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采茶戏艺术戏曲演唱方法与技巧

2021-11-26刘莹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高安音域采茶戏

刘莹

(江西省新干县采茶剧团,江西 吉安 343000)

一、引言

采茶戏曲历史悠久,如今已有几百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显著的戏种特色,它不仅多元化的曲牌,行腔也十分优美动听,既有高亢激越的曲调,又有悲情见长的腔调,更展现了欢愉地小调。所以,采茶戏要想被演绎好,就需要表演者以运用科学的演唱技法,还要在唱功上加以严格训练。高安采茶戏作为是华东地区江西的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重要戏种,它是我国传统戏曲综合艺术中有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高安采茶戏的演唱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以探讨高安采茶戏的唱法与技巧,从而为江西高安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采茶戏的演唱艺术

在赣、皖、闽、粤、湘、鄂等省区中,采茶戏是广为流传的,根据各地的地名,又有许多地方戏种名称。江西采茶戏因其地域分布广、剧种多而闻名,相传是从江西一带向四方流动,最具特色的是高安的采茶戏。接下来我们以高安采茶戏为例,详尽论述采茶戏艺术中的戏曲唱腔特点、方法和技巧。

(一)采茶戏的唱腔特点

高安的采茶戏音乐中有其独特的方言腔调,尽管是方言音乐,但却丝毫不影响整体音乐的美感,甚至在很多时候使采茶戏音乐呈现独具一格的地方特性。对本地人来说,在采茶戏中使用这种方言的表现形式更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和思想行为习惯,并成为人们推崇的主要唱法。对外界来说,高安采茶戏音乐的方言演奏方式,会使整个乐曲别样的宛转悠扬,更容易突出高安采茶戏音乐的独特风格。说起高安人,很多时候和合唱都有一样的特点,声音细腻而婉转,所形成的采茶戏更是包含了这一特点。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的喜爱。

(二)采茶戏的唱法

1.唱腔的旋律、音调、调性和各调式的旋法特点

高安采茶戏唱腔的旋律特征,是指其在音阶、调式及调性等方面表现出的普遍共性。在高安采茶戏中,基于演唱者和剧团在长期的协作实践中,按照共同的习惯的音域来确定调性。在明确调性过程中,也随之发生改变。根据演员和乐队的长期实践,根据一般习惯的音域确定调性。而在决定调性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变化,比如,演员改变之后,音调、调性也会改变。因此,在确定调性的过程中,要调整和掌握好发生的变生。把握变化的发生。

高安采茶戏的唱腔也遵循着我国传统的五音,即宫、商、角、徵和羽。高安采茶戏常用的两种调式是宫调和徵调,其次是商、羽调,用得最少的是角调。

2.唱腔表演中的方言声调

高安方言有着声调细腻委婉的地方特征,甚至当地人使用方言沟通时,犹如婉转的歌唱般。故而,高安人在此基础上,只需稍加改动,就能创编一首歌曲。所以,大部分高安采茶戏可以说是从方言上应运而生的。我们从方言的角度分析,高安采茶戏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灵感,并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高安地区的方言在平时的演说过程中显得更加细腻委婉,尤其是临近的高安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村镇,它的日常语言交流就如歌唱一般婉转悠扬,如高安华林山区的一种日常语言交流就像一首歌一般婉转悠扬,但细细分析其音调即含有特有的韵味旋律,用音符大致可表示为:“12553”,而兰坊、灰埠等地区则有不少阳平字读作普通话的上声,如:“棉花”“南瓜”“荞麦”等,尤其有乡土气息。但八景、新街等地的方言声调则更是妩媚动人。有些高安地区的童谣,如果按方言的音调念一念,自然也可以化作儿歌。

3.掌握板式节奏

板式是表演声腔的整体结构,具有节奏、情感及调性的特征。高安茶戏板式包括慢板、快板、原板、散板、摇板、导板等腔体音乐。表演者要想唱得有板有眼,且抑扬顿挫,就要娴熟运用板式节奏,才能做到抢板也,且不拖沓。比如,以《哑女告状》为例,陈光祖登场之前先唱了导板。“内心焦急地等待着天黑”。接着,演员随着锣鼓的节奏和音乐板块登场,出现在舞台中央。音乐开始后,当起板后,他唱道:“蒙小组相约话别,赴考场。”歌唱者从导板、亮相、台步、姿势、出场、歌曲的延续,都是恰好中踩到板式节奏上的。故而,板式的节奏影响着剧中情境及人物的性格的体现。正如行话所说:“跑调一半,沓板全无。”这就是板式的意义。

