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解析

2021-11-26杨镕菁

魅力中国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名著高中语文

杨镕菁

(武汉枫叶国际学校,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言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只关系着学生的高考,同时也对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文学名著,其中蕴含着人性美和人类思想的精华,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审美意识

高中阶段的语文审美教育制约到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还关联着学生对生活的情感培养,集中化体现着素质教育以及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材内容往往是被精挑细选的,文本包含的文学名著基本上均是通过教育专家布设的,存在较强的科学性。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总是可以彰显作者三观,也是社会变化形式的一种产物,在较大程度上凸显着文本主旨与作者审美态度。所有的名著阅读内容还存在艺术性与欣赏价值,丰富学生生活,升华学生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1]。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阅读理解水平

大多数高中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期间都不能深切地感受到名著内容,甚至一些情况下降低学生阅读的信心与自主性,所以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触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继而在阅读中实现师生与作者生成情感共鸣。

二、高中语文名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开展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很多的学生都会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更为困难的科目中,如数学、物理等,无形中学生就会忽视了名著阅读,也无法通过文学名著的阅读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就必须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当前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阅读二十本文学名著,但是部分学生没有合理的安排阅读的时间,导致无法完成阅读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的安排学生的阅读计划,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高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与高二、高三相比较为轻松,因此教师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在高一阶段阅读十本文学名著,在高二阶段时,阅读版八本文学名著,在高三学业最为繁忙的阶段,可阅读二本文学名著。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为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将阅读计划进行细化,如,周末阅读哪一本文学名著,节假日阅读哪一本文学名著,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记录和整理,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在记录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加强对文学名著的理解,感受到文学名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

(二)巧妙阅读导入,调动审美趣味

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置若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又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这样的导语便具备精彩性,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文学名著阅读的导入语布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走进所设的情境中,全身心加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如《雷雨》教学中教师可布设如下导入语:响在天边那沉闷的雷声、淋湿往事那凄清的骤雨、化成一场久远的哭泣。从作者的悲哀情感入手,生动地创造教学气氛,紧扣学生情感,形成良好的名著阅读开端,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到导向作用。信息技术导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动听的音乐,作为高中语文文学名著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是作者被贬状态下创作的,词中依托三国时期出现的赤壁之战,引进周瑜等一系列风流人物表述自身仕途的坎坷,然而并没有以悲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渲染着作者洒脱的情怀。在导入环节中,由于《三国演义》是四大经典名著之一,也是高中学生熟悉的电视剧,所以可播放激越的歌曲带领学生倾听深沉曲调,学生便会在头脑中生成三国英雄的影子,以此为基础,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包含着作者与千古江山之间的对话,作者想要说明什么?这个文学名著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让我们共同走进名著的世界,感受着作者笔下描绘的壮丽山河以及英雄人物!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吸引学生感知,便于学生真正感受到诗词的情感。

(三)注重文学名著的文本解读,指引学生体会文本节奏美

节奏主要是指音乐中音的强弱和长短,是文中可以被感官与思维认知的规律性运动。如人物性格变化、语言长短、音韵变化、语义轻重变化、字符转换、故事情节变化等。通常情况下,文学名著文本的节奏都是来自语言时空的延伸。不管是文本人物性格特点,还是语义、故事情节,都是值得反复斟酌和推敲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促使学生对文本节奏感进行感受,对故事情节变化、人物性格规律变化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先把贾府结构平面图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指引学生绘制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梳理主要情节,感受故事情节变化。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并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如王熙凤八面玲珑,性格泼辣,林黛玉小心谨慎,敏感多情。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进行总结,对主要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对节奏美进行感受,实现审美教育目的[3]。

(四)细致指导诵读,获取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师朗读文学名著内容,能够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师诵读环节便是学生模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准确给学生朗读字音与名著节奏,保证情真意切,使得学生为之动容,得到熏陶。并且触动学生对作品自然之美与情感美内涵的挖掘,通过心灵感悟作品的美妙。示范朗读过程中还要注重音调和语速的掌握,保障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文本情境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可以在表述作者愉快情绪的句子上,通过明快的语调进行朗读,由此传递着作者的情感。指导朗读方法。教师示范朗读便于学生模仿与学习,而要想真正地提高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的流程,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够充分充实自我与完善自我,因此在审美教育中教师要安排学生掌握好阅读的语速、注意好阅读的节奏与读准字音,感悟语文音乐美。字音的阅读是诵读前提要求,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字,尤其是古代作品古音字与通假字,例如《诗经》中的“不可说也”,其中“说”与“脱”是通假字,具备解脱含义,若学生没有了解这个生字的用法,会难以掌握字音正确性;在语速的把握上,文本饱含的情感相对忧郁情况下可慢速阅读,记叙文与说明文可以通过中速阅读表现,在情感相对活跃与欢乐情况下快速阅读。比如《故郁的秋》可引进中速阅读方式,感知作者描绘的美丽秋景图;《过秦论》关于秦国鼎盛时期诵读上可适当加快语速,赋予文本具备层次感,关于秦国开始瓦解诵读上可适当放慢语速,给倾听者一种跌落感,最终慢读与重读文本观点,引发阅读者深思。布设良好的朗读环境。如果朗读可以借助某些手段渲染气氛,包含画面与配乐等,可以更加带领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文本主旨,自然而然地陶冶学生情操。如在教授《荷塘月色》内容中,文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像亭亭舞女的裙……”引导学生明确叠音词、比喻、比拟等手法运用基础上,真切地朗读名著。条件允许情况下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歌曲,使得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着荷塘美景,沉浸在文章意境之中,获取诗词语言审美体验。

结束语

总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文化在其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需要增强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并要合理地应用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名著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国外名刊名著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Back to the 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