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1-11-26米巨青
米巨青
(河北 沧州 061000)
一、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现状分析
(一)建筑企业收费多过管理
在我国存在着很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难度较低的建筑工程,这些工程基本都是由个体承包商承接到项目后,再找有资质的建筑单位进行挂靠,然后给该单位交纳一些管理费进行承包施工。由于被挂靠的建筑企业指负责收取相应的挂靠费用,他们既不参与项目的施工管理,也不参与相应的教育培训等工作。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个体承包商配备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少之又少,在施工现场中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很难有效地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规范不健全
现阶段,导致我国建筑施工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控制规范不健全。现行的施工验收标准过于重视工程项目中各个关键环节的验收,却严重忽视了施工质量事前控制。这种事后控制的验收和检测,很难使工程质量有所提高。这样很容易造成工程项目开始阶段施工质量失控的情况发生。自02 年开始施工及验收规范彻底变成单纯的验收规范,虽然这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验收质量,验收人员也普遍认为,只要保证验收质量,工程质量也就相应地得到保障。然而,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只重视工程验收质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由于施工过程中,缺乏过程控制规范的制约,使得一些隐蔽工程的质量经常出现问题,这类工程质量只凭借竣工验收是很难发现质量问题的,这样便造成了验收人员被表象所蒙蔽,有些建筑工程虽然通过了验收,但其真实质量却不容乐观。
(三)建筑行业未能在优质优价上达成一致共识
目前,在建筑工程造价方面,人们并未对优质优价达成共识,很多建筑企业不愿意创建优质的样板工程,因为这样做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样板工程的奖励有相对较少,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这种做法得不偿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争创优质样板工程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并对难点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写出应变措施,报监理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实施。
(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相对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作用的研究与分析,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三)加强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考评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技术、管理和能力,推动企业建立自检、自测、自我完善的最直接、有效的制约手段。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工程质量管理过程制约关键点,由此入手,发现按资质标准淘汰或考评降级或者停业整顿的理由严重的企业。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
(四)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据人们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42%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因此,加强对设计单位及设计者的资格审查十分重要。同时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核,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安全性、防火性的要求。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审制、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转变目前设计审核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打架,设计粗略不详等状况。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设计单位对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责;严禁非法设计和出让图章,限制业余设计,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同时倡议设计质量监督站,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工作力度,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