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学理论角度看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
2021-11-26周晨迪
周晨迪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引言:工艺美术史是当今社会的物质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与发展中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精神导向作用,可以直接被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同时这也是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所区别于其余艺术类别的根本基点。中国工艺美术创作,主要包括艺术设计与艺术制作两种流程,而这两种流程也表明工艺美术作品是主要通过工艺材料,制成的工艺产品。
一、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趋势
工艺美术学是艺术教育史上一门教学性较强的艺术类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探究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源头、发展导向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律,是艺术类学科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艺术界重要的发展方向。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工艺美术研究发展史中,随着工艺美术爱好者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使得其研究范围拓展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层次上发生了质的转变,这一举措,使得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地位更上一层楼。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术学者加大对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使得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地位越来越牢固。
二、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性
艺术类鉴赏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在导向,也体现着社会的内在素养。美术学者加强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工艺美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性。发展艺术类导向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中国工艺美术作为艺术类的创作源泉,要逐渐加强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导向与发展成果累积,促进中国工艺美术更好地向前发展。
迄今为止,中国工艺美术史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史就是其中一部分,而学者对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做出论述的通史著作不多,中国工艺美术是今后进行艺术类教学的必然需求,也是社会导向,加强对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使得社会今后发展具有艺术性色彩。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积极重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体推动作用,从而使得中国工艺美术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
三、中国工艺美术史在发展中做出的贡献
(一)确立基本形式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形式较为多种多样,最早工艺美术概念的提出始于1920 年,研究学者并将其与建筑、绘画以及较多的艺术形式相媲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序幕逐渐拉开。伴随着中国第一部通史性质的专著--《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提出,使得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明确了研究思想、研究对象、研究策略以及美术体裁等,为今天的美术学者进行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而后较为新型的以门类史的形式所研究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在一定意义上,为后期美术研究学者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形式奠定了基础,拓宽了研究学者的研究范围,便于今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与研究。
(二)明确艺术特征
不少著名学者针对于工艺美术的含义、兴起源头、艺术类别以及科技成果对于今后社会中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写出了《工艺美术概论》。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初步解决了“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为今后的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明确了艺术发展特征,使得今后的美术学者针对于工艺美术的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以及发展思路,使得学者充分认识到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艺术特色。
(三)完善了研究体系
随着中国工艺美术史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对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范畴内,也使得当时的工艺美术发展阶段涌现了一大批美术研究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也完善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体系,促进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步伐。
四、教材导向的写作手法所出现弊端
伴随着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美术学者参加到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编纂方式中去,随着第一部《中国工艺美术史》成书的出现,对于中央工艺美院教学工作的服务起到较大的帮助,也使得后续的中央工艺美术科学院成立多个研究场所,并在其规划范畴内设计多个研究室。这一著作的产生见证了中国工艺美术史论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沿用至今的编纂体例也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阻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脚步。具体弊端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边界混乱
在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著作研究中,多数学者在所选取的时间界面增加一些冶金加工史、雕刻史以及纺织服饰史等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成果,然而其研究实质则更像是按照中国古代顺序排列而成的专门历史合集,没有特定的研究边界与研究范围。也有学者曾明确指出,通史编纂的方式只有门类史与朝代史两种编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当今中国工艺美术史在进行著作研究方面的弊端,使得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科研究特点得不到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说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使得研究成果有失科学性。
(二)研究对象过于局限性
由于学者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边界交为混乱,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了研究对象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学者在对中国工艺美术进行研究时,研究对象过于局限性。无论是从使用者角度、材质角度还是造型角度,都难以凸显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对象的特点,反而造成研究结果错乱,阻碍今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步伐。
五、史学角度看中国工艺美术
举例最新的《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著作的发布已有十余年的时间,而在此期间,未出现一部体裁形式较为新颖的中国美术史通史以及断代史著作,学者的研究依据也仍依据现有理论编纂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著作。问题未解决,也一直会出现。因此,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路上的一份子,要学会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方法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明确概念
学者在对中国工艺美术史进行研究探讨时,要做到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概念牢记于心,做到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深入研究。其中对于概念的理解可以将其当作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对象,只有做到对于研究对象了解清楚,对于中国工艺美术中的服饰美术史、冶金美术史等等其余领域的艺术范围进行合理区分,做到有力研究,不混淆探究视野。
(二)明确研究范畴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范畴较为广泛,其中,学者在对工艺美术史进行研究时,离不开具体的工艺产品、工艺造型以及具体的工艺纹饰等。中国工艺美术史不只是单纯的研究某一类以及某几类造型的具体学科,而是需要学者按照新的研究思路,做到时刻转变研究模式,转换研究思维,对于工艺品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物品描述上,而是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做到推陈出新,做到研究成果既有效避免将工艺美术史变成其余学科内容的史料集,而是逐步将工艺美术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独立特色的基础学科,便于今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
结束语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兴起与发展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遗留下了较多的文化财富与丰富内涵,值得后期的优秀艺术类人才进行研究挖掘。中国工艺美术史是历史的发展产物,也是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有力文化,从史学的角度展开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新型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完善了中国工艺美术的艺术体系,增强了国人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认知与理解,为后期的优秀人才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进行研究与弘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要做到积极学习,积极探究,深入挖掘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文化,做到积极传承,积极弘扬,为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到贡献,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