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宪治国背景下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与改革研究
2021-11-26孙颖
孙颖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坚持依宪执政。”《决定》提出的依宪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念的升华和转变,是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有力举措,将为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依宪治国的科学背景下,应该注重积极把握时代发展特征,科学全面的推动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依托于系列化的调整以及优化举措,最大程度夯实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更好地满足法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可以说,在法学专业宪法课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进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其改革意义,同时积极分析传统教学体系或者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全面的利用高效化的重构与改革举措,最大程度夯实该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依宪治国背景下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与改革
在依宪治国的背景下,积极推动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与改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依宪治国的背景下,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进行精准化的重构以及改革调整,以此来更好的夯实其教学质量,全方位优化教学力度。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推动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与改革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优化宪法学地位,不断完善和拓展教学目标。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背景下,宪法学课程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依托于科学的重构以及改革举措,能够进一步夯实以及提升宪法学课程的整体教学实效,同时也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导向。尤其是对于法学专业学生而言,能够更加清晰的认知到宪法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实践价值,能够更加科学的明确宪法学的重要地位,继而将宪法学作为关键内容,积极同个人的求学生涯、未来的职业生涯等有效的关联起来。第二,强化学生的宪法思维,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在依宪治国的背景下,深入全面的推动宪法学课程的改革以及重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以及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尤其是宪法思维。可以说,法学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多与法律有关。只有不断夯实宪法学的教学力度,全面拓展以及提升宪法学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从思维认知层面来引导学生关注宪法,积极学习宪法,确保他们未来在行为实践中能够始终以合宪性作为标准原则等。同时,积极对宪法学课程进行重构以及改革,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行为实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第三,培育宪法的权威意识,形成正确的宪法观念。实现对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以及提升学生的宪法权威意识,同时还应该形成完善的宪法观念,这些都是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素养,也是他们真正学好用好该门课程的重要立足点。在依宪治国的背景下,宪法学被赋予的教学责任越来越重大,除对学生进行理论内容的渗透以及讲解分析外,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创新性、实践性的思维观念,引导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以及任务。可以说,切实有效的推动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在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始终以依宪治国为目标,应该始终以依宪治国为纲领,科学精准的推动其课程改革以及创新发展。不可否认,在现阶段宪法学课程教学中,尚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不足,这不利于优化学生的整体宪法思维,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素养。第一,缺乏精细化的教学目标。在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尚缺乏精细化的教学目标,也不注重培育学生科学的宪法思维,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有序发展。比如在宪法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能更多局限于宪法学相关知识内容的渗透以及灌输,试图引导学生来进行机械化的学习以及记忆认知,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整体学习实效,也难以优化学生的认知素养。第二,教学内容同时代脱节,存在着滞后性。在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立足点。若教学内容存在问题,或者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自然无法真正优化以及提升学生的整体法律素养。现阶段宪法学课程内容同时代存在着一定的脱节性,相对滞后化的教学内容,不利于优化学生的整体宪法思维。第三,教学手段较为简单,缺乏宏观指导性。在现阶段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可能仍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宪法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相对机械化的记忆与认知。再比如部分教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未开展系统化的实践教学。
三、依宪治国背景下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与改革
在依宪治国的科学背景下,深入全面的推动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精准全面的把握好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特征,积极采用高效且科学化的重构以及改革举措,最大程度夯实其改革力度,更好的优化教学质量与成效,全方位培育学生科学的宪法意识和思维。
(一)积极调整教学目标,不断强化宪法思维培育
在依宪治国的科学背景下,为深入推进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工作,应该注重科学全面的调整教学目标,不断强化宪法思维培育。可以说,宪法学课程的重构,必须建立在清晰化的教学目标导向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也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夯实学生的实践认知以及整体素养。一方面,在宪法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应该着重将宪法知识同宪法思维等高度整合起来,实现融合性教学。教师在宪法知识的讲解以及分析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渗透宪法思维。另一方面,在宪法学课程目标的设定中,还应该突出“主权在民”的重要理念,充分突出宪法的权威性,科学培育以及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促使学生积极以宪法作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自觉利用宪法知识来优化自身的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更好的指导自身的行为实践。
(二)科学重构教学内容,全面凸显宪法时代特征
在依宪治国的科学背景下,积极有效的实现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除精准调控教学目标外,更要注重科学把握教学内容,全面重构教学内容,切实有效的凸显宪法的时代性特征。一方面,在宪法学课程重构的进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重构。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仅过多强调理论知识,同时也与时代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性。为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应该注重结合依宪治国的时代背景,科学全面的拓展以及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全新的内容,不断创设高效且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最大程度夯实教学力度。比如在宪法学内容的调整以及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宪法修改历程的内容,或者结合现实化的案例等来进行科学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也利于优化学生的宪法思维。另一方面,在宪法学课程内容的重构以及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研判宪法修改的必要性。尤其是以2018年宪法修改等为例,积极引导学生更加立体化的分析以及研判宪法修改的重要意义。
(三)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凸显宪法的实践特色
在依宪治国的科学背景下,积极推动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工作,还应该注重不断创新以及完善教学手段,充分凸显宪法的实践性意义。在宪法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或是组织开展实践化教学工作等等。宪法学中的很多内容存在着较大的理论深度,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进行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的科学创设来进行高效教学,最大程度夯实学生的宪法素养。同时,鉴于宪法学课程的实践性特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模拟法庭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来夯实知识体系。
结论:在依宪治国的背景下,积极全面的推动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以及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宪法学课程的重构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握当前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积极采用高效化的重构以及改革举措,切实有效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实效,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宪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