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说服力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

2021-11-26黄婷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三性基本原理实践性

黄婷

(中共云南省广南县委党校,云南 广南 6633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让其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如何做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是关键。因为,让人接受一种理论最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说服力。只有让学员信服、接受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的目的才能够实现。

一、引导学员探求马克思主义说服力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从何而来?这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介绍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的各个章节中无不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及其党性原则,这“三性”正是马克思主义说服力的来源。教师要引导学员们挖掘好“三性”,并讲解好“三性”。

(一)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说服力的首要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各种旧学说,虽然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但都没有能够从总体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二)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来自于它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来自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实践,并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成果在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一个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伟大的威力和说服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还来自于党性原则

过去一切旧学说,都不敢公开承认自身的阶级性,但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恰恰公开声明自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服务的。

(四)科学性、实践性和党性原则是相互统一的,三者缺一不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七十年来,已经深得人心,扎根于群众,成为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因为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现实伟大的中国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规律,并随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我认为,挖掘这“三性”的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只有让学员理解和把握了这“三性”,才能使其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现实价值,这是让学员信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环节。

二、帮助学员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这是增强马克思主义说服力的重要方面。学员们因年轻,看问题往往带有形而上学的色彩,容易把理论僵化、教条化,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种种怀疑。因此,帮助学员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绝不是教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我们不能苛求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一方面,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任何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僵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只有坚持这种科学的态度,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也只有坚持这种科学的态度,学员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的理解。

三、在教学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是关键

(一)不回避难点、热点和疑点,特别是一些比较敏感的、学员又十分感兴趣的社会问题

比如,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日新月异的全球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如何认识我国加入WTO 的机遇的挑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波折;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给学员们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解答,既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又可以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避免“灌输式”,多用“启发式”。授课内容要详实,语言要丰富,感情要真挚,事实要充分,论证要严密。同时,课堂气氛要活跃,应该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求真理的殿堂,面对学员的疑虑,教师要耐心引导。教师应尊重学员的不同见解(甚至包括错误的观点),而绝不能简单地以势压人。

(三)善于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阐明深刻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基本概念、观点、原理比较多,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面对学员,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把复杂的问题简洁化,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举例子、讲故事、打比方等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学手段。

总之,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说服力,对于学员准确、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本身、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对策,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说服力。

猜你喜欢

三性基本原理实践性
用作业打通课堂提质增效的“三性”路径——以《牛郎织女(一)》为例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压缩空气动力汽车的基本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运用实践性作业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原理及改进措施
以“三化”“三性”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