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戏曲作品心学思想探究
2021-11-26伍勇邦
◎伍勇邦
心学这一思想最开始的时候始于儒家的一支,孟子可算是心学最早的源头,然后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发现,程颢是心学思想的开端,然后到南宋时期的陆九源将心学发展起来,并且与朱熹的理学相对立。心学发展到明朝时期,王阳明第一次提出“心学”这一思想,并且促使心学发展到了一个小高潮,虽然在后来很快就衰落了,但是在当时有不小的影响。对于汤显祖来说,汤显祖作为一个文人,戏剧家、思想家,并且作为一个反封建的先驱,必然受到了当时心学思想的影响,尤其在其作品里面有十分充分的表现。其代表作《临川四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且对其作品里的“情”“欲”等观点进行了研究和解读 。本文将结合汤显祖的作品思想倾向对其心学的观点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汤显祖所处的明中期心学思想发展情况
(一)心学的基本定义
所谓心学,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心即理”。心学最开始是属于儒学的,不过后来慢慢地不断发展和丰富,心学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学派,到明朝时期王阳明更是将心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心学的概念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是心学大师,而陆王心学直接和朱熹的程朱理学相对抗,但是朱熹就不讲心学吗?从比较宽泛的心学范围来看,朱熹也是讲心学的,例如王阳明的《东林书院记》“东林书院者,宋龟山杨(时)先生讲学之所也。……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以上接孔孟,下启罗、李(侗)、晦庵(朱熹),其统绪相承,断无可疑。而世犹议其晚流于佛,此其趋向,毫厘之不容于无辨,先生必尝讲之精矣。”由此可见,在王阳明的定义来看,儒家道家很多人物都是“心学”。包括现在我们说的“理学”的朱熹也在王阳明所列的心学里的传统人物里。但是就我们本文所论述的论述点来说,我们现在的心学更是一种狭义的心学,也就是说,和王阳明对于“心学”这个名词的定义还有一些不太一样。即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将理学分为两派之后,“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便被后人延续下来,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心学”一般特指陆王心学,而不是理学,也就是狭义概念的心学,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心即理”。
(二)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明朝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矛盾不断的加深,专制统治触发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由于社会上买官卖官现象日益严重,于是在中国的思想领域开引发了一场思想的变革。在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因被陷害而被贬贵州,由此开始一心钻研圣贤之道,并且最终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心即理”“ 心外无物”等学说,由此开始了王阳明心学在明代传播的开始。从贵州开始起源和发展之后,王阳明心学更是席卷了整个中国。在七年之后,王阳明成立了阳明书院,由此开始了正式的传道授业之路。王阳明随处讲学,其门下众多弟子形成黔中、江右、浙中、楚中闽粤、南中、北方、泰州八大王门学派,甚至和当时朝廷推广的程朱理学形成对抗之势。之后朝廷看到了心学影响过于严重,颁布禁令禁止,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弟子依然进行心学讲学运动,到嘉靖时期,王阳明弟子由于掌握很多地方行政大权,朝廷不得不撤销了禁令。之后,王阳明心学更是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甚至遍布海内外。例如《明儒学案》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
同时其不仅流程范围遍布全国,其思想意义也得到了众多知名人士的肯定。例如清初黄宗羲说:“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而求诸心……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顾炎武说:文成以绝世之资,唱其新说,鼓动海内。嘉靖以后,从王氏而诋朱子者,始接踵于人间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已经是中国哲学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个人思想意志,大大打击和抨击了宋朝之后形成的程朱理学禁锢人思想的这一层枷锁,刺激了中国思想的活跃,大大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和启蒙。这些思想在汤显祖的作品中有十分清楚的体现,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汤显祖的创作必然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汤显祖所受的心学思想影响
(一)汤显祖所受地区的影响
