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智能财税“1+X”证书教学改革
2021-11-26田春满
田春满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 300381)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意义
(一)优化教学资源
通过解读“1+x”证书制度可知,教师需围绕学生就业需求、市场需求及国家需求开展专业育人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持续拓展教育素材汲取途径,助力教学改革,实现优化配置会计专业教学资源目标。
(二)提高竞争实力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家长们主要看中学历教育,忽视职业教育,在出台“1+x”证书制度后,否定了人们的观点,而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教育置于同等位置,教学“含金量”的评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技能提升情况,这就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育人的优势,使“x”内涵更加丰富,达到提高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育才竞争力的目的。
(三)积累教改经验
由于19 年刚刚发布“1+x”证书方案,所以与“1+x”证书制度相关教学经验还比较少,为此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以“1+x”证书制度为依托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可不断积累教改经验,弥补育人缺陷,完善中职院校专业人才培育体系,丰富会计专业教学途径,使会计专业教育事业得以稳健发展。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要点
(一)国家需求
在“双创”理念提出后,国家对“双创”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为此中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要加大“双创”人才培育力度,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社会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么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着变化,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围绕市场需求开展“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活动,确保学生可成功与市场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学生需求
由于学生专业学习需求不一样,所以,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在专业教学中有所收获,根据学生会计专业学习需求调整育人方案,整合教育资源,使学生专业技能随之提升,获得更多职业等级证书,提升“1+x”含金量,落实教学改革目标。
三、中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阻力
(一)教学观念滞后
有些教师不能意识到“1+x”等级证书在当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仍然采用滞后的教学理念,总认为职业等级证书的取得和老师没有直接关系,这种滞后的理念制约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
(二)教改方法不当
在验证过程中有些老师直接将已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拿过来用,导致效果不明显,出现学生学习需求、专业育人体系、市场需求、国家需求不同步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改的成效。
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策略
(一)树立教学改革意识
首先,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考取“1+X”等级证书,了解该证书考取的知识内容,然后仔细解析新时代会计专业市场需求、国家需求、学生专业成才需求,以此为由设定教学改革总目标;其次,根据学校人才方案及课程安排解析教学改革总目标,将专业知识、技能培育、等级考核等环节渗透其中,确保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基调统一、方向一致,避免出现浪费育人资源问题;最后,凭借与时俱进教学理念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确保教改行为能顺利在“1+x”证书制度的落实,实现优化配置教改资源,提高教学改革质量目标。
(二)创新教学改革方法
1.教师可以根据“1+x”证书制度编写校本教材用于自己课堂教学,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增加职业技能培育,除此之外,还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为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教师可以根据会计专业技能等级考核需求制作多个微课程供学生学习使用,这样不仅加大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反复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钻研好习惯
3.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开发“实训”课题,与企业合作育人,为会计专业学生准备更多岗位实训良机,明晰企业用人需求,以此为由调整证书培训内容,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为学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奠定基础。
(三)完善教学改革体系
首先,教师需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确保该方案关注市场需求、人才成长需求、国家需求;其次,教师需改革证书培训内容,优化、重置教学课程,提高会计专业课程覆盖率,组织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并举,打造为社会服务的培训育人体系;最后,教师应根据“1+x”证书制度调整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改革管理制度,融入“学分银行”职业教育探索建设体系,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等相关学习成果予以认证,促进高职院校书证融通,逐步建立国家资历育人体系,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体系更为完善。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质量,教师需树立教学改革意识,创新教学改革方法,完善教学改革体系,在“1+x”证书制度加持下提高教学改革质量,使会计专业教育事业得以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