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途径研究

2021-11-26张东洁

魅力中国 2021年17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政

张东洁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任,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联系密切。研究新时代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途径,对于守卫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遇

新时代,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党中央明确提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各高校为更好承担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使命,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思政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逐渐构建,思政课教学研究深入开展,一支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打造。这些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其一,国际环境纷繁复杂,文化安全威胁加剧,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阻。新时代,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特别是西方流行文化以渗透式、微观化、弥散化的后现代文化范式,借助先进媒体技术,以立体的传播生态、多元的渗透方式传播到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较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模式,其渗透力更强、隐蔽性更深、攻击力更大;较一般文化产品,其主动性更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具有更高效的意识形态渗透功能,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其二,思政课重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轻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思政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不足。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无可厚非,但教学内容才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植根于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思政课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技术对其讲授固然可以博得学生眼球,但如果忽略其解释力和说服力,很难做到以理服人。对学生而言,难以达成情感上的认同,更别说将其作为价值引领去践行。

其三,思政课教学客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不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矛盾表现出的贫富差距大、教育不公平、就业压力大等社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和价值判断。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思政课重要的教学客体,他们关注国家发展,更关注个体成长;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又信仰个人主义;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关心个人利益。这种过多关注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使得新时代大学生极易受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丧失抵御能力,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包含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主体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利益阶层和社会成员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承担着统领国家意识形态的重大使命。高校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结合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系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将价值观教育与培养什么样的人相结合,发挥其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更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国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这些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中国精神时代特色,中国精神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得以弘扬。思政课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依托,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将三者融为一体,为意识形态安全守好高校重要阵地。

(三)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

青年大学生是最积极、最具朝气的社会力量,其理想信念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大学生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和践行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错误价值观影响,为形成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建立牢固的价值观念基础。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党委构建意识形态大格局,做好“课程思政”,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高校党委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坚持“一盘棋”工作导向,统筹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积极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思政课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工作,发挥各部门优势,形成思政课、专业课、职能部门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另一方面,坚持做好“课程思政”。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立足本校办学传统和特色,通过设立“课程思政”示范教改项目、特色公选课等方式,打造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育人工程,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二)思政课教师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力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是落实这一任务的主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思政课教师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于律己、以德立身、以德树人。思政课教师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有浩然正气,内心充满真善美,这种良好的人格形象伴随立德树人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中,产生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塑造能力。

(三)思政课教师坚持守正创新理念,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方面,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要摸准学生的思想困惑和日常关注点,课堂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积极主动回应,讲清楚这些问题。这样不仅能做到以理服人,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而且能引导学生培养理论兴趣,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情感认同,实现以情感人。另一方面,尊重大学生表达习惯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要联系新时代、新理论、新问题,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大学生习惯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语风格来讲授,让学生能听懂、能听进,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辩论,激发其深入思考理论问题意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入脑入心。

(四)思政课教师坚持网络育人理念,守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战场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 亿,占网民整体的94.5%。”[3]新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载体,守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战场。网络视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产生教师单一主体传播无法实现的传播效果。政治课教师可顺势而为,打造多主体传播模式——人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的传播模式,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大学生录制微电影、短视频,并挑选优秀作品在校园网展播,在网络空间唱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战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是个涉及多环节、多群体、复杂的系统工程,随时代发展呈现新特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唯有与时俱进,竭力探索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才能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投身强国伟业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政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