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021-11-26陈思琪

法制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大学生

陈思琪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媒介。无论是作为沟通交流软件,或是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还是人们衣食住行的载体,网络的强大功能几乎被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直是全社会各阶层、各职业、各领域共同努力的方向。[1]面对网络空间信息泄露、欺诈讹骗、网络暴力等弊端,加强网络法治化治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题中之义。

一、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是个复合词,它的概念并没有专门的文本解释,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被作为文章标题或者关键词的概率也比较小。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它以互联网为载体,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趣味性、内容多样化等优势,向大学生传授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观念,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热点,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法治意识的教育活动。

在高校开展网络法治教育,作为传统法治教育模式的补充,终极目标还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在新媒体背景之下,结合时代条件开展法治教育,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尊法。

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不仅包括具体法律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权利义务、法治素养、法律思维、法律意识、法律能力的培养。网络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法律具体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大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具体法律知识的学习

具体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基础。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我国法律的渊源和历史、法律演进的过程、法律实施的过程,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认识、学习、了解、认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下,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学习的法律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的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普通法律都不能与其产生冲突[2]。宪法相关法包括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法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方面的法律等。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必须以宪法及宪法相关法为基础和核心。

(2)民商法、刑法等普通法律规范的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除宪法以外的其他独立法律都属于普通法律。比如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讲,并不需要他们精通掌握每一种法律,学习普通法律规范,目的在于帮助高校大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面对学习生活当中的问题,他们可以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我们希望大学生可以把法律信仰植于内心,即使他们毕业走进社会,遇到法律纠纷,仍然愿意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核心范畴。大学生必须学会将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在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公民有哪些权利、义务,其次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而义务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只有明确权利、义务的界限、对立统一性,才能在自身权益被侵害时正确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第三,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律能力

高校开展法治教育不仅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3],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律能力的前提是法律的权威性被公民所普遍接受,这需要实践积累。而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知法、懂法是前提,守法、用法是目的。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比较低,普遍缺乏法治观念,没有形成法治思维,出现问题和矛盾总想用拳头解决,学习、生活中不能自主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在高校开展网络法治教育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利用网络媒介可以促进法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网络的普及,改善了传统教育模式枯燥、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等缺点,使受教育者更愿意、更主动、更直观地接受法治教育。在网络世界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以更平等地交流,这种互动方式更有利于双方思想与观念的表达,从某种程度来讲,法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需求。在网络上,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大学生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法律热点,还可以对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和解读。比如,百度论坛、贴吧上很多专业性帖子,不少网友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言论都非常独特,更容易形成头脑风暴的氛围。由此可见,对网络媒介的合理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法治教育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易出现网络失德行为

大学有着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会迎来一个放纵期,他们面对新环境有着极强的好奇之心,而学生来源、专业性质不一,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法律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程度差别较大。大学生还未树立正确的三观,他们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抵抗扑面而来的网络诱惑,无法真正辨别网络信息的来源、真假。再加上我国关于网络空间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容易误导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对他们的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使网络环境的复杂影响持续发酵,尤其是近些年大学生群体的违法犯罪行为激增,比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南航金城学院学生杀人事件、旅日学生机场刺母事件等等,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大学生犯罪事件引起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的关注。由此可见,净化网络教育环境,加强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势在必行。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原住民”,网络时代的“主力军”[4],在使用网络的群体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如果他们运用网络媒介时具备遵守网络秩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意识和自觉性行动,那么当前网络环境一定是另外一番景象。而培养他们这种意识必须依靠网络法治教育,因此,开展网络法治教育是整治网络失范行为、肃清网络环境的必要措施。

针对近几年高校学生网络失范行为频发的现状,开展网络法治教育是维护校园稳定至关重要的措施。在高校开展网络法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思维,对他们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遇事三思而后行,理智考虑行为后果,避免冲动、暴躁的性格背后的种种恶性后果出现,这些都要归功于适当的法治教育。高校大学生常常因为无法预测行为后果而错判某些行为的危害性,从某种程度来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由此可见,在高校开展网络法治教育可以直接降低网络失范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从而达到维护校园稳定秩序的目的。

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行为影响着网络环境,也被网络环境所影响着。加强网络法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充分认识网络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顺应网络时代要求,抓住“新媒体”这个开展法治教育的有效工具,促进教育主体网络法治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网络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大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之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