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育人模式探讨

2021-11-26谭成明赵蓉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者育人

谭成明 赵蓉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高校的管理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这不仅体现在管理对象较为复杂,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本身就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育人工作更要重视思想上和管理方式上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一、高校学生管理育人的基本内涵

(一)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偏重德育

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和育人工作,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管理目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宏观性。重点指出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采用宏观的管理方式来实现管理目标所应用的具体工作方式。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育人方面虽然提升了知识层面的教育高度,但是已经不再限制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而是更加侧重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品质。这与大学教育的阶段特定具有一定的联系。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完善和提升思想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高校必须要加强管理育人工作。另外,高校的管理与育人工作并不仅限于由具体的任课教师来执行完成,而是应该由高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和教育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二)管理育人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因此,对人进行管理和教育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由于接受教育的群体都具有个性化特征,同时还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从管理的方法还是管理的效果来考虑,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规划和管理[1]。从本质上讲,高校参与管理和育人工作的全体成员都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为管理育人工作制定出整体统一、有效的规划,以便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高校在开展管理工作和育人工作的时候,需要在特定的阶段进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并且还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内容和育人要求做出有效的安排和规划,将管理育人工作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出管理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同时还需要参与管理育人工作的工作人员也要具备宏观方面的细节协调能力和规划能力。有效的处理管理工作与育人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在恰当的时机开展管理育人工作,并能提升管理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管理育人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还体现在管理工作和育人工作在不同的环节中执行具体工作内容的时候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体现出管理工作和育人工作在不同环节中存在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能会对管理育人工作产生连锁反应,因此管理工作和育人工作的开展与运行属于一个完成的动态化的系统。

二、高校学生管理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管理育人工作具有盲目性和未知性

高校在开展管理和育人工作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未知性。育人工作本来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工作者在育人工作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各种学生事务,而且一名学生工作者需要面对众多的学生,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基于这种状况,根本就无法对每个学生的状态进行准确、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无法为其提供高效、精准的管理服务,无法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育人效果,因此使得管理育人工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高校的管理和育人工作,就是要求学生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2]。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生工作者由于受到工作方法的限制,无法获取发现问题的渠道,只能是学生反馈才能知道问题,学生不反馈就无从得知,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无法进行解决,这使得管理育人工作充满了未知性。为此,需要对高校学生管理育人模式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动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管理育人工作具有主观性

学生工作者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往往都是通过主观意识来进行判断和解决,因此使得高校管理育人工作陷入“不可判”的困境中。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工作经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而没有实际的、真实的参考依据,这使得判断结果缺乏科学性,可信度较低;二是由于受到当前管理育人模式的影响,使得一些问题只有在发生了以后才能进行处理,对于潜在的问题无法进行提前预知,使得学生工作者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严重违背了服务学生的初衷。由于高校的管理育人工作处于“不可判”的困境中,使得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较低,为此,高校应该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判断,以便做出正确而客观的决策。

三、高校学生管理育人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育人新观念

高校的管理育人工作应该转变工作理念,在当前的管理育人工作中,一方面学生工作者总是用条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管理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者并不是授课教师,所以总是被学生认为是专门管理他们的管理者,一旦被学生贴上“管”的烙印,就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容易使工作陷入僵局。实际上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来说,重心并不是“管”而是“理”。而“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诠释[3]。一是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梳理从而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一改往日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措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二是要明确育人工作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讲,育人工作就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进行指导,还要对学生的行为成长和思想发展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三是增强管理的条理性。当前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还没有深刻理解管理育人工作的基本内涵,也没有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义务,对于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管理也还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改变被动的现状,逐渐过渡到主动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育人的新模式

由于学生工作者需要面对众多的学生,而且管理育人工作内容复杂,难度较大,又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再加上学生工作者的经验不是特别丰富,所以很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自己的主管意识进行判断,因此,无法提升管理人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这种被动的管理方式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实现育人的目标。如果能够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各种行为状况,从而获取学生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出解决措施,彻底解决根据主观意识和经验做出判断的不科学行为,使高校管理育人工作走出“不可知、不可判”的困境。另外,利用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还能对学生和大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构建预测模型和行为识别模型,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和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进行干预,将不良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中。

(三)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要想使高校在管理育人工作中实现以数字化为驱动的技术创新,就应该建立以管理和育人工作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并针对学生管理育人工作的“不可知”和“不可判”困境;来进行功能设计。该数字化管理平台具备的特点是:1)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状态进行实时跟踪,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感知,从而做出正确判断;2)能够从学生的身体状况、思想政治、课外研学、学业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管理;3)通过移动终端和核心平台的互联,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源,帮助学生工作者进行在线协作和远程管理;4)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为预测、模式识别、人物画像中的作用,对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知,从而为学生管理和育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生管理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从实际出发,借助数字化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管理人员的目的。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工作者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爱工作者之歌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致敬科技工作者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