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暴力的主要特点及法律解决路径

2021-11-26张旭影

法制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暴力事件暴力

张旭影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升国民素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暴力问题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校园暴力危害严重,不仅会给当事人留下心理阴影,还会对其终身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校园暴力存在于各个求学阶段,很多学生对校园暴力习以为常,没有正确认识校园暴力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与恶劣社会影响,只有较为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被曝光后才被大众知晓,相关部门不够关注校园暴力现象及成因,立法不完善,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校园暴力现象。

一、校园暴力的主要特点分析

校园暴力多发生在上学放学这段时间、午休吃饭及假期,也就是课外时间校园暴力事件较多,教师正常上课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这类情况。发生地点多集中在校外场所,尤其是距离学校较近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歌厅等,学校内部发生的暴力事件集中在厕所,或课后教室、操场、校园死角等隐蔽场所[1]。

统计参与校园暴力事件的学生年龄,高年级学生多于低年级学生,如,中学阶段随着年龄增加,参与校园暴力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这与中学生年龄存在关联。施暴者性别上男生数量多于女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参与校园暴力的女生数量逐渐增加,甚至呈现出上升趋势。

当前校园暴力行为向着团伙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很多暴力事件都是多人之间产生矛盾后,矛盾无法顺利解决,进而演变成团伙性质的校园暴力事件。男生以聚众斗殴、打群架为主,而女生则是以多人对一人施暴为主,还会牵扯到受害学生的好友或前来劝阻的学生;校园暴力事件中发生度最高的就是打架斗殴,这是一种最普遍的行为[2]。学生阶段身体与心理快速成长,但思维不成熟,遇到事情后不能冷静处理,觉得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暴力行为,受到施暴学生的暴力伤害后,他们会伺机报复;另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校园暴力就是勒索钱财。

二、校园暴力的法律解决路径

(一)加强专项立法,完善我国有关校园暴力的法律监管体系

就当前而言,对于校园暴力的规定以及处罚,我国的法律法规内容并不明确,因此加快立法,让事件的处理变得有章可循是首要任务。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牵头工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暴力危害程度,明确校园暴力与校园犯罪的区别,并根据当前学生可能遭受的各种暴力情况,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案,明确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应该受到的惩罚力度,从而让法律制度和法规能够在校园教育中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结合校园暴力事件对学生本人和家长造成的危害,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校园法律制度,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适当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处理年龄,从而让法律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违法的代价,从而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3]。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暴力的抵制能力,严惩暴力行为

对于校园暴力事件而言,社会全体成员应该客观认识,并提高重视程度。需要从教师、学生做起。

教师应该提升对校园暴力的重视程度,及时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在关注学生校园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对外交往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情况。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具有校园暴力倾向的学生群体,针对性地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同时学校教育需要以班主任老师为纽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而联合家庭教育,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教师需要主动关注性格胆怯的学生,并鼓励学生逐渐养成自信的性格,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帮助此类学生更好地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从而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第三,学校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对于日常的教育工作、讲座活动,应该适当增加有关校园暴力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和老师对校园暴力的认识,明确校园暴力的危害,从而帮助学生坚定反对校园暴力的决心,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对于校园暴力事件,需要做好定级处理,教育部门需要联合执法部门细化惩治方案,并在校园内部设置110,健全《校园暴力的处罚规定》,从而为执法部门处理校园暴力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法律意识

为了更好地应对校园暴力事件,需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学习用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潜意识内的法律意识。

1.开展普法讲座,普及法律知识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需要持续加强教育者的法律意识,并主动联合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落到实处。部分学校重视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通常这种法律教育会以普法讲座为主,具体会通过邀请法律专业的专家或者相关的教育学者前来分享讲解,从而提升学生对法律以及校园暴力的认识。但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时间久了容易消极面对。并且在普法讲座的过程中,专家和学者的案例讲述通常都是一种极端的个别案例,并不具备普遍性,这种威慑教育对于预防低龄学生的校园暴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当前,由于青少年的早熟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明知故犯,难以管理,也增加了校园暴力的危害。因此可见关于校园暴力的法律不够完善,许多合法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约束。早熟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校园暴力的存在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在普及法律知识的方式上积极进行创新,从而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2.张贴普法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氛围

首先,学生自身因素。社会不良风气传到校园中,容易出现校园暴力事件;其次,外部不良信息影响。信息时代青少年容易受到各类思潮影响,他们会模仿影视行为、认同游戏中的快意杀戮,他们辨识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最后,家庭教育不到位[4]。随着社会竞争加剧,部分家长承受工作与生活压力,不重视管教孩子,使得孩子处于散养状态,采取传统打骂管教方法,造成部分青少年养成利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

传统的普法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主要是因为之前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对于社会的认识相对局限,但这种教育本身没有对校园暴力起到应有的约束。当前,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拓宽,所以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教育的需要。因此需要在普法教育方面进行创新,尤其是关于校园暴力的教育需要对相应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为进一步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还需要重视意识教育,有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张贴广告或者视频动画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恃强凌弱是可耻的行为。教师和班主任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的交往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思想上控制校园暴力行为的出现。

3.观看有普法教育的影视作品,深化法治教育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应的普法栏目和影视作品,就以韩国有名的校园暴力电影《熔炉》为例,影片中向我们呈现出具有障碍的特殊群体,在接受青少年教育的过程中,遭受到了严重的危害,这一作品曾在韩国内形成轰动,引发社会的深思。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感情和共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预防校园暴力的迫切性。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从多个角度给学生一些关注,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引导学生坚决抵制校园暴力行为。

三、结语

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都有关系,校园暴力危害严重,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校园暴力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将会影响受害人的一生,进而危害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内的法治教育,并重视校园暴力的法律解决,逐步完善相应的法规。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关注,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联合,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暴力事件暴力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向暴力宣战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