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2021-11-26赵袁唯嘉

法制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进程法律管理

赵袁唯嘉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00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制度不断优化及完善,特别在教育层面,相关法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更,主要将以中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转换至院校增加独立权,且使学校权责予以扩展。学校及学生管理逐渐由单一管理体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学生法律意识不断增加,切实为学生提供维护权益的相关法律平台,使教育管理进程中,面临严峻的法律问题亟须解决。

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

(一)受教育权相关法律问题

受教育权,主要为我国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之一,以切实保障公民权益。学生受教育权与教育管控权利密不可分,其中主要表现在学籍管理、毕业证书颁发、学生处分等层面,学校实施此类管理进程中,可能根据实际状况取消颁发毕业证书等,以此作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惩罚,此类问题为纠纷源头。同时,考试组织是否公平公正,对学生造成直接影响。此外,学生综合素养及社会成长环境不一,高校在处理相关法律问题时,需加以谨慎考量,避免引发各类纠纷。

(二)生命健康权相关法律问题

生命健康权主要涉及两部分,即为生命权及健康权,两者权利均受我国相关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对其不能损伤。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校园人员构架日渐复杂,增加各类安全事故发生风险,譬如学生自杀、感情纠纷伤亡等,均对学生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在具体案件判定中,若一旦认为出于高校防范措施不足,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三)人格尊严权相关法律问题

人格尊严主要指,每个公民应获取的相关平等尊重,我国相关宪法中给予明确规定保护,禁止以任何形式对公民人格侮辱、诽谤等。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处分,极可能对学生名誉造成侵犯。譬如某位学生身体上有缺陷,为使其他学生对自身公平对待,不想将实际状况告知他人,但辅导员在工作进程中将其不慎泄露,使其他学生获知。

(四)公正评价权相关法律问题

我国相关教育法律准则给予明确规定,受教育人员可享受成绩及品行的评价,待完成学业后应给予相关毕业证书,该项权利成为公正评价权。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触犯学校相关制度,教师出于自身经验给予评定,而未能将真实状况予以掌握,进行正确、客观地评价,造成学生心理损伤等,均可能侵犯学生公正评价权。

(五)住宅权、财产权相关法律问题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所有公民住宅均禁止侵犯,法律特指人们居住场所,而对高校学生而言,宿舍为核心住宅。高校在行使管理权进程中,可能侵犯学生住宅权。譬如学生宿舍物品丢失,管理人员未经过学生同意,便私自进入学生宿舍检查;或在检查进程中发现学生使用违规电器,譬如吹风机、电热锅等,学生本人未能获悉状况下,将其收缴等。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需增强法律意识,将自身管理行为约束,以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正确引导学生行为,使学生自行维护安全、秩序等。特别在检查违规电器进程中,需确保学生本人处于现场,查看学生柜子需获取本人同意方可实施。

(六)个人信息权相关法律

我国相关法律给予个人信息明确的保护条款,任何组织禁止以任何方式,将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存储、使用、加工及传输,禁止在本人不知情状况下,将其个人信息公开。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进程中,出于各类工作所需,教师极易获取学生个人详细信息。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需切实增加管理手段,避免学生信息泄露,当前学生信息泄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管理人员自身事务较为繁忙,对信息管理未能加以重视,加之自身法律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增加学生信息泄露风险;其二,当前为互联网+时代,数据信息极易被不良组织进行获取,使信息泄露[1]。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加以重视,院校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创新,使学生具有正确判断能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管理原则,科学使用各项法律法规,使学生各项权益得以保障,避免高校教育管理中产生不良法律问题。

(一)健全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及优化,取得较大成就,但在高校思想政治相关法律涉及较少,多数法律编制速率、更新状况以及适用性较低,难以满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所需。同时,法律实现途径较为复杂,具体实施较为困难等,均使相关法律难以贯彻于教育管理中。因此,为切实将法律关系主体中权责明确,需将现有法律法规予以完善,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编制相关的文件,以此与国家相关法律配套,为各项实体权利落实做保障,形成健全的高校法律体系。

(二)确定学校与学生权责

高校需将思想政治教育予以落实,以党组织指引方针为核心,遵循依法治国的理念,自行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学生实现教育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而且从本质将问题解决。高校需积极营造依法治校的管理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及关怀,使法律意识潜移默化渗透于自身思想中,不断培养师生懂法、用法等观念,增强学生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观念,切实为学生利益保驾护航,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三)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增强法律意识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角色十分关键,为各项事务处理执行者,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正确认识自身角色。不仅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者,而且为学生的管理者,需将其予以明确,合理协调两者位置,避免各类问题产生。②需将学生隐私加以保护。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或其他事务进程中,需避免引导学生将自身真实案例讲述,对学生个人信息做保障。③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记录存储。日常工作进程中,需将学生管理信息记录加以保存,避免将学生隐私泄露,侵犯学生隐私权。④禁止实施强迫式管理。部分高校为避免学生出现安全事故,将学生行为等予以约束,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需积极增强防范意识,针对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相关法律给予针对性解决[2]。

(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监管

科学、正确实施措施,为法制核心理念,更为其基本所需。依法治学、依法治校等,均给高校提出新的要求及任务,若一旦公正程序缺失,使高校管理工作实现公正、客观流于形式,在后期进行补救为时已晚。科学、正当的程序建设之外,需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首先,高校及教师给予学生不正确处罚时,需充分借鉴他人建议,设置学生维护权益的流程,使学生通过法律确保自身权益;其次,各类学术评定、赋予学位等,需遵循公开、公正原则实施,将各类不良行为杜绝;此外,设置各类评定组织,避免教育管理权力异同化;最后,高校制定相关学生制度,需及时使学生获悉,各项管理活动实施,均需建立在相关法律基础上,确保学生各项权益得以保障[3]。

(五)将相关流程规范化,资料完整保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受各类因素影响,程序执行力度未能实现标准化及规范化,特别在文字资料存储方面不同程度缺失。譬如辅导员在工作进程中,自身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与学生交谈进程中没有存留相关的谈话资料,使各类问题出现后,学校承担责任风险增加。所以,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需根据实际状况,及时做好相关资料记录、整合,使日后工作均有据可依,减少高校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扩展解决纠纷途径

我国多数教育法给予明确规定,学生均享有申诉权及诉讼权,高校与学生存在的各类矛盾冲突,均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但当前首要问题为,学生如何行使自身权利,为自身利益做保障,更未给予相关规定何时行使此项权利。因此,为将学生及院校间的矛盾冲突解决,需积极设立相关调解部门,切实使学生拥有申诉平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高校思想工作教育,给予针对性的方向,需切实将立德树人为培养人才基本准则,更为治校的必需。

三、结束语

依法治国视角下,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依法治校更为时代发展所需,但需全方位将法律贯彻于教育管理中,所耗损的周期较长。需根据实际状况,将当前高校教育管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出,制定针对性优化策略,切实实现学生与学校和谐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进程法律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