4.形成歌曲韵味的特色

韵味是歌曲艺术的最高审美,即使是同样的曲谱重复唱法,不同的演唱者和演唱类型,其演唱手法迥然不同,其韵味也大相径庭。戏曲节令乐谱上写的所有音符,歌曲都需要伴有上滑、下滑、上颤、下颤、上甩、下甩等技巧。戏曲曲调的每个音符,都是诸多快速的装饰音,可以处理为“棱角音”“虚音”“圆滑音声”“甜质音”等。但是,在实际的歌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处理好多个音符不是容易事情。为此,学习者可以从以下点入手加强练习。首先,对各歌词和音符进行行腔处理时,轻唱字头,再重唱字腹,慢慢唱字尾,从而唱出棱角,使听众即看不到字幕,也能清晰可知词义。其次,在前面的歌词和下面的歌词,以及音符的链接过渡期间,要呼气轻唱,不留下声音的痕迹,就要使用“虚气音”。再次,演唱时,做到吐字清晰、用嗓、吐字、行腔,做到字正腔圆,并且演唱者注意在音符上滑动、下落等技巧,构成“圆滑音”。最后,关于“甜质音”,既有先天的声质条件,也有后天的勤奋努力。并且,在掌握前面三种歌唱技巧的基础上,歌唱者根据剧本、声调、感情的需要,充分发掘先天的声质优势,演绎出甜美的质音,这样地能达到更加理想的音效。只有演唱者深入剧中人物心理和特征,进行深入领悟,并对演唱技法认真揣摩和加以练习,才能唱出的茶花戏独具韵味。

(三)采茶戏曲表演技巧

1.音域转换歌唱技巧

采茶戏多为男女混唱(二人唱),或群唱(三五至十人以上),同一戏班是演绎不同故事内容的戏曲,每个戏曲中演唱的风格都各不相同。因此采茶戏对演唱演员的音域平稳性、技巧转换性要求极高。首先,要求是扩展歌唱者的音域范围,在不同的戏曲风格演绎和情绪转换中,要做到高低音切换自如。日常练习中,演唱者要做高音切换、中低音切换、高音转换技巧性练习,以控制自己音域转换的流畅度和衔接时自身气息的平稳性。此外,为了有效地演绎歌曲,使音域转换平稳,以提高声音的立体感,采茶戏演唱时,通常采用腹腔发声与喉头发声相结合的方式来平衡声音的稳定性。

2.歌唱舞蹈兼有控制气息的作用

采茶戏演绎时,肢体动作要与唱腔协调一致,合二为一。有些采茶戏如赣南采茶戏、抚顺采茶戏等,也是以唱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员的肺活量、呼吸的控制对演员的体能消耗、肺活量的控制要求较高,所以在采茶戏练习中,学习者应加强呼吸控制练习技巧。呼吸控制训练是演员演唱的基本技能,它与演员在日常训练中通过边跑、跳、边唱多种形式,适应唱跳兼备的表演方式。唱歌对体力的消耗和呼吸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采茶戏的学习者除了经过日积月累的技巧积累和沉淀之外,更需要强身健体,加强体能,保证在舞台上有充足的身体素能,从而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

3.原始音腔多元模式

演唱者本身有一种原始独特的声音条件,而这种“原始声腔”是指演唱者本身的音色与质地。如今,人们对音律美的追求已使听者对千篇一律的声音产生了视听疲劳,而对于具有原汁原味的“大本嗓音”“大烟嗓”产生了天然的兴趣,在采茶戏的表演中,可以利用原汁原味的“大本嗓音”“大烟嗓音”的特点,使采茶戏的原汁原味得到充分发挥,使采茶戏的原汁原味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在这类表演中,真音“嘶吼”不是直接进行真音“嘶吼”,而是通过声乐技术的训练来进行自我修音,在没有走音、气息平稳、音域转换到位的状态下,展现自己的原始唱腔。在不同演员具有个性化嗓音的舞台表演中,演唱从千篇一律的声音变为多种元素的混合,让演唱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舞台效果。

三、采茶戏唱法的继承和发展

(一)高安采茶戏唱不失传统

当今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有着多样化的需求趋势,使得采茶戏的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考验。然而,面对着新事物,这些传统文化高安采茶戏唱法依旧有其保留的价值和意义,应在坚持基本色传统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其不失传统性,又具时代的音乐特色。

(二)采茶戏的演唱融入其他艺术元素

在任何艺术发展中,只有博采众长,方能取得长盛不衰的发展,采茶戏也如此。采茶戏属于民族文化范畴的艺术,而民族性声乐中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采茶戏可以融入这些艺术元素,借鉴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吸取其艺术精华,实现采茶戏与民族声乐的互鉴,使两者相辅相成,使演唱更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扩大了采茶戏的唱法,而且还能呈现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民族声乐特色,在演唱中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民族特色,进而实现采茶戏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总之,要想演绎好采茶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学习者科学掌握采茶戏的技法,并加强唱功的演练,练习咬字、归韵、润腔和高安采茶戏唱腔等技巧,更需要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导下,进行潜心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唱戏一直都是靠口传的,从老艺术家的口型、表情能感受到演唱的感情、韵味,才能让学生悟出唱腔。除此之外,学习者还要仔细模仿揣摩、反复演唱练习,并且要做到平仄、先字后音、吐字和腔调,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唱腔优美,行腔优美”,唱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才能触碰听众的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打动听众心弘,使他们领略到采茶戏的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由于高安的采茶戏起源地江西一带最具特色,为此,本文从高安的采茶戏入手,深入论述采茶戏艺术戏曲演唱方法与技巧。

猜你喜欢

高安音域采茶戏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午晤念
午晤念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