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科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1-11-26杨静芳邵银
杨静芳 邵银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目前医疗领域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可以得知,肿瘤依然是困扰社会大众的一类顽疾,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在治疗肿瘤类疾病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很多患者都会因为治疗过程复杂、金钱消耗数额大以及化疗痛苦感强而丧失治疗的信心。虽然有些患者能够从主观上配合治疗,但因为身体的实际状况以及治疗所使用药物的副作用,患者身体耐受力会逐渐降低,也容易出现临床的生理反应,进而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对患者的后续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就要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能够让患者更为坦然地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从心理上客观平和地对待肿瘤类疾病,强化自身的抗病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治疗活动中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行为。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保证临床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发展。另外,科学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客观地认识疾病,并掌握疾病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强化其心理建设的同时,逐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心理护理对肿瘤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确诊时心理护理干预
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得知,目前肿瘤类疾病依然是较难治愈的病种,很多患者面对治疗的痛苦和较大的经济压力,都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恢复状况。医护人员要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在病情还未确诊或没有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切忌向患者和家属透露其所患疾病是癌症,可这样以防止患者出现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确诊之后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果患者精神压力较大,医护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情节向患者和家属逐渐透露实际病情,不要给患者带来强烈的心理刺激,从而影响治疗工作的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也不要向患者隐瞒其实际病情,如果患者通过别的其他渠道知道自己已经确诊,其心理打击反而会更为严重,甚至患者和家属会对医护人员产生极其不信任的感觉,影响后续双方的沟通交流。肿瘤科护理人员要以积极的心态影响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治愈信心,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化疗时期心理护理干预
分析,目前肿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和放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疾病的发展,但其所带来的身体痛苦也是相对难以承受的。患者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承受巨大的不舒适感,多重压力会让患者感觉治疗无望,甚至拒绝治疗。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疾病带来的痛苦感,经济上的压力等,化疗和放疗会对人体的外形产生一定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脱发、面色苍白等情况,所以护理人员除了要在治疗护理的细节上让患者感到更为舒适之外,还可以在生活中重视对患者的照顾,可以帮助患者选择一些适合其形象的假发,让其以较为完美的外形来接受治疗,提高其抗病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要从心理关怀角度观察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当患者因化疗药物的刺激作用造成血管变硬或者血流不畅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减少用药,以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和疼痛感,另外,护理人员要在用药的过程中加强巡视,确保护理过程万无一失[1]。
(三)化疗后期心理护理干预
当化疗进入到后期阶段,部分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对于治疗完全丧失信心,甚至会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有些病人会将自己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周围的人或者事上,认为周围的一切毫无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在肌内注射、输液和病房巡视等护理工作中,强化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要随时随地掌握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和加强护理认知的方式缓解患者较强的心理压力。另外护理人员要在患者结束化疗后对其进行后续的健康宣教,让其意识到后续护理对身体恢复的积极作用,比如可以借助典型病例讲解来告知患者肿瘤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使患者意识到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确保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性[2]。
结论
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的工作中,除了要遵照医嘱为其提供科学的药物和医学治疗,还要对患者展开良好的心理护理,让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周围人对自己的爱,让其能够从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