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热应激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21-11-26武果桃何再平牛国庆
武果桃,任 杰,何再平,牛国庆
(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2.太原市小店区畜禽繁育工作站,山西 太原 030032)
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快速发展,热应激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对养猪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热应激是影响猪夏季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当猪只的产热总量超过其散热能力时,便会发生热应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生理机能紊乱,组织器官损伤[1]。研究发现,热应激导致畜禽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黏膜通透性增加,有害物质迁移、易位,诱发机体免疫反应,菌群结构失衡,屏障功能受损[2-5]。热应激已成为影响畜禽夏季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热应激主要表现为畜禽采食量降低[6]、生长放缓、饲料转化率降低、抗病能力减弱,甚至出现个体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高温季节,任何年龄阶段的猪都会产生热应激,猪对高温的反应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越来越敏感。寻求热应激给动物带来的规律性变化,揭示热环境对猪生产力的影响,研制缓解热应激影响的调控手段,是猪场工作的当务之急,高温季节减轻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不利影响,改善高温条件下猪的生产性能,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是夏季养猪生产的重要内容。
1 猪产生热应激的主要原因
1.1 生理因素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热散失慢,很难通过皮肤蒸发散热对身体温度进行调节,因此猪很不耐热。猪的耐热性和体型大小、品种、体重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体型越小越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为34~35 ℃,3~4周龄仔猪为30 ℃左右,断奶仔猪为21~24 ℃,生长肥育猪为15~25 ℃,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6~18 ℃。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体温保持恒定,采食量高,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且不容易生病。现在中国的品种大部分向外三元发展,生长速度比较快,更容易发生热应激。
1.2 环境温、湿度
高温高湿是热应激发生的主要原因,温度和湿度对热应激发生程度呈梯度增加趋势,当温度>24 ℃、湿度>70%时,热应激易发,温度>27 ℃、湿度>70%时,热应激高危发生,温度>30 ℃、湿度>70%时,热应激严重发生。实践表明,长期在高温下的猪,体温会持续增高,神经内分泌系统易出现紊乱引起热应激及其他疾病。如果体温持续上升,会导致猪虚脱,昏睡,或者最终死亡。
1.3 饲养密度
随着养猪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猪群的养殖密度不断提高,高度密集饲养不利于猪的散热和通风,加重猪对高温敏感性。许多牧场老板对猪场的冬季防寒保暖比较重视,但是对夏季高温的重视和设备改造投入不够。
2 热应激对猪的影响
2.1 热应激对公猪的影响
一般认为公猪睾丸造精机能产生障碍的极限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85%。热应激时公猪影响表现为性欲减退,精子数量剧减,活力降低,射精量减少,精液品质降低,交配欲减弱。公猪受精率在20 ℃时为85%~90%,在33 ℃下曝晒72 h后为50%~60%。研究表明,7~10月份卵泡发育障碍的发生率为32.5%~42.0%,而在其他月份只有8.1%~20.7%。据美国衣阿华州猪群的产仔记录分析,高温季节胚胎死亡率高达86%,而其他季节只有58%。高温也会导致精细胞发生变性,以致其精液中出现多核巨型细胞,增大种公猪出现死精与畸形精子问题的几率,部分种公猪甚至还会永远丧失生育能力,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7]。热应激反应一般持续1~2周,当温度降低后,要想完全恢复正常,还需55~60 d[8]。热应激导致受应激后4~6周繁殖力较低,公猪在热应激后2~6周不利于公猪的配种,会使受配母猪的产仔数降低。高温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甚至可以延续到3个月后。每年下半年的母猪返情和产仔数下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高温。在环境温度与营养调控等方面,因地制宜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种猪热应激反应的发生概率,提高生产效益水平[9]。
2.2 热应激对母猪的影响
母猪的繁殖性疾病以夏季发生最多。热应激影响采食量和内分泌活动,当气温达到32 ℃以上时,大约20%的猪不孕或重复发情,流产率增加。热应激导致青年母猪初情期和性成熟延迟、隐性发情甚至不发情、卵巢机能减退,排卵数减少、受胎率下降、胚胎成活率低、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窝重减少、甚至引起流产;高温高湿环境下后备母猪的初情期比正常情况延迟,母猪的性成熟也普遍延迟[10];空怀母猪不发情、发情异常或屡配不孕;临产母猪体温过高,可能造成早产、产死胎数增加;哺乳母猪采食低、泌乳量少、泌乳期失重增加。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胚胎死亡率高。母猪在妊娠期若是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会延长母猪的分娩过程,加大感染的机会[11]。母猪妊娠后期受热可发生严重的繁殖问题,夏季母猪窝产仔数和活仔数减少1~2头,同时还会造成母猪食欲下降、泌乳量降低,间接导致乳猪生长不良、成活率低、断奶仔猪体重小等问题[12]。
2.3 热应激对仔猪的影响
热应激使母猪泌乳量减少,奶水品质和数量下降,仔猪无法获得乳汁,易导致腹泻、仔猪断奶体重轻、成活率低,最终引起产房仔猪拉稀和生长缓慢,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
