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例谈

2021-11-26祁桂玲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师应古诗词

祁桂玲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邵府镇邵府中心小学,河北 大厂 065300)

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组成内容之一。经典诵读指的是阅读经典名著。在小学阶段经典诵读需要教师对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搭建多种平台引导学生阅读。小学阶段进行经典诵读这一活动,其目的是感染、熏陶、净化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一、在诵读经典过程中主要问题分析

(一)不能保证诵读时间。有的学校把诵读经典的安排在大课间或自由活动时间,没有安排固定时间、具体场所把各年级段学生集中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各年级诵读经典的时间比较分散。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经典诵读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有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挤出一小段时间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教学现状导致诵读经典不能有序、长期进行,因此,难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诵读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的、连贯的过程,只有每天坚持诵读经典,被国学经典所感染、熏陶,学生才会感悟到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领略传统文化之魅力,他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诵读经典不能有序、长期进行,会影响诵读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主要有评价手段、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多样化、多元化。但现阶段关于诵读经典方面的教学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评价主体一般是教师,家长、学生不参与评价。这直接导致评价手段、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计到许多古诗词,教师检验诵读效果的方式是默写、背诵,一般不猜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少灵活性。部分教师仍沿用以前的评价标准,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完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仅针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做出评价,这单一的评价直接影响诵读效果。

(三)诵读过程单一。教法、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授课方式受教法、组织形式的直接影响。从实际教学来看,有的教师单纯的让学生读,读得形式无非是: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这几种形式,这种纯粹的诵读导致部分学生兴致缺缺。有的教师认为要根据教材内容来开展进行经典诵读,只有这样诵读效果才最佳。但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失却兴趣。教师进行诵读经典时,采用的教法较单一,教学《题西林壁》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并对诗人进行简单介绍,并把每一诗句的意思直接让学生抄下来背过,然后把故事中蕴涵的哲理直接告诉学生,不给他们感悟时间、机会,诵读经典也就失却其价值了。

二、经典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人格熏陶。要充分挖掘与文明礼仪有关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诵读环境,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熏陶。要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把校园及班级中的每个角落成为诵读、感悟经典国学的平台。在黑板一角开辟专栏:古诗词,每周更换一首古诗词,师生共赏;教室一侧的墙壁上“经典”宣传栏可张贴一些学生作品,把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在宣传栏中,与他人一起阅读、欣赏;在教室一角摆放一些经典名作、礼仪方面等的图书。走廊内张贴与礼仪有关的名言、手抄报、书画作品等,让他们在诵读的同时,受到感染。

(二)促进礼仪养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诵读的优势,渗透文明、礼仪等教育。教学《悯农》时,教师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学习方案:吟唱、表演,与教师学生共同赏读。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说出自己应从哪些方面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人民。学生在讨论爱惜粮食的过程中教师引入“光盘行动”,他们虽然对古诗的内涵理解似懂非懂,教师仍要充分发挥其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其良好礼仪习惯起到促进作用。

有些经典诗文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短小精悍,涵盖了许多礼仪方面的内容,对教育学生极其重要。教师可将这些经典诗文纳入到课程学习中,有利于学生文明礼仪的形成。诵读经典,学生在积淀文学知识的同时,传递文明、礼仪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其文明礼仪行为。

(三)内化学生品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文明礼仪的意义。因此,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多动手、动脑、动口,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经典诵读竞赛、绘画、表演等实践活动,让积累与文明礼仪有关的经典作品并进行整理,让他们在班级中分享、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诠释学生经典作品中的人文气息,有利于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培养。

三、开展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

(一)积极开展诵读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解读、分析教材,理解安排这些经典作品的用意,合理安排诵读时间,将诵读经典与课堂教学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用了《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品读经典的时间与空间。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一幅画面,有鲜活的画面,悠扬、舒缓的乐曲的配合下,教师朗读,他们在画面、音乐创设的意境中,眼前浮现出古诗中描绘的情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古诗词,体会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春光,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二)创设更多的诵读机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把经典诵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根据教材安排,教师可组织一系列专题诵读活动,学生也可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诗篇进行诵读,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多方位接触、品读、理解经典。教师可开展“佳句赏析”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佳句、名言等写在卡片上,注明出处,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及理由。课上教师让同学互读卡片上的内容,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让学生课下搜集经典故事、寓言、文言文、精彩片段等素材,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上级有关部门、学校、教师等也可组织一些诵读比赛活动,引导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经典,让其在活动中认识到学习诵读经典的价值、意义。也可让学生与专家面对面畅谈经典,聆听专家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与专家一起诵读经典,学生可说出自己的对经典的理解与认识。

(三)拓宽诵读空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诵读经典纳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诵读,从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诵读经典计划,教师引导他们在学校、家中完善诵读经典活动。教师建议学校可利用广播时间每日由学生、教师进行“每日一读”,自由活动时间安排学生每天诵读时间15 分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形成,让他们在浓郁的校园文化品味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诵读经典活动,并抽出一些时间总结一周的诵读情况,并安排下周的诵读主题内容及要求。在诵读课上,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诵读,并与他们分享诵读中的收获,从而促进其诵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让小组长每月对组员诵读篇目统计汇总,教师应不定期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抽查,并根据他们诵读的情况及汇总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诵读经典提出更合理、完善的指导性建议。学校应定期举行各种诵读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教师应古诗词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千帆竞发时——从世博志愿者看上海大学生文明礼仪培养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