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为例

2021-11-26韩少华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美术作品高中生

韩少华

(吕梁市高级实验中学,山西 吕梁 033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学生美术核心素质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当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教师要充分重视美术核心素质教育对于综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学科特长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能力。然而,受到传统社会条件的制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不利于美术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为了保证美术教育课堂顺利推进,必须重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一、文化理解素养在美术学科的具体内涵

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中对于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和科学技术体现等,是一种可以传递和升华到客观世界感性知识和经验的意识形态。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对于文化理解内涵的定义是指从文化的角度感悟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概念。

二、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美术鉴赏课的特征

(一)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在高中时期,学生的智力呈现出一种飞速发展的状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趋于成熟,对各学科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然而,纵观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水岭,有的人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有的人则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及鉴赏能力发展呈现出显著特点。在心理方面,高中生对于情绪掌控能力逐渐增强,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但是情绪较为敏感,如果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释放,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高中生性格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多愁善感。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特点

美术鉴赏是高中生的必修课。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借助图像获得知识和信息,从而表达学生内心的感悟和想法。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鉴赏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很好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领悟。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学生在具备丰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了解中外美术作品特征。美术鉴赏课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循序开展。新课改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将高中美术列入高考范围,提高了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地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

(三)文化理解与美术鉴赏的关系

文化素养与美术鉴赏二者密不可分。深厚的文化素养能丰富学生的美术鉴赏体验,而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活动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文化理解能力。美术作品中凝聚着作者的思想与态度。例如人美版高一的《美术鉴赏》教科书中的中外美术作品,不管是传统中国画还是西方现代画,都需要一一鉴赏,其中包括中外美术家的生平故事、画作风格、美术语言和美术形式等,而对这些特点的了解都需要学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鉴赏绘画作品,否则鉴赏就会趋于表面化。在如今的信息技术时代,美术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生活中,需要人们利用美术鉴赏中的知识去认识生活中的美术,例如,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品、家具用品、广告图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同时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美术鉴赏最终的目的也是通过美术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不同时代的文化。由此可见文化理解素养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性。

三、美术鉴赏中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鉴赏课教学效率

为了响应新教育理念的育人要求,构建高效鉴赏课堂,教师应当具有教学反思能力。只有认识到以往鉴赏课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度较低的问题,重视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增强对班级学生的艺术学习情况了解,才能使课堂施教更具适宜性、实效性。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其参与课堂活动,展开欣赏、观察、分析、类比等,使其感受不同的美术形式、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差异性。从而促进高中生建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中西方美术作品的了解。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较为关键且特殊的身心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独立、自主意识变得愈发强烈,应提升美育教育的效率,关注鉴赏课堂,使学生获取多样化的文化知识,在艺术学习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而开阔他们的知识视域,使其具有综合学习意识。助力高中生的认知升级,使其透过艺术作品这一特殊载体,感受不同国家文化、艺术家的发展历程与内心情感。在增强美育教育有效性的同时,渗透情感、德育以及人文教育,让美育与智育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识图能力、审美意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异。应引入分层教学,展开对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引导,使其展开美术探究性学习。让鉴赏课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迈向高校继续深造学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他们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

四、美术鉴赏中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授课策略

(一)创设生动情境,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构建生动、趣味性课堂。因此,可引入情境教学法,加强对信息化教学辅助工作的应用,为学生打造智慧课堂。同时,需避免单纯向学生传授鉴赏技巧,应使其自主观察,让他们具有分析意识,获取图像中的有效信息。使其不仅能够从艺术创作中汲取美术知识,也能感受作者、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或情感。这便需要教师深研美术鉴赏教材,使学生更好地获取、表达自我观感,让他们形成沉浸式学习体验。在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点评中,使学生具有多感官体验,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奠基。

(二)引入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美术表现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形成美术表现力,教师还应拥有灵活授课、创新引导的意识。美术表现作为视觉能力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在以往的教学中易被教师忽视。很多教师习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鉴赏课教学,造成美术表现与艺术欣赏的相互分离。例如,在“人民形象,时代风”的教学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为学生讲述画作诞生的时代背景、画家的生平履历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让学生进行记忆性学习。这不仅易导致高中生对美术欣赏不感兴趣,也有碍于他们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

(三)促进教学对比,提升学生审美判断

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还应使其具有审美判断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当学生观赏艺术作品时,能够从艺术、现实的角度进行整体感知,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阐述自我理解、进行合理的评判。这就需要建立在学生已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基础上,继而对画作进行认真观察、细节分析与美的感知,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使其具有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以包容、开放的视角看待艺术作品,感受别样之美。从而在师生互动、见解分享中,助力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他们具有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避免鉴赏课过于循规蹈矩。

例如,在中国传统民居与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展示不同民族的装饰图案、民居特色,在提取美术元素中,让学生了解民族艺术。如以蒙古包中的云纹与羊骨雕制的工艺品、北京的四合院与年画、陕西窑洞与剪纸艺术等为代表,让学生观看相关艺术表演的短视频,展开对比学习,了解不同地域的民居与民间美术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

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是一场审美的盛宴,能使人获得极大地审美体验和艺术修养。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意蕴与内涵,帮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方法,在生活中可以自主鉴赏,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鉴赏习惯,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美术鉴赏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鉴赏能力,需要美术工作者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完善和开发。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美术作品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