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吸引力的探讨
2021-11-26王和煦
王和煦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高等院校的思政课堂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但是思政课堂的教学不应该一味地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而是应当注重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探讨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堂的语言艺术时,首先应当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爱好及习惯,并以此来发挥思政课的语言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一、思政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采用的都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陈旧,方法老套,课堂效果不佳,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1],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填鸭式的授课模式,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禁锢。应试教育的模式现如今也深耕于高校的思政课堂之中,教师不能做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忽视,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创造的潜能不被挖掘。现在很多老师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情感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单一地讲解抽象空洞、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仅造成教学效果低下,而且教学活动明显缺少艺术性。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赖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授课过程多是照着课件内容来,教师并不注意提升教学的感染力,以至于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对课堂的教学规律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着重把握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合艺术化的手法,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互动。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具有审美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并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所需的思政理论知识,实则是一种师生之间双赢的方式。
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吸引力的必要性
(一)能够改善高校学生的不良学习状态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受众是高校中的大学生,其本身具有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特别是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且文化素质不够,以及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2]。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是一味地进行枯燥、晦涩的思政理论知识的传授,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教学,利用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吸引力,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幽默风趣的课堂往往更具吸引力,同时学生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除此之外,思政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只要教师能够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地提升教学语言魅力,相信一定能够改善同学们的不良学习状态。
(二)是能够改善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现状
一般来说,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艺术水平构成了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其思想政治理论功底不扎实,可能难以胜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3]。与此同时,一名教师如果缺乏优秀的教学艺术水平,即使其理论水平再高,也无法有效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将自己的学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在一些高校,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空洞、乏味、气氛沉闷的教学,对于头脑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失去了兴趣,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政课的学习。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吸引力的探讨
(一)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时政案例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教学目标,高校教师在讲解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时,不应局限于课本教材中的人物事例,可以与当下的时事政治相结合[4]。一方面新鲜的事例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为学生在网上浏览新闻的比例相对来说要高一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当前的一些国际、国内的前沿政治事件,高校教师可以将其引进思政课堂的教学中来。在选择时政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课堂准备,结合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素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课件教学等等来展开思政课教学,以此来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时政案例时,教师要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并且将课本中较为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听懂易于接受的口头语言。例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关人生观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用网络语言,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网络语言与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二)在思政课教学中适当引用网络语言
其次,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可以将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合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5]。网络语言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使思政教学更接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师生间关系。如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很多情况下人们获取第一手信息的来源是网络,而网络语言的运用并不局限于网络空间内部,更多的是被社会公众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思政课堂上适当地引用网络语言,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营造活泼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疫情期间,教师可以教学中使用“最美逆行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等网络语言,以此来介绍疫情期间的一些感人的抗疫英雄事例,鼓励大学生向他们学习[6]。教师还可以使用“后浪”视频来激励学生不断地奋进向上,积极努力,不断地在课堂内外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此来满足社会对高等优秀人才的需求。
(三)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融入网络语言艺术
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频繁地接触大量的网络新闻媒体,通过迅猛发展的网络新媒体我们可以不断地进行信息积累,获取资源。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在思政课堂的教学中积极地融入网络语言,不断地提高思政课的语言艺术及美感[7]。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可以结合世界历史知识,将中国近代史与当前的中国现代史进行比较,阐述近代史对当代的影响,利用网络信息,搜索近代史的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源,不断地拓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政内容,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语:高校思政课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平台,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网络时代的特点与思政课堂的教学结合起来,合理运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网络语言艺术,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帮助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