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2021-11-26杨文绮
杨文绮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横下辅导区小学,江西 萍乡 337009)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的代名词,教师也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塑造学生健全数学思想和模型的有效手段,因此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形象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也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具有很多优势,教学环境会呈现出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要抓住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更轻松和宽广的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遵循课堂主次顺序的原则
一堂课的重心始终都是教学知识点的传递,不管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的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让整个课堂呈现出轻松愉悦的状态,但是教师不能被这一现象所迷惑,内心始终要秉持传递知识点的态度,把信息技术看作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教学工具,获取更多具有探索意义的数学问题,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丰富多彩。
(三)遵循数学教学本质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是得遵循数学教学本质的原则。教师首先得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信息技术的融合得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比如某一堂课是强调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教师制作的课件就要展现出很强的知识点,通过设计问题,创设多媒体情境等开展教学,让整个课堂丰富而有效率,而不是单纯的流于信息技术趣味性教学的形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拓宽信息来源
信息技术是比较广泛的,目前教学领域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互联网等,不管是哪一种技术都给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拓宽信息来源,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学习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搜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静态的数学课堂变为动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小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是基础,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数学的枯燥和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有一定的压力。因此怎样突破学习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在一起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信心。比如在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知识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们发挥空间思维,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圆柱体的分割过程直观的呈现出啦来,教师将圆柱分别16 等份、32 等份、64 等份。引导学生观察拼出的图形的变化,学生们会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引导学生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然后进行推导。这样的过程就是能够吸引学生的,让抽象化的知识点变得直观,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比较单一,他们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如果将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克与千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这样的情境:首先呈现出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个小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但他对超市标签上的价格不理解,如番茄3.98 每500 克。利用这个生活化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500 克这一概念吗?什么物体大概是500 克呢?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克的质量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将占主导的地位,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新技术的引领下,更好的体验到数学的学习乐趣,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为小学校数学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铺垫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