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园小班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
2021-11-26周明玥罗晰月
周明玥 罗晰月
(1.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一、幼儿园小班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3-4 岁的幼儿已经能够掌握粗动作和精细动作,在家庭中幼儿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所有事情都由家长全权负责的现象。但是这个年龄段需要幼儿对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是学习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年龄集中在3-4 岁,便是幼儿学习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期。
幼儿的家庭生活中,成人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很多本应属于幼儿自己做的事情,这便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限制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幼儿会缺少对应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幼儿园小班自我服务能力现状
笔者研究对象的幼儿园主打特色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由于该园主打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所以大部分小班小朋友都能够自己穿衣整理,但是仍然有刚入园的小朋友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自我服务。笔者即针对研究对象的幼儿园小班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进行阐述分析。该幼儿园内儿童按照三个阶段分为:小班、中班、大班。每个阶段的班级共有四个班级,分为(一)(二)(三)(四);例:小班(一)班。笔者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小班学生的四个班级,共有学生84 名,其中从调查日起计算,新入学的学生共62 名年龄分布在3-4 岁,不均等分布在每个班级。
(一)案例一
刚入园的幼儿,该幼儿园都会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先进行盥洗,包括打开水龙头、涂抹香皂、冲洗干净手、擦干手。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新入园的3-4 岁幼儿内,其中有4 名儿童能够顺利完成整个盥洗步骤,约50 余名学生不能顺利完成整个过程,即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幼儿不能够独立完成盥洗的整个过程。
(二)案例二
幼儿园内午休结束后,小朋友们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和鞋子。西西是3 岁女孩,幼儿园老师已经教过西西怎么样自己给自己穿衣,但是在入园后的第二个星期一午休后,西西手里拿着鞋子东张西望,只是坐在床上笑呵呵。我上前问西西:“西西,小鞋子怎么不穿了呢?”西西笑而不语。“是忘记怎么穿鞋子了吗?”西西说“我家里是妈妈给穿鞋子。”我说:“西西今天自己穿鞋子怎么样?上次老师教过你,忘记了吗?”西西点点头。我说:“老师再教你一遍怎么穿鞋子吧!”。
(三)案例总结
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承包了幼儿大部分的生活,剥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权利,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替代幼儿做本应该属于幼儿自身承担的事情。这样直接导致在3-4 岁幼儿入园后存在的自我服务能力较差的情况。而这些现状直接影响幼儿在未来自主承担自我服务内容。
案例一中,大部分3-4 岁幼儿不能够主动完成盥洗的整个过程;案例二中在一个休息日后便不再自己主动完成穿鞋子这项属于自我服务范畴内的工作。这些现状表现出对于幼儿而言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且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双方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加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根据现状可以总结,现阶段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无过多兴趣;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程度不平衡,有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强,有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弱;以及家庭内部成员对幼儿的影响直接导致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意识不强等问题。
三、培养幼儿园小班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园内小班儿童自我服务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切实的寻找方案教学生、引导学生;从家庭角度分析,家长应该配合幼儿所处学习环境,与老师及时沟通,了解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的同时了解幼儿存在哪方面的不足;对于幼儿而言,更重要的是主动去做,主动去做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自我服务能力,同时也能够掌握主动带给幼儿自身的幸福感。综合而言,无论家长、幼儿园还是幼儿角度分析,3-4岁幼儿掌握自我服务能力需要幼儿园起主导作用,家长配合,引导幼儿主动进行自我服务。
(一)游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3-4 岁幼儿对于自我服务的内容并不感兴趣,这种不感兴趣自然也符合幼儿的特点。这便需要教师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激发幼儿对自我服务的兴趣。新颖的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对自我服务有兴趣并主动参与。在该园内的自我服务游戏包括教师自己做成的水果形状“扣子”,引导幼儿“让果树上长满果子”“把果树上果子都摘下来”等形式,幼儿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了扣扣子和解扣子的本领。另外在游戏中也能够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从游戏角度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兴趣,对于幼儿而言不仅是一种引导,也是幼儿接受引导,主动参与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过程之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将自我服务兴趣有效提升,引导且暗示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家长也做各种形式的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自我服务方面的兴趣。
(二)多样化活动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游戏作为引导幼儿自我服务兴趣的一部分,需要多样化活动结合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规程》中对幼儿教育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其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机会。其中该幼儿园在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提升中,常使用多样化活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比如针对3-4岁的小班幼儿认识各种常见“蛋”,继而引导幼儿看、摸、剥蛋,有时结合双语教学引导思维开放且对生活有足够的兴趣。针对3-4岁幼儿常用的活动还包括进餐前后认识“虾”、引导幼儿自己剥虾(提供给幼儿的饮食无尖锐刺,且为处理过食材)。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学到本领,也能促进幼儿食欲,一举两得。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及时发现各种活动,从多方位引导幼儿将学习与生活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自我服务能力。
(三)因材施教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内的小班内的幼儿在十名左右,其中每个幼儿均有个人的特点和不同的生长环境。这边要求了幼儿教师需要针对性因材施教。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够达到同等的自我服务水平。有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极强,很多事情都可以独立完成;有些幼儿服务能力可能较弱,穿衣、吃饭都需要专人照顾。这就要求了教师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程度的照顾,且加以不同程度的引导。
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不能掉以轻心,也需要及时了解幼儿的行为,毕竟幼儿仅为3-4岁小班儿童;对于自我服务较弱的幼儿,教师需要耐心引导,且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在日常游戏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分组教学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个别指导,引导幼儿活动,促进全体幼儿全面发展。
(四)经常化教育养成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十分缓慢,需要教师和家庭的共同引导才能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其中。这边需要幼儿教师逐步引导和巩固,并且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的相关掌握情况,达到多方位配合共同引导,才能更好地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变成经常化教育。
尤其作为幼儿园小班儿童,年级教学存在家庭生活中“隔辈带娃”的情况,便需要教师在幼儿园内经常化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以爱为本,从严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四、总结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作为3-4 岁儿童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部分,不仅影响幼儿的肢体协调、自我服务等多方面,更影响幼儿成长过程中乃至一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的一名教师,需要切实将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尽可能养成,培养现代化人才需要从每个幼儿的每个细微习惯出发,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