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道法课堂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性
2021-11-26牛淑红
牛淑红
(莒县店子集街道中心初级中学,山东 日照 276522)
引言
在新课标改革逐渐推进的时代中,初中道德与法治为初中德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场地。这也就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为应该有所提高,尽量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点需求,促进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要想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就要把握好教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观念
为了全面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推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性,挖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转变自己扮演的角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认识自己》时,为了突出教学的成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节课程的内容,教师就要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考虑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状况。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要带领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这节课程的内容,发现这节课程的价值。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开放的沟通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时,在这种相对自由和开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能够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挖掘课堂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占有很大比重,负责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任务,造成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问题。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带来的限制作用,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合作,共同探究教材中的知识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也要考虑到每节课程的特点,设计出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实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可以永恒吗?》时,对于这个探究面非常广阔的课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的同学带领学习热情不高的同学共同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分为两个不同的辩方,一方认为生命可以永恒,一方认为生命不可以永恒,在课堂上利用有利的证据论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课堂的灵活性,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模式,在实践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深入研究这节课程的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活动还让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情感教学,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环节中,加强情感教育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的辅助作用,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集中注意力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从语言的把握入手,在课堂上尽量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效地融入一些价值观的情感教育。[2]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材知识,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也让高效课堂的目标快速实现。
比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为我们护航》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开展更加具体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被侵犯利益的现象,并分享一些解决侵权问题的方法。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一些不能解决的法律困扰,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导入口顺利讲解教材中有关法律的知识点,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且深刻的体验法律带来的积极价值,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的角色,向学生讲解当买到过期商品时怎样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通过这种生活事件的讲解,学生就能找到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树立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掌握具体的方法,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质的飞跃。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也成为了教学课堂上最常见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活动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有效的解决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音频、动画以及图片功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专业知识,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3]
比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情绪的管理》时,在课堂上为了详细地讲解管理情绪的方法,教师就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搜集更多的资料,整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处理方法,这种直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冲击,可以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意识,增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在这种多媒体的辅助之下,也能进一步感受到课堂教学不再只有枯燥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能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认同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带动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为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
五、注重联系生活,回归道法教学本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所培养的学生的素养最终反映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具体表现上,反映在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生活,融入生活与社会实践,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与社会而单纯局限于课堂之上。实践中,教师在对各方面内容展开教学时,必须思考其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然后联系生活去对知识内容、思想观念价值等进行升华,如此方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仍以《情绪的管理》为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人的情绪表达与生活、与人的社会存在结合起来,列举生活中情绪表达对他人造成影响的例子和对自我学习与工作效率造成影响的例子,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情绪管理在与人相处、在自我调节中的作用,理解一个拥有良好价值观、积极思想状态的人的情绪应始终处于何种状态。然后教师再布置生活中对自己情绪进行管理的实践任务,就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目的。此外,在法治内容的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现实违法案例进行教学,也能够达到生活化目的,降低学生理解与认知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对号入座思考自己该如何用法律约束自身言行,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法制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六、结束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让学生以科学合理的情感观念去认识世界,明辨是非,找到为人处世的方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情感教学因素,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努力创新,自主探究,不断深入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推动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建设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