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浅析
2021-11-26吕俊夫
吕俊夫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一、制度的内涵
治理以制度为前提,没有制度的治理,也是一种治理,但是低水平甚至是低劣的治理。治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制度是否科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归根结底是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人民”是一个政治价值概念,是反映共同体价值的概念属性。“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为主人和主体的先进制度,这是区别于和先进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党性与人民性达到有机统一的状态,这使得我们的制度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以及动员群众,能凝聚民心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这一制度始终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特征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制度深蕴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不断实现和巩固。正是在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中,党的领导与人民的意志不断实现了有机统一;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巩固的根本基础,以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根本任务,正是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这一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党的坚强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不断实现了有机统一。
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制度落实到国家治理中的具体化、实体化,不仅仅是制度,还包括参与治理的各种主体力量、治理的机制和规则、治理的方式方法等,是多种主体力量共同参与的整合、治理的全部过程和因素。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整套国家治理体系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它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治理能力,既包括党和国家整体的能力,也包括参与治理的每个机构、每个人的能力。治理体系是客观存在,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运用的效能和水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紧密相连,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制度上的优势不仅要转化成治理体系,还得转化成治理能力,才能有效果,才能将本身的群众优势与人民当家做主发挥出来。只有既构建起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又形成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二、新时代下的制度改革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面临着一个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历史性任务。因此,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着力完成制度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制度要系统化,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任何一个具体制度,既是上位制度的个体组成部分,又是下位制度的整体所在,因而,每个制度都是整个制度体系中的有机链条,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一要注意党内制度之间的协调,不能孤立地对待各个单项制度,而是要把各个单项制度放到整个制度系统中去考察、把握和设计。二是注重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有机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我们党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许多党内制度的程序性规定,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要承认,有些党内程序制度还缺乏科学性。因此,注重党内程序制度建设,提高党内程序制度的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三是注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作为一项规范性的行为活动,制度现代化必须以法治为统领,坚持法治方向,不脱离法治的轨道。“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一显著优势,必须着力加以巩固和提升,即在制度现代化中贯彻和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
因此,各级党政组织和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必须在其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各项制度的制定不仅不能违背宪法和法律,而且必须有助于每个党员干部成为遵宪守法的模范。
最后要推进制度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着眼于“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着眼于“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着眼于“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即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角度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问题”。历史与现实的实践证明,不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制度现代化,其他方面的现代化不可能持久,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相比较,是更为重要、更为本质、更为关键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改革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思考党和国家机构问题,就要求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突出体系的科学布局,突出制度执行能力。
三、结论
总之,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建构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一个迫在眉睫关乎党政军民的生存的问题。这是一个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并要求全体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付诸实施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需要各个阶段与层级的分工合作,首先将“本领恐慌”转化成“本领自信”,做一个实干家。其次将信息劣势转化成信息优势,做一个知情人。最后将惯性思维转化为创新思维,做一个革新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建设美好的国家治理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