2.4 热应激对肥育猪的影响
生长肥育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21 ℃,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影响猪体的正常生长,并且猪越大越怕热。研究表明,高温季节肥育猪采食量下降15%~33%,日增重下降10%~34.5%。环境温度超过28 ℃时,每升高1 ℃,每头猪的采食量下降约40 g,增重减少30 g。32~38 ℃是猪热应激范围,肥育猪在39 ℃的环境中根本不能生长。
3 热应激对猪的危害
3.1 引起猪群代谢异常
热应激会打破机体代谢平衡,导致消化紊乱、营养代谢异常,引起肥猪生长受阻,严重时发生肺水肿、高喘休克和猝死,热应激还诱发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了种猪场的经济效益。
3.2 免疫机能下降
据学者Maloyan等指出,应激原抑制机体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的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免疫器官萎缩、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和活性受阻,体内的抗体浓度变低,机体抵抗力减弱,使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处于热应激条件下的猪容易被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侵袭和感染,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造成疾病的广泛流行。据报道表明,热应激还容易诱发非洲猪瘟。
3.3 生产性能降低
猪长期在热应激的环境条件下,会造成猪采食量下降,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低。据报道,温度超出最佳温度5~10 ℃,则猪的日采食量相应地要降低200~400 g。15~30 kg、30~60 kg、60~90 kg的生长肥育猪在28~35 ℃的高温环境下,日增重比正常情况下依次降低6.8%、20%和28%。
3.4 繁殖机能衰退
热应激打破母猪激素代谢水平,导致不发情、排卵受孕障碍、母猪的发情间隔延长、弱仔、少仔、流产、死胎等。研究表明,热应激导致母猪产仔率平均减少3胎;受胎率和气温呈显著负相关[13]。热应激使公猪精液浓度下降、精子活性减弱,据国外学者报道,公猪在8月份高温环境下所产生的活精子数和有完整顶体的精子数分别为76.7%和72.7%,为全年各月份中最低。对养猪业危害严重。
3.5 猪肉品质变差
猪肉品质的好坏与它的系水力和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的量等有关。猪在热应激的条件下,三磷酸腺苷(ATP)大量消耗,使肌肉组织系水力下降,肉表面渗出水分增多,肌肉丧失弹性而表现为僵直,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容易被氧化变质而出现异味,因而影响其风味和适口性。
4 热应激的综合防控措施
4.1 改善猪舍外部环境
4.1.1 猪场选址 猪场要建在通风的开阔地带,选择坐北朝南方向。南方地区以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猪舍为宜,传统敞圈搭建凉棚或遮阳网,可有效地遮挡阳光照射,减轻热应激对猪的危害。北方地区修建封闭式猪舍,要建在通风的开阔地带,增加猪舍的跨度。也可建可调节的屋顶通风窗和地面通风窗,夏秋季将猪舍门改装成通风门,加强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屋顶采用隔热材料,如泡沫、木板等,形成隔热层减弱辐射热向舍内传递,隔热材料以泡沫较便宜,效果也较好,天棚内填充锯末等隔热材料。
4.1.2 猪场绿化、屋顶喷淋 在猪场道路两旁和猪舍之间种植高大乔木、藤蔓植物,可降低夏天热辐射60%~80%,降低猪舍环境温度3~4 ℃。场区种植牧草,调节和改善场区的小气候环境。喷头或是喷水管道最好安装在屋顶,每隔1~2 h喷1次水,每次喷10~15 min左右。屋顶喷淋,可降低室温4~5 ℃。
4.1.3 通风 通风不仅能降低舍里的温度,还能将污浊的空气排出,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通风可选自然通风或是机械通风,安装风扇或送风机,促进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带走舍内热量。也可建成可调节的屋顶通风窗和地面通风窗,夏秋季将猪舍门改装成通风门,加强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
4.2 猪舍防暑降温
4.2.1 滴水降温 滴水降温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降温方法,水滴滴到猪的颈部背部蒸发可降低体温,但滴水降温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控制整栋猪舍温度,对于单体限位栏和分娩舍母猪可用滴水降温系统,降温效果显著。滴水降温必须结合通风才能将起到降温的作用。舍温过高时可用胶管或喷雾器定时向猪体(分娩舍除外)喷水降温或人工洒水降温。
4.2.2 喷雾降温 喷雾降温速度快,5~10 min即可将舍内温度降低5~8 ℃,且能净化空气,雾化降温可适用于公猪舍、妊娠舍、肥育舍和小猪舍等。但雾化降温会增加舍内和床面湿度。一方面高温高湿会加重热应激的发生,另一方面高湿还会造成在舍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特别在产房使用喷洒水降温要慎重并注意方法。
4.2.3 湿帘降温系统 湿帘降温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降温方式,当湿帘厚度为12 cm,过帘风速为1.0~1.2 m/s时,可使舍温降低5~7 ℃。湿帘降温可改善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缓解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空气越干燥,温度越高,经过湿帘的降温幅度越大,效果越显著。弊端是成本太高,目前主要在公猪站、配种舍和妊娠舍采用。
4.2.4 空调降温 在猪舍内安装空调,可以降低温度、控制湿度,明显提高夏季公猪的精液质量,是目前最好的一种降温措施,就是成本太高。种猪场和使用人工授精技术的生产场,对公猪实行集中管理、安装空调的方法还是值得的。
4.3 营养调控措施
通过营养因素调控热应激是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方法。选择适口性好、新鲜质优的原料配合饲粮,适当降低高纤维原料配比,控制饲粮粗纤维水平,可减少体增热产生。对饲料配方做必要调整,可有效降低热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克服热应激的有效措施之一。
