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五四精神在河南高职院校中传承和发展的困境研究

2021-11-26廖昳度冉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河南省思政

廖昳 度冉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4)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重视,对高校学生也进一步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对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史的“四史”教育也提到了一定高度。尤其2019 年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系列活动以来,对五四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愈加重视。实际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虽然大,但具体落实到各大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将五四精神真正与区域文化、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真正让五四精神落地生根仍有不小的难度和阻力。

一、五四精神在河南高职院校中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五四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学制普遍为三年,学制较短,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学期,有明确地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所以真正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时间。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学生需完成专业理论学习,课程实训操作学习和各种技能培训。除了学校安排的思政课程,学生很难有多余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关活动,也很难对五四精神相关知识产生兴趣,从而难以系统深入地学习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和精髓,高职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认知有局限性。

(二)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五四精神,除了通过思政课程作为主渠道来传播,课程思政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通过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把五四精神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中,融入到学生们的理想抱负中,真正引导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但事实上,我们的河南省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们习惯于通过思政课堂教学,简单灌输政治观念与思想道德知识,为达到教学要求不断增加科目数量、内容,而忽视了寓德育于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忽视了课程思政。

(三)纪念五四运动的校园活动枯燥单调、流于形式

相较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红色教育活动,河南高校针对于五四精神传承与发扬的主题活动显得过于传统、单一。尤其是大多数河南高职院校对五四精神传承的主要活动形式仅仅限于思政课堂讲授、播放“五四运动”为题材的影视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五四精神及其社会背景的了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知识的理解,无法深入学生内心。目前河南省高职学生大多反映纪念五四运动的校园活动枯燥单调、流于形式。

二、五四精神在河南高职院校中出现传承与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河南高职院校偏重技术,易忽略思想政治引导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应该放在专业教育上,重点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虽然高职教育同属高等教育范畴,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但是高职教育在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管理过程中过分倾向学生的技能水平,将精力集中在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硬件建设上,追求与就业岗位技能对接实现“零距离”,从而忽视课堂教学、网络教育、校园文化的提升,漠视学生“灵魂”境界的提升,只注重提高学生“身体”技能。

(二)河南省内五四精神实践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除了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南省内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众多,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实践基地也不少。河南省内有诸如兰考焦裕禄纪念园、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等20 处场馆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仅在郑州市内就有河南省博物院、二七纪念馆、郑州市烈士陵园等多处思想政治教育场所。但是,传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都有实质性的场馆、革命遗址为依托,而五四精神不具备纪念馆、革命遗址、陈列馆等物质文化资源,使学生难以直观的去感受五四精神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更难以领会五四精神真正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三)纪念五四运动的校园活动多以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学生兴趣不高

没有物质文化资源作为五四精神传承与发扬的基础与依托,河南省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做好五四精神的实践教育上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河南省高职院校目前开展实践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本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就创新性不强,再加上这些常见的实践活动中很少有以“五四精神”为主题的活动。纪念五四运动的校园活动多以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加难以高涨。这阻碍了五四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不利于五四精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打破五四精神在河南高职院校中传承和发展的困境的对策建议

斯大林说过,“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青年大学生只有在理论教育和实际体验中,才能切实领悟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切实感受五四先驱们为国为民的精神感召力量。要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课堂教育引导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创新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传统文化课等课程的教育引导方式,优化课程内容,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历史故事、五四精神等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寻找生动的历史素材,典型人物事迹,深入挖掘五四运动以来有关践行五四精神的历史故事和逸闻趣事,丰富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在创新课堂形式上,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元素,以翻转课堂的形式,鼓励大学生讲好关于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历史故事,充分调动大学生讲好五四历史故事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们探索、探讨五四精神的兴趣,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五四精神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中,让五四精神“生长”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二)打造校内育人实践平台,营造五四文化环境

环境决定论者欧文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他一生的每一时刻中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天生品质使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校园文化环境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甚至伴随一生。弘扬五四精神,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着力营造氛围浓厚的五四文化环境。一方面要注重校园内人文景观、学习场所的打造。包括校内图书馆、校史馆、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学校教研室等在内的相关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时间节点,抓住机会开展与五四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五四精神融入校园“软”环境之中,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够达到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的良好效果。

(三)拓展校外实践渠道,校社结合探索五四精神传承实践

一方面要引导校内各类学生组织、社团积极组织、参与五四相关活动,可以通过歌舞、话剧、情景剧、短视频等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讲好五四历史故事,传播五四精神。另一方面,要拓展校外实践渠道,通过多样化、深度化的素质拓展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乡村支教活动等,使青年大学生在校外实践中受教育,让青年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悟、践行五四精神。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河南省思政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送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