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涉案青少年帮教工作的路径选择

2021-11-26段月洁

法制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工青少年服务

段月洁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控制并逐步改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地方。社会工作帮教作为一种与传统监禁刑法有着明显差别的教育方式,在理论基础支持和行动落实上,都有着专业优势。社会工作专业重在运用专业知识,帮助矫正行为并触及意识。多角度接触,多元化落实,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样可以更快速、更全面帮助到青少年,从而达到矫正当下、影响未来的教育目的,也更有利于青少年回归社会后的未来发展。本文运用“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进行的介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划分为三个关键点进行介入,分别是:自我认知、行为、社会环境。通过运用恰当的社工理论,针对性开展相应的社工服务,为案主提供“身、心、社”全面的社工介入。[1]

一、对涉案青少年自我认知方面进行介入

涉案青少年一般在自我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容易偏离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正轨。他们对于法律知识欠缺,法治观念淡薄,很容易再触犯法律;同时还表现在对个人人生目标认识不清,以及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没有正确规划。所以当一些不法手段或者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往往会为了达到目的而违反社会道德,最终走上违法的道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涉案青少年在自我认知方面的介入,主要可以从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制定合理的手段去实现。

在介入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基本方法,加强涉案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思维。青少年群体具有好面子的特点,在思想上处在一个自我意识独立的过程,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不喜欢来自权威主体的说教,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一般更喜欢通过在同辈群体中去寻找答案、去思考。而小组工作正好具备这个功能,小组活动能够将具有类似问题的群体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小组,小组具有影响个体发生转变的功能,当个体出现偏差行为时,通过小组过程,可以改变个体原有的偏差行为,达到再社会化;而且小组过程可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发生转变,在小组过程中通过不同经验的分享,可以使其成员发展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使他们成为更适应社会生活的积极角色。在青少年的同辈群体中,他们都具有类似的经历,所以在心理上他们不会感觉自己被歧视,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同感,能够自己设身处地去思考,削弱对活动主体的抵制。

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历,人生阅历不够,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他们往往会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或者在实现自我目标时,选择不合法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就显得很重要了,特别是对于已经犯了错误的涉案青少年,他们一方面对自己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他们会去对自己的未来重新进行规划。正确的引导,对涉案青少年,也许正当其时。因此笔者认为针对这方面问题可以开展提升青少年自我人生规划的服务,让青少年制定未来蓝图,让青少年更深刻认识自我,增强未来实施具体行动引导,从而达到预防其再犯罪的目的。社工可以通过沙盘的形式,使其对过去的生活进行复盘,让青少年对自己的过去重新进行认识,进行反思,然后对自己的未来重新建立一个规划,根据对未来的设想,在沙盘上摆出新生活的愿景图。在这个基础上,在脑海中其实他们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也会意识到自己之前行为的错误,想要回归正路。

二、针对涉案青少年行为方面的社会工作介入

对涉案青少年的行为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的涉案青少年在他们的生活中会发生一些行为偏差。一方面,涉案青少年不能在家庭中得到他们所期望的包容和爱,成为他们出现行为偏差甚至犯罪的一个源头。另一方面,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呈现低学历、低龄的特征,这说明在他们在这个年纪没有扮演本来应有的学生的角色,而在社会和其他的社会不良分子一起,进而发生社会越轨的行为。

因此,针对服务对象沟通方式的行为训练上,社工可以先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人际交往等情况,对案主的问题做出初步预估。然后和服务对象进行协商,讨论出导致在家庭环境中和家人沟通不畅的原因,然后针对出现的原因,一起制订出合理的计划。比如,如何进行情绪的控制、如何去倾听、在心情焦虑的时候如何表达、如何和家人进行协商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社工的角色是变动的,有时候是咨询师的角色,为服务对象提供合理的建议,有时候是经纪人角色,为服务对象能够正确地完成自己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时间规划等。社工在和服务对象协商好服务方案后,可以发挥自身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去链接相应的资源,让服务对象一步步完成自身的任务,社工在后期要起发挥监督和鼓励的角色。

针对服务对象学习行为上,社工可以引导青少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技术,进行培训,学习一技之能,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上真正找到喜欢的职业,作为一名职业工作者角色,通过正当的手段,找到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社工可以运用任务中心模式,该模式强调完成任务的时间性,主张在一个限制的时间内,比较快速地完成任务,达成目标[2]。所以该模式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征,这点刚好符合青少年耐心不足、期望短期见效的心理特点。此外,该模式有两个关键点是:问题、目标的确定以及达成目标方案的制定,这两个方面的确定都极其注重案主的参与,强调社工与案主互相协商后共同制定,这个过程就需要社工发挥真诚、同理心的专业技巧。涉案青少年他们的叛逆心理更加显著,这是追求自我独立的一种表现,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青少年,不能通过教导的方式,而应该是建立一起平等、尊重的关系,将社工的角色放在一个朋友或者学长的角色上,和青少年进行协商,探讨他们的问题,确定任务,制定实施方案,陪伴着他们进行实施。通过从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学习中的角色两个方面进行行为干预,能够为涉案青少年的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改正机会,从而在帮教中使案主回到社会的正轨当中。

三、针对涉案青少年的社会环境方面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根据“人在情境中”的理论,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青春期,青少年会开始慢慢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对周围的人和环境进行观察,去认识对错,去思辨是非,而对于事物的是非对错的判断,就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感受,而对于青少年,周围重要的环境不外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一,涉案青少年群体在家庭结构上不完整,大多数是父母离异,生长在单亲家庭。[2]还有就是留守青少年,父母在外地打工,无人管教。另外就是家庭教育不合理,平时疏于管教,急了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所以对于这些孩子,在帮教的过程中,社工可以运用教育小组的方式,将有需要的家长形成一个小组,讨论形成一个合理的教育方式。第二,学校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近几年学校出现多起欺凌事件,且程度越来越严重,而且出现青少年跟风现象,以欺凌他人或者不被他人欺凌作为目标,获取保护和不被欺凌,而这种思想往往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所利用,让青少年参与到打架斗殴、偷窃等犯罪活动中。所以针对这个方面,学校社工要联合学校的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对于那些被欺凌的同学做心理辅导,不至于走上打击报复的道路。[3]社工可以在学校,宣扬组织反欺凌小组,开展类似的主题班会,通过游戏、主题作文比赛等形式宣传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同学们遵法守法的意识。第三,社区环境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的场所。所以社工在社区要营造一个融洽、和睦的社区环境,在社区多开展青少年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将青少年的更多精力用在社区的文艺活动中,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正面成长。

猜你喜欢

社工青少年服务
青春社工
青少年发明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