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县级广播电台的转型与发展
2021-11-26高国畅周丹
高国畅 周丹
(河南虞城广播电视台,河南 虞城 476300)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受众减少,经济收益下滑,在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准确把握自己的节目定位,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是县级广电人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把握现状树信心
认真分析当前的传媒市场形势,县级广播电台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听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新增加的听众包括两个群体。一是随着农村汽车数量的增加,有车族收听广播的群体在日益增多。二是农村中老年人拥有的“唱戏机”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唱戏机”都具有收音功能,一个唱戏机其实就是一台收音机,这也是一个新增加的听众群体。比起电视独领风骚的时期,农村收听广播的群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2.县级广播电台离老百姓距离更近,更容易了解群众的需求,所办的节目也更接地气。
3.县级广播电台机构小,管理更加灵活,可以发挥“船小掉头快”的优势,更容易制作出灵活多样的节目。
总之,作为县级广播人,必须克服自卑心理,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发挥优势,在夹缝中开辟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二、抓好自身优势宣传
广播电台是个特殊行业,要想得到领导的肯定、群众的观注、社会的认可,就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自身特性、功能和优势的宣传。
1.可以利用除自身以外的形式和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开宣传自身的特殊性质、特殊地位和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让社会了解广播的性质和特点。
2.可以设些固定的栏目、节目,经常邀请社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行业的领导谈广播的宣传优势,争得理解和支持。
3.可以主动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互利互惠的牢固关系,争得他们的扶持和帮助。
4.要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特设些栏目、特办些节目,让广播靠近农民,让农民走进广播,让他们在广播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三、做好栏目创新定位
和市级以上大台相比,县级电台覆盖面小。传播本县以外的新闻,显然比不过上级台。但是,听众对新闻资讯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他们既需要国内外的新闻资讯,也需要和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本地新闻资讯。这些新闻是上级台无法提供的。这就为县级电台提供了用武之地。就我们虞城县电台来说,我们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围绕党和政府工作搞好栏目定位,突出差异性
党和政府每项工作部署,大的方针政策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如何落实这些方针政策,总是有差异的。作为县级电台,就是要配合县委县政府,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宣传本地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政策的情况。开通了以“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为宗旨的《行风热线》栏目,其栏目定位是:以事实为基础,以现场音响为手段,主持人、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及大众参与,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2.围绕农村听众需求搞好栏目定位,突出服务性
虽然都是农民听众,但是由于县情不同,各县的听众需求也有差异。开设对农栏目,必须针对本县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栏目。比如,《果农之家》,《法律讲堂》,《老年之友》栏目,再如,目前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村级公路路面较窄。每当节日和祭奠日,交通堵塞情况日益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开设了热线直播《虞城交通指南》特别节目,及时告诉大家道路交通情况,提醒大家避开堵塞地段,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3.围绕广告客户需求搞好栏目定位,突出互动性
为了争取广告客户,我们针对客户的需求,发挥广播优势,经常性地策划一些营销活动。以活动的参与性代替原来的单向广告宣传。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和多家广告客户公共策划了评选虞城“十大孝子”“十大好媳妇”“十大好婆婆”“十大好门婿”活动,还有“苹果王”比赛活动、钢卷尺生产操作能手选拔活动等等。由于这些活动贴近百姓生活,又加上广告商家的奖品赞助,所以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既增加了广告收入,又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可以说是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强化人才创新管理机制
当前,以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业务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巨大挑战和威胁。因此,如何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艰巨任务。所以要做好几项工作:
1.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拓宽节目传播渠道,扩大宣传影响面
2.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改革用人机制,把事业单位体制下的“养人”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养事”
3.树精品意识,跻身主流媒体之中。作为全媒体时代的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具有会讲、会说、会写、会编、会网上上传的技能,如果只会其中的一两项,那是不能适应现代全媒体时代的宣传工作的,只有精心搞好策划,树立精品意识,才能有求得生存的空间。
由此看来,在各媒体日益竞争的新时期,广播只有练好内功,发挥优势,为生存和发展做出不懈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