我们之前提起,陆王心学的思想影响范围到明朝后期已经遍布全国,甚至达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但是从地区上论述汤显祖和陆王心学的关系,更能加深其联系性。首先从汤显祖这里说起,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这是极为关键的一点,首先从地域范围来讲,汤显祖所处的临川这个地区属于抚州,而陆王心学中的“陆”恰恰是抚州人。虽然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汤显祖和陆九渊丝毫没有交集的可能性,但是抚州作为陆九渊学术思想的发源地,必定承载了许多陆九渊的思想,因此汤显祖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或多或少会受到陆九渊心学的影响。之后经过心学的不断发展,明朝的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并且心学的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大促进了心学的发展范围。其思想主张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而陆王心学的分支江右学派的学术研究中心就是临川。陆王心学在明中叶已经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泰州学派、浙中学派和江右学派。 其中江右学派的活动分布分正是在江西临川,而江右学派正是当时王学最有影响力的一派。黄宗羲所编写的《明儒学案》载:“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念蓭、两峰、双江其选也。再传而为塘南、思默,皆能 推原阳明未尽之旨。是时越中流弊错出,挟师说以杜学者之口,而江右独能破之,阳明之道赖以不坠。盖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亦其感应之理宜也。”从这段文字中即可看出,黄宗羲认为在王门的几大学派中,只有江右最符合王阳明所倡导的精神,那么因为地区的因素,汤显祖从小就收到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熏陶。
(二)汤显祖交友的影响
其次,从汤显祖的人脉关系来看,汤显祖受到的心学思想的影响更大。他有很多心学方面的好友 ,如邹元标、祝世禄、袁宏道 、罗大纹、管志道等等 ,这些人虽然身份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都是心学的学者或者提倡者。除此之外,汤显祖还好一些江西籍之外的心学名家,如与李赞、耿定向、陶望龄、焦级等有所往来。而真正意义上汤显祖和心学建立联系,是在汤显祖拜师之后。
汤显祖在小时候的老师是徐良傅,跟随其学习当时明朝推行的八股文,在汤显祖十三岁那年,他开始跟随罗汝芳学习,而罗汝芳恰恰是著名泰州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汤显祖全集中记载:"盖予童子时从明德夫子游,或穆然而咨嗟,或熏然而与言,或歌诗,或鼓琴。予天机冷如也。可见,汤显祖从罗汝芳处不仅得到了文学艺术方面的教育,更是得以学习到了对汤显祖整个思想和人生也都有较大影响的泰州学派主导的心学。罗汝芳集中记载了很多汤显祖对恩师罗汝芳的评价:吾生四十余矣。十三岁时从明德罗先生游。血气未定,读非圣之书。所游四方,辄交其气义之士,蹈厉靡衍,几失其性。中途复见明德先生,叹而问曰:子与天下士日泮澳悲歌,意何为者,究竟于性命何如,何时可以了?夜思此言,不能安枕。”由此可见,汤显祖那正直不羁的性格和极具有风骨的人生观很多部分都是来自罗汝芳的教导。
其次,就是汤显祖和李贽的交往,现在并不能确认汤显祖是否和李贽有直接的交往,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汤显祖确实受到了李贽的影响。李贽是泰州学派一名有较大威望的代表人物。当汤显祖获知《焚书》在湖北麻城刻印,即写信给苏州知府石昆玉,请他代为购买,并称李贽为“畸人”:“有李百泉先生者,见其《焚书》,畸人也。肯为求其书寄我骀荡否?”,李贽在当时被人们称为二大教主,(另一位是达观和尚),可见当时李贽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思想也受到了广泛认可,即使汤显祖和李贽未曾谋面,但是从汤显祖抢购李贽的《禁书》来看,其必然受到了李贽不小的影响。
三、汤显祖的作品所表现的心学思想
(一)汤显祖以“人”为本的思想
罗汝芳认为,“大道只在自身”,人的目视、耳听、饮茶、吃饭、早起、夜寐、相对、问答,以至弹子的转动,肌肤的痛感,无一不是这个“道”的作用和表现。罗汝芳这个观点对“人”性本身做出了肯定,甚至把人的生活琐事都归于“道”,就更别说对人性欲望的肯定了。汤显祖的作品历来被视为反对封建教化,提倡人性自由、情欲自由、婚姻自由的标榜,其作品没有像之前的一些戏曲例如《琵琶记》《宝剑记》等具有十分明显的封建教化作用,而是以人为根本,提倡真性情。也正是因为汤显祖做到了其作品的思想意义以人为核心,所以他的作品才一直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固然也是心学所积极提倡的。在心学的范围里,无论是汤显祖所继承的泰州学派还是江右学派,其都对人的自主欲望进行赞许,汤显祖在作品里对一些违背了以人为核心的思想进行了讽刺。例如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训女》一出中描绘了杜宝训斥杜丽娘的场景。当杜宝得知女儿白天睡觉时,便训斥道 :“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 …… 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其父亲对杜丽娘的训斥在当今看来是非常荒唐的,但是在当时封建社会中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女儿白天犯困而被挨训,可见家教非常严格,但被训斥的原因也只是他日嫁到夫家当会知书达礼,这是父母的荣耀,否则夫家就得说有失家教,损害父母的颜面了。可见父母一心维护的仅仅是封建社会中那一套伦理道德,其父母并没有将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汤显祖将这些情节作为反面进行描写,更加突出了他本人对本身的肯定性。包括之后汤显祖的对“言情”“人欲”的肯定,都是在以人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的。
