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件检验视角下对一起合同伪造案的若干思考

2021-11-26

法制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菌类遗失条款

陈 曼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或个人在进行交易时一般都会签订合同,合同已经成为约束交易各方行为的重要文件。当然合同也常常被利用,伪造合同是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案手段,伪造的手段通常有伪造印章、伪造签名、变造内容等。凡是涉及对合同进行伪造的,一般都需要借助文件检验的手段对合同的真实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文件的真伪[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此类案件也是屡见不鲜,其中有的案件值得深入思考。

一、基本案情

2019年某月,甲地一家蘑菇加工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报案称,该公司2月曾与乙地B商贸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了散装干榛蘑购销合同,约定以每公斤200元的价格代销5万公斤,总价1000万元,约定销售额的17%作为B公司的代销提成,但结算时发现对方合同上的提成率由17%变成了22%。A公司还称,发票显示B公司实际销售额是1080万元,存在私改售价牟利的行为。对此,B公司拿出合同坚称双方约定代销提成就是22%,至于多出80万销售额系自然因素造成。B公司还表示,当初还约定超过1000万的部分归B方所有。公安机关让A公司也拿出合同相互印证,但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月前因公司管理不当,致使合同遗失。A公司曾向B公司请求复制一份合同存档,遭到拒绝。

本案关键证据是B公司所持的合同,鉴定发现合同落款处的签名和公章没有伪造迹象,但合同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合同中“22%”处的纸张表面有擦刮痕迹,发现“22”是后来添加打印形成;第二,合同末尾条款“榛蘑销售超过1000万的部分归B公司所有”,经鉴定也是后期添加打印的;第三,合同落款处的印章是先盖印然后再打字的(正常程序应当是先形成文字然后盖印)。对于第三点,A公司表示是因为当初公司公章不能随身外带,出发前往江苏之前在几页空白的纸张上盖了公司的章,然后拿到B公司打印合同的。因此第三个问题得到了解释。根据前两个问题,警方认定B公司构成了违法犯罪行为,但由于A公司保存的合同已经遗失,公安机关能确认“22%”系后来添加形成,但无法确定原来的数字是多少。另外调查也发现,5万公斤干榛蘑因包装原因在江苏受潮导致重量增加,因此销售实际额度略有增加,由于原合同没有对这一内容进行约定,只能交由法院判决。

本案出现的一些问题在食用菌行业较为常见,我部门接收到此类合同的司法鉴定也是屡见不鲜,涉及的鉴定包括签名鉴定和内容篡改等多个方面。从法律层面看,这类案件如此之多实际上折射出行业发展背后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企业内涵建设缺失、法律意识不足以及产业发展缺乏法律机制体制建设等。尽管食用菌行业的产业规模小,然而合同纠纷问题却频现。我们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此类案件的判决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统计,发现该行业合同纠纷较多的原因既有产业结构方面的因素,也有经营者自身的因素,是多方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经营者更多的是重视投入与产出问题,对法律问题关注不多。在签订合同文件方面,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的务实合作,而不太注重今后的潜在法律风险,一旦合同内容没有约定清楚,或约定得过于简单,不但有可能引发合同纠纷,而且还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产生额外的法律连带责任。

二、文件检验视角下本案带来的启示及相关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产生法律风险。本文介绍的这个案件具有典型的法律意义,给地区乃至全国行业的合同风险管控带来了若干启示,客观上告诉人们要重视合同的保管、深化对合同签订的认知、懂得根据行业性质拟定合同内容。此外,如果发生合同风险,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一)加强对合同文件的保管,规避遗失损坏风险

遗失、损坏对合同本身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案例中的A公司就因管理不慎遗失了乙方保存的合同,为对方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机(事后证实对方公司正是掌握了A公司合同遗失的情况后才作案的)。有关行业或者个人,应当加强对合同文件的保管:要对合同文件进行专门的保存,使之存放于专门的文件档案柜或保险箱中;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必要的备份工作,例如进行高清复印、扫描存档,必要时应当在法律部门做好合同备案工作,防范各种风险。从司法鉴定角度看,合同文件原件如果发生了丢失,其复制件可以起到一定的法律作用,例如为印证对方合同真伪提供评价依据。对于那些有效期长的合同文件,更要进行严格地保存。总之,加强对合同文件的管理,是规避合同文件遗失、损坏风险最重要的措施。

(二)深化对合同签订的认知,规避程序风险

合同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约定双方责任义务的条款文本。菌类行业经营者一定要对合同签订有客观、理性的认识,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签字盖章。从近年来我们参与办理过的与菌类经营有关的合同纠纷案来看,造成纠纷的直接原因往往在于程序问题。程序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违反程序次序,常见的就是先盖章后形成文字。从法律程序来讲,各类合同都必须先形成文字然后再盖公章,如果次序弄反,内容就会有被变造、添加的可能,从而造成法律风险。二是违法程序规制,常见的就是缺少某一个程序,例如没有盖公章,责任人没有签字确认等。2018年3月,湖北武汉一菌类企业就因合同上缺少负责人签名而导致资产流失。食用菌经营者在签订合同时,既要注意程序方面的问题,也要注意实务操作方面的问题。例如签字时要在平整的桌面上签,避免笔画变形造成潜在风险。盖公章时力度要均匀,保证印文的完整性与可辨识性。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近年来与菌类有关的案件中时有出现,值得行业经营者们高度重视。必要时,食用菌企业应当邀请法律实务界人士进行法律知识方面的普及,提升经营者和职工的法律意识,为规避合同风险奠定认知基础[2]。

(三)结合行业特殊性质,拟定合同内容

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结合菌类的性质拟定一些条款,明确因客观因素造成变化时的责任分摊。笔者2016年曾鉴定过福建莆田一菌类加工企业的2份涉案合同,合同最末有一条款约定:食用菌因天气原因导致腐烂,由供应商承担全部损失。供应商表示从未约定过这一条款,后经鉴定这一条款系后期添加打印而成,判定依据是该条款中的文字墨迹形态与其他条款不同,是不同打印机打印而成。由此可见,在拟定合同时一定要考虑到菌类的属性并加注必要的条款,如果缺乏此类条款,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造成损失。如果案件发生,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法院进行起诉,申请对合同文件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的内容包括:文件变造情况鉴定、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文字形成方式鉴定等,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

三、结语

合同文件作为具有约束力的文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法律属性,它看似只是一份普通文件,但背后却有深邃的法律映射,同时也可能潜藏着未知的风险。不管哪一个行业,都要高度重视合同文件的签署问题,从程序到内容再到履行,都应在法律阳光的普照下进行。懂得用法律法规来防范风险,让社会少一次纠纷,让行业多一份发展,这也是我们法制工作者最大的期许。

猜你喜欢

菌类遗失条款
性侵未成年人新修订若干争议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遗失的灵魂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On Knock-for-Knock Principle:Analysis of SUPPLYTIME 2017 Clause 14(a)
遗失的鱼鳞
寻找遗失的美好
制定一般反滥用条款:达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