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网络交友软件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的探讨
——以交友软件中的不良PUA为例

2021-11-26

法制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交友受害者使用者

蔡 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在5G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网络社交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随着手机、电脑、智能手环等个人网络终端的推广与覆盖,人们动动手指便能与千里之外的人进行语音聊天、视频通话,使得网络交友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在部分网络交友带给人们友情、爱情等情感抚慰的同时,某些隐藏在交友软件背后的恶意,诸如网络诈骗、恶意约会等,也让不少人对网络交友望而却步。在这其中,近年兴起的不良PUA,虽然历史算不上长,但其恶劣影响与其他网络犯罪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不良PUA分子以交友粉饰,把网络当作挡箭牌,侵犯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对他人的身心造成损伤甚至致人抑郁死亡。探讨这种恶劣现象,研究这种现象的可控性以及防范措施,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不良PUA的概念

(一)什么是PUA

在了解不良PUA前,我们先来了解PUA是什么。PUA全称“pick up artist”,有泡妞达人、搭讪艺术家之意,也被叫作“勾引社群” “泡学”。起初指的是一群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男女们。但随着PUA文化的变迁,PUA的定义已从简单的搭讪扩展到整个两性交往流程。主要涉及:搭讪(初识)、吸引(互动)、建立联系、升级关系,直到发生亲密接触并确定两性关系。[1]在“泡学”发展初期,只有各自独立的作者编写相关书籍,到了后期却形成了“一个以互联网论坛、电子邮件、博客等社交媒体组成的网络”。可以看出PUA已经具备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无论是从理论建构,还是在实践技术上都有涉猎,而且拥有了自己的文化交流圈。我认为这也是PUA以及不良PUA后期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二)不良PUA怎么形成的

由前文我们可以看出,PUA本意是在教导如何与他人建立一段美好的两性关系,通俗点说就是怎么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但随着PUA文化的发展,它的普及面越来越广,也招来了别有居心的人。他们并不想借用PUA来追求自己有好感的人,PUA在他们眼中是一种可以满足他们的不道德甚至不合法需求的工具。这一部分人利用PUA以交友为目的的特性,把培养情感的过程转变成欺骗甚至控制他人情感的过程,进而达到诈骗钱财或是诱奸的目的。伴随着这种不法心理,不良PUA也随之演化而成。而那些以学习PUA技巧为目的的人,很容易被包装后的不良PUA吸引,加入不良PUA,欺骗更多的人。不良PUA往往用某位高手的“成就”作噱头,以此展示他们的技巧多么有效、华丽,吸引更多的人学习他们的技巧。这些被吸引来的“学员”,往往会成为不良PUA欺骗更多人的帮凶。

二、不良PUA造成的影响

(一)不良PUA引发的治安问题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使用不良PUA的人大致有三种心态:第一种就是以骗财骗色为目标;第二种是欺骗多人的感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第三种则是以报复为目的玩弄他人。所谓以报复为目的,就是告白后被拒绝,恼羞成怒,希望借用PUA让他人感到后悔甚至羞愧,以此弥补自己自尊受到的伤害。不论是哪种心态,一旦使用不良PUA技巧,都可能导致治安问题的发生。

作为综合搭讪技巧和心理学理论的PUA艺术,被部分人变成骗财骗色的手段,用种种语言技巧、心理陷阱,诱导他人情感,以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甚至诱导他人作出自杀行为。这种转变,说是PUA本身的问题未免有失偏颇,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在使用者自身。

不良PUA的使用者,若以骗取财产为目的,可能构成诈骗罪;若以侵害对方人身安全为目的,可能构成强行猥亵、强奸。在这些使用者中,更有甚者,教唆他人自杀,享受玩弄他人生命的快感,虽然此种行为在不良PUA案件中难以取证,更难以定罪,但其恶劣影响不允许它被排除在不良PUA导致的治安问题之外。

(二)不良PUA可能造成的后果

在使用不良PUA的人的眼里,受害者可能只是他某一手段的试验品,但对于受害者而言,这些伤害可能是一辈子的。某些不良PUA课堂会向学员展示受害者的私密视频甚至直播受害者自杀。这种伤害,甚至在你逃离施害者后,依然影响着你——“一名受害女性,就曾经常被PUA男友掐脖、扇脸等,最后虽离开了PUA男友,却因为这段经历患上抑郁症”。[2]

对于不良PUA受害者而言,金钱诈骗可能是最小伤害。“受到PUA伤害的女性的心理创伤几乎是不可逆的,这和普通的失恋不一样,很多受害女性会长期怀疑男性,有仇视、厌恶男性的心理,抗拒亲密关系,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走出来。”这种心理、生理上的伤害,是难以痊愈的。虽然这些后果看似不是不良PUA的使用者直接造成的,但在其充满恶意的隐瞒欺骗之下,比直接的物理伤害还要令人难以接受。

三、不良PUA的可控性

现今的不良PUA,大都以网络为依托,除QQ、微信外,陌陌、探探等交友软件也是重要媒介。网络犯罪本就取证难,再加上不良PUA以交友恋爱为借口,基本是在打着爱情的幌子行欺骗之实,被发现了就用“我们在恋爱”“我们你情我愿”的由头逃避责任,更导致了不良PUA的使用者不知悔改,变本加厉。由此我们可以把控制不良PUA的难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取证难;②缺乏相关法律依据;③难以区分网络交友与不良PUA的界限。

在网络取证方面,比如说,若是受害人发现自己被诈骗后报案,对于被骗走的财物,究竟是定性为自愿送出的礼物,还是定性为被诈骗走的财物?若是不良PUA的使用者也曾送出礼物,那么双方的资金往来就更像正常情侣一样了。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对方是在诈骗就是一大难题。在法律依据方面,我国对于网络犯罪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还不够到位,这也导致了前一段时间警方抓住某一不良PUA团伙后只能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性。至于网络交友与不良PUA的界限,其实与前两个难点联系密切。若是清楚了二者之间的界限,那么对于取证时如何区分诈骗证据和正常资金来往,以及相关法律依据的完善,都是大有裨益的。就目前来看,二者之间界限不明,也为不良PUA的参与者添了一层保护伞,让控制不良PUA的发展变得更为困难。

四、防范不良PUA的措施

(一)立法层面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不良PUA与普通网络交友区分开来。详细界定二者之间的区别,制定对此种行为的处罚,这样对抓获的不良PUA团伙的处罚才能更加有力、更加有底气,也更有震慑力。只有有了法律依据,才能让不良PUA分子不能打擦边球,总以网络交友为由逃避惩罚。[3]

(二)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实施防范措施,主要有三种目的:一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不良PUA的相关特征及恶劣影响,在群众意识上敲一个警钟;二是对于不良PUA潜在受害者而言,适当的科普能够降低他们受骗的概率,尽可能地减少不良PUA的损害;三是震慑不良PUA的潜在使用者和正在使用者,让他们不敢再尝试或继续以不良PUA伤害他人。

利用各类媒体宣传,积极报道不良PUA相关新闻,揭露不良PUA的真面目,让更多人了解PUA、防范不良PUA。在意识上让群众对这一群体有个概念,这样在生活中真正面对时才能及时分辨对方是不是不良PUA,真正经历时才能有防备心、知道怎么防备。

在网上,利用新媒体账号发布有关不良PUA的科普;在线下,开展相关讲座。从他们的惯用手段、常用语言技巧、普遍特征入手,借力打力,利用其常用的体系识别不良PUA。让所谓的不良PUA的套路,也能成为辨别不良PUA的证据。

猜你喜欢

交友受害者使用者
闲谈“交友”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