(二)汤显祖的“情”“欲”和心学思想的联系
心学本来就是发源于儒家,同时综合了很多道家思想的一门学说。也可看成泰州学派的思想是儒家和道家的综合题,这一点和汤显祖从小受到的家庭氛围有一些相似,其父亲和祖父一个是儒学者,一个是道学者。泰州学派常借《中庸》“率性之谓道”一句话中的“率性”二字论道而将其中道德性善的内涵剔除,换上道家的自然人性论,推出自然情欲论。例如《明儒学案》中记载的当时心学者的言论,罗汝芳亦谓:“万物皆是吾身,则嗜欲岂出天机外耶?” 何心隐云:“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 李贽云:“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矣。”从这些名人的言行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主张都是他们认为情欲为天生而来的,不可人为的压制,只宜顺从。泰州后学用自然论对抗教化论,用情欲论对抗天理论,表现了近代市民意识的觉醒,其宝贵之处在于,他们所重的情欲是平民百姓正当的生理和心理要求,更加提倡顺情从欲,“情”“欲”的思想在汤显祖的作品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首先拿其作品《牡丹亭》来说,这部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直接对“情欲”的提倡。其情节结构从一开始就让女主人杜丽娘表现出了对于春天和鲜花的爱好,这当然是欲望的一种表现,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杜丽娘自然也不例外,包括杜丽娘对于心上人的思念和所做的反抗的行为,都是因为对“情”和“欲”的追求和向往而导致的。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 ,首先产生的就是“情”,一种难诉之情。《牡丹亭题词》写:“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 ,病即弥连”,死后三年 ,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情之所至 ,无所不可。汤显祖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读者能够产生极大的共鸣,并且将“情”的主题发挥到了极致。细细分析来讲,汤显祖的“情欲”观点,已经超越了生死,达到了永恒。在汤显祖的眼里,情感和欲望是永恒的,是不会因为一些现实社会中的客观条件而改变的。汤显祖所云的“情”以及设计的生死情节,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这些对情感和欲望的追求,更是为了表达这种对人性和思想解放坚持不懈的追求的力量。
(三)汤显祖作品中对礼仪的教化作用与心学思想的联系
文艺作品的功能性有很多种,包括娱乐性、教化性等等。我们通常在评价一部文艺作品的好坏的时候,往往比较厌恶其教育作用。例如我们再对汤显祖的戏曲作品点评的时候,往往说“其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教化”等等之类的话,我们把他的这种反对封建教化的观点当作一种闪光点,这首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中,不管是讲“情”的《牡丹亭》,还是讲“仙”的《邯郸记》其对人性欲望的解放或者人生的参悟都是有较强的思想意义。但是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不可能脱离思想教育作用,因为每部作品都要表达其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当文艺作品在传递一种思想的同时,也就无形中对读者产生了教化作用。此外,就是在作品中直接表达出自己心里的理想世界,甚至是自己的一种礼仪教化思想。
汤显祖肯定礼义教化是以情感的自然发生为前提,强调对人性的尊重。李贽说:“自然发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非情性之外复有。”这种礼仪和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礼仪是完全不一样的,李贽提出的礼仪是由人内心而发出的,有自然之情而产生对人类社会并不产生压迫的礼仪道德。汤显祖自然也是以一种支持进行提倡。例如在《南柯记》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征摇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老的醉颜配,后生们鼓腹歌。”“行乡约,制雅歌,家尊五纶人四科。”“多风化,无暴苛,俺婚姻以时歌。”“家家老少和,家家男女多。” “平税课,不起科,商人离家来安乐窝。关津任你过,昼夜总无他。”很明显这是一种伦理的教化作用。但是这种教化更加讲究的是一种生活秩序,而没有对人性产生禁锢,而是提倡了一种自然而然发展过来的生活规范。
四、结语
汤显祖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受到了陆王心学的思想影响,其先是受到了江右学派的文化氛围影响,又师从泰州学派的罗汝芳进行学习,并且在其创作的作品中表达了这些陆王心学影响,以人为本,以“情”“欲”为出发点,以礼仪为行为规范的心学观点,了解汤显祖的心学影响,对了解他的文学作品更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