4.3.1 提高饲粮中能量水平 热应激条件下,猪采食量下降导致其能量摄入不足,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因此在炎热的夏季用油脂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在饲粮中添加2%~3%的脂肪可以改善口感,提高采食量,使动物获得较高的生产净能,缓解热应激给猪造成的能量摄入不足。通过提升饲料消化率的方法增加公猪摄入的能量,比如可以在饲料中增加纤维素酶以及淀粉酶等酶制剂[14]。添加的脂肪可以为混合脂肪、植物脂肪或动物脂肪的任何一种。
4.3.2 改善饲粮中蛋白质的配比 热应激状态下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适当地提高蛋白质的水平和改善配比,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能量水平,消除热应激对动物日增重和料重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3.3 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弥补饲料采食量低的另一个方法是提高饲粮的营养浓度。提高饲粮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在猪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营养供应,并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
4.4 加强饲养管理
4.4.1 保证干净充足的饮水 在高温情况下,猪以蒸发散热为主,保证充足而清凉的饮水,是有效的防暑措施之一,将水管进行深埋处理,深度最好达到20 cm以上,保证送到猪舍中饮水凉爽。临床实践表明,给处于热应激背景下的猪供给10~15 ℃的饮水,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一定程度提高猪采食量。
4.4.2 减少饲养密度及人为应激 减少猪舍饲养密度,可降低猪舍内温度,夏季一般饲养密度以降低1/4~1/3为宜。注射疫苗和转群应安排在清晨或晚上气温较低时进行,避免突然改变饲料、人员、环境等造成人为应激。
4.4.3 科学饲喂 增喂一些青绿饲料,能够很好地缓解热应激;合理调整饲喂时间和饲喂方式,高温季节喂料以清晨和晚上气温较低时为宜,如早上5:00—10:00,下午18:00—23:00各喂1次,尽量避开正午时间饲喂;饲喂方式以拌湿料喂猪为宜。
4.5 添加抗热应激药物
4.5.1 添加电解质 高温时候,在饮水中添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碳酸氢钠、磷酸氢钙、柠檬酸等电解质,可以通过小苏打拌料:肥育猪0.3%、孕母猪和空怀母猪0.5%、哺乳母猪和种公猪0.8%拌料,缓解热应激所致的酸碱失衡及呼吸性碱中毒、提高抗热应激功能,促进猪生长,提高饲料报酬,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在饲料中添加250 mg/kg的碳酸氢钠和微量元素钾,可缓解热应激对猪的不利影响,同时添加维生素和氯化钠,对防止猪中暑有明显的效果。
4.5.2 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维生素A、C、E等能从不同方面增强机体抵抗力,缓解热应激。在猪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够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热应激能力,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也可以为种公猪适当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E在热应激反应中也具备一定作用,它的添加会刺激公猪的免疫器官,增强猪体的免疫能力,也提升种公猪对热应激的抵抗能力[15]。
锌对种公猪精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硒影响着精子的发育,给热应激猪饲料中补充铬,可缓解高温热应激反应,提高猪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铬可提高种公猪的繁殖潜能和抗热应激的能力,有机硒与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在热应激条件下,需要量也大幅增加[16]。
4.5.3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 中草药是纯天然的药物资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是理想的抗应激药物。在饲粮中添加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效的中草药,可以增强猪对高温的适应性,全面协调猪在高温下的生理代谢,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改善机体免疫机能,缓解热应激反应。炎热环境,选用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以缓解炎热环境对商品猪的影响,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增强适应性和抵抗高温的能力,缓解猪的热应激。
4.6 猪热应激的治疗
夏季高温环境下,会导致猪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甚至昏迷或致死亡,因此,猪发生热应激后,应及时治疗。
首先将热应激猪移动到阴凉通风之处,头部和心区施冷敷;在猪耳尖部放血,并及时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对出现烦躁、兴奋不安症状的应用镇静药物;对热应激严重的猪,可皮下注射10%安钠咖10~20 mL,并配以口服薄荷水;若出现昏迷,可将姜汁或大蒜汁滴入到病猪鼻孔中,刺激鼻黏膜后让病猪苏醒。尽量减少长途运输,必须运输时,中途要喷雾降温,到达目的地后用强力霉素和维多利饮水。
5 小结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高温引起的猪热应激问题日趋严重,经济损失严重,已受到国内外养猪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热应激是养猪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很复杂的综合性应答行为,对于热应激没有特效药,只能尽可能减少其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在生产实践中,高温季节只有精心管理、控制好猪热应激,才能保障猪的正常生长,将热应激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