感”和“直观性”,解读和欣赏视听作品,激发学生在感官上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科研效率和质量,把科学的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要善于继承创新,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拓展新内容、探索新方法,在教学手段、教育方法上创新思维,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不断融合、扩展、日益综合性的新趋势。《静动态摄影》课程要求学生围绕人物摄影,以“忠、孝、仁、礼、义、爱、信、德、和、平”为主题拍摄,用影像艺术让大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同时用摄影的记录、展示、宣传功能对丰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记录、传播推广、挖掘提炼,从而达到弘扬赞美、传承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问题

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较晚,实施时间不长,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少数影视类专业老师不重视课程思政,他们仍然只专注于专业知识,讲授知识时把专业知识和思政割裂开来。一些年轻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意识来传授知识,在提供专业知识时,他们无法将思政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合,这对影视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具有严重的影响。

本科生通常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随着三年级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安排已不复存在,所以大三之后的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的学生教育方法仍然基于课堂教育,由专业老师负责课程,很少直接参与学生管理,老师也很难将思想传达给学生。在课堂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辅导员负责,思想政治讲座的效果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一些地方大学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中,道德教育的内容被严格地纳入了专业课中。专业教师经常将课程的思想和政治因素机械地移植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思想政治内容讲座,不仅不能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能体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在影视类研究生的培养中,必须发挥导师育人的作用,在专业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艺术硕士的作品中更要体现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四、《静动态摄影》中的课程思政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静动态摄影》是适应当今时代媒体人才培养的课程,分为理论基础篇、实务操作篇两个大的部分。

《静动态摄影》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学生投身综合实践创作打基础,有助于他们在进入专业实习后能够直接从事影视创作的工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摄像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影摄影机、单反相机甚至是手机进行照片与视频拍摄,能够完成不同的拍摄工作,而且能进行一定高度上的专题拍摄、纪录片拍摄以及微视频拍摄等。同时,要掌握摄影与摄像的本质要求,熟练运用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技能,包括构图、运动、光线造型、色彩造型、语言表达等内容,然后就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不断提高个人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精神,培养集体意识,能够掌握摄像的思维方式,运用蒙太奇和长镜头观念完成“中国梦”与传统文化影视作品创作。而在2020年特殊的那学期,同学们在家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学习摄影与摄像理论,同时在家创作“抗击疫情”系列照片与短视频,以实际行动记录防疫过程中涌现的暖心人和事,展现一线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和普通群众自发参与以及守望相助的感人场景,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意、采访、拍摄、制作能力外,能够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拓展创新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的加强,从而培养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全媒体应用人才。

五、结语

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在教育技术学的体系之下,高校影视教育作为培养影视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影视艺术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积极研发影视前沿新技术,开拓数字影视教育新天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与更新培养方案,与行业接轨,所开设的课程内容符合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也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影视红色思政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