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参与“教育扶贫”的思考和建议

2021-11-26夏鹂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教育扶贫中西部

夏鹂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高职院校主动履行社会义务,积极参与国家减贫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扶贫”之路,渐渐成为教育扶贫的主要力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称赞。本文结合中西部高职院校实际,谈谈中西部高职院校参与国家“教育扶贫”的个人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一、“教育扶贫”的提出

2015 年9 月9 日,习总书记在给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提到:“扶贫必扶智,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当地的孩子没有受到教育,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难点。”首次提出了“教育扶贫”思想。2015 年11 月27 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脱贫“五个一”的部署,其中就有“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观点[1]。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解决贫困的根本,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关系到当地脱贫工作的稳定,关系长远,十分重要。可以说,习总书记“教育扶贫观”的提出,不仅显示了习总书记心系群众的殷殷为民情怀,更展现了作为一个大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长远眼光,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教育扶贫工作指明了参与教育扶贫的工作思路,为高职院校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先去指南和根本遵循。

二、高职院校在教育扶贫中的地位

(一)教育扶贫内涵

笔者理解,所谓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和方式,对贫困地区居民进行文化、知识、技能的普及教育、培训,从而了解自身区域特色与优势,提高自身生产和生活技能,来实现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二)教育扶贫的社会责任

从高职院校的职能职责上来说,教育扶贫也是高各院校所承担的一个重要社会职能,教育扶贫,重要在教育,扶贫是教育的目的。我国高校章程明确了高校“四大责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归根结底一句话,高校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教育扶贫,高职院校大有作为

中西部高职院校教育扶贫有着地理位置和群体感情上的优势,而且中西部高职院教育扶贫,更容易得到地主政府和地方民众的情感以及人财物等方面支持。理论上,职业教育扶贫是可行的,而且在职业教育扶贫在实践中是得到了难的,是成功的。但教育扶贫和东部发达地区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巨大,中西部高职院校的教育扶贫责任重大。

三、中西部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的措施

(一)用好国家惠民帮扶政策

如何用好用活国家惠民帮扶政策,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充分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这是中西部高职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

(二)用够“专项招生计划”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大大,中西部高职院校应该实行专项招生,且招生比例逐年增大,一些高职院校还针对贫困家庭和贫困地区孩子进行招生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孩子采取单独划定分数线、单独录取的招生政策(即“单招”),很多贫困家庭子女获得了更多的上学深造的机会。据作者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到,四川从2009 年开始就启动了盆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而且年年坚持,如今四川贫困地区的学生就学率已经远远超过中西部其他地区,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三)落实好国家教育资助政策

我们的辅导员要主动担当起贫困学生扶志和扶智的责任,增强他们的获得感。一是扶志。对贫困学生真正做到关心、用心、用情,全面了解学生背景和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真正融入学校,融入社会,为国家贡献他们的力量。[2];二是扶智。多关注学生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建立贫困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帮助他们搞好专业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就业帮扶。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凭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可能获得报酬,真正养活自己,实现脱贫。

四、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经过“示范校”和“优质校”的几个阶段,高职院校的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不管是学校的配件建设还是软件配套都取得了巨大,成绩显著,但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水平、以及办学方针上还有很大的路要走。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能力水平,打造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依然是很多中西部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各项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

中西部高职院校就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能原地不动。特别是现在我们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西部高校在“三教”改革中也应该跟上时代脚步,不能原地不动。其中,尤其是注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依然是很多中西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板。

(二)增设涉农专业,增强教育扶贫的针对性和学校办学特色

中西部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扶贫的针对性和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设置一些和扶贫相关的专业,真正实现教育扶贫。同时,通过涉农专业建设,一是可以为农村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脱贫骨干、致富带头人;二是改变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现状,使之呈现“海纳百川”的开放状态;三是“涉农”高职院校以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政府的扶贫资金扶持;四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也会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得到认可而认可。

(三)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方针,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更为突出、意义更为重要,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高等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突出教育扶贫的初中动手能力,而不是只是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理论知识,更是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掌握谋生本领。

五、高职院校应当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教育扶贫除了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外,还应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群体对就业的需求,满足这类人群对掌握一技之长的渴望,根据自己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师为这类人群进行再就业培训。尤其是贫困地区,很多企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急需大量的初中高级的技能人才。

(一)深入推进政行企校合作,为贫困县区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展开,很多单位都派了“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高职院校也一样,脱贫攻坚人人有责,高职院校和教育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就是教育扶贫的最好实践。例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就有几位老师积极参与到小金县双碉村、南部县龙凤村的“扶贫”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助力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探索各高职院校间的校际合作。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可以是区域内强强联合,也可以是跨区域的帮扶式合作,通过优化扶贫教育的各类资源配置,扬长避短,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避免浪费。二是搭建相关的扶贫教育平台,建立高职院校教育扶贫联系的相关制度。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合作,探索新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为部分中职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增加其就业质量和生存质量,同时也就社会输入人才,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三)加强教育扶贫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利用好丰富的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完成自己学校教育目标任务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可以把自己学校的一些社会关心、关注的资源向社会开发,让更多的人参与教育扶贫。二是利用好寒暑假充裕的时间。组织广大师生,针对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三是广交朋友,高院院校发挥校友的多的优势,凝聚更多力量为教育扶贫服务。学校可以通过校友会,与各行各业建立广泛联系,从而推动院校与地方经济或行业经济共建、发展[3]。

(四)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2018 年,国务院颁布了文件《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 号),提出了“终身职业教育”的理念,为高职院校教育扶贫指明了方向。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一线员工的反复不断的“轮训”,达到知识技能的一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各类帮扶政策的深入实施,群众的吃饭、喝水、穿衣、就学、看病以及就业等相关问题,甚至是很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都通过教育扶贫得到了解决,教育扶贫这项内容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

结语

中国把减贫事业放到国家治理、社会发展、民众生存的突出位置,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众多高职院校主动履行社会义务,积极参与国家减贫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扶贫”之路,并成为国家教育扶贫的生力军,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个探索实践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如何提升扶贫工作成效,实现“扶贫”与自身建设发展“两不误”等等。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教育扶贫中西部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院校教育贴近实战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