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情境下的教育改革
——以机械制造一体化教学为例
2021-11-26杨小英
杨小英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0 引言
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一直积极探索“岗课赛”融通育人,培育“智能制造”能工巧匠,助力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以“岗课赛”融合教育情境为背景,研究机械制造课程一体化教学下新的育人模式。
1 岗课融通
“岗课融通”源于“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即校企深度融合发展,职业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联合区域内优势企业,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打破课程界限,采用岗位目标导向教学,重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学校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融通的一种教学模式[2]。
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包括车工制造实训、钳工制造实训、金工实训、数控制造实训等,传统教学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实训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不同考核成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学习知识相同,操作技能比较单一,进入工作岗位需要进一步参与岗前培训才能胜任相关岗位职责。采用岗课融通教学,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学生与岗位员工双身份、教师与师傅双教学、学校与企业双评价为主要特征。
以车工制造实训课程中的实训课题台阶轴零件加工为例。教师备课时可与相关制造企业进行交流,掌握企业完成类似零件所需的岗位人才、岗位能力和企业人才发展的要求。学生与岗位员工双身份的互通即教师授课时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并将完成该轴零件所需的岗位进行分类,组内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零件制造岗位中去,例如库房管理员、工艺员、操作者、检测员等岗位。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根据自身职责不同去完成相关工作并在过程中进行身份互换,所有学生在完成实训课程后都能体验到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相关要求。教师与师傅双教学即岗课融通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请企业师傅进课堂授课教学。师傅的实践经验要多于学校实训教师,能把企业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制造参数带到课堂,让学生掌握现阶段最先进的制造方法,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未来的制造者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也需到企业进行顶岗训练,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岗位,学习企业文化,向师傅学习技术,精准掌握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学校与企业双评价即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给定。学校成绩主要由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企业评价由零件制造过程评价和综合表现评价构成,两部分成绩组合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校企联合评价能更加客观反应学生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
2 课赛融通
“课赛融通”即学校重视大赛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发挥大赛对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构建课程为大赛服务,大赛促进课堂教学体系[3]。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赛题都是国内该领域顶尖专家聚集在一起,研究该行业的发展方向,根据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的要求出的赛题[4]。因此将大赛成果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将惠及全体师生,大赛的评价标准和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相结合,贯穿整个专业课程教学,将起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师生可参加的大赛种类很多,但不管什么级别的大赛都离不开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看升学率,职业教育看技能大赛成绩。职业学校机械加工制造是技能大赛的传统项目,包含车工、钳加工、数控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相关领域。以机械加工中车工比赛为例,现阶段国家、省级大赛都将车工操作作为智能制造加工的一个项目,题目一般以轴类、盘类、套类零件为主,赛题要求比赛选手能快速读懂零件图,分析图中零件形状、尺寸、公差和配合要求,把握题目中的关键点和考点;分析其中的难点,快速制造出赛题。指导教师要能分析出考点在教学大纲中所对应的各知识点,把知识点所对应的内容讲授给学生。例如赛题样图中的形位公差知识点,该内容是学生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制造时有可能会忽略这些公差的存在,有些选手比赛时甚至忽视这些公差要求造成丢分现象。形位公差涉及到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等课程的相关内容,指导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知识点备透,然后还要能熟练讲授给学生听,最后能通过一些必要的练习题将知识点溶于其中,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对于加工中遇到的机床设备间隙过大造成加工精度误差过大这一难点,书本中的知识点一般是采用重新对刀、调整机床间隙、调整刀具参数等方法来解决间隙误差,而实际操作中,可通过调节精加工次数,测量机床间隙值并进行参数补偿即可完成加工精度的修正。如果教师没有参与过大赛指导就无法获得该操作技能。教师获得这些经验后修改课程内容时就会有意识地将相应的大赛考点融合于其中,其他教师遵照标准执行后,学生的整体能力会明显提高。
3 “岗课赛”融合下的思政教育
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能力[5]。无论是岗位要求中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还是课程教育中的思想道德品质,亦或是大赛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都让“岗课赛”情境下的思政课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职业学校有考取技能操作证书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完成专业技能学习后要能取得专业操作初级、高级、技师等级证书。以机械加工中车工高级等级工为例,其中考试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并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且能按要求进行精度测量。此外还要全面掌握国家政策方针、岗位所需安全文明生产、思想政治道德、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可见思政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比如,学生在操作普通机床时要能遵守安全文明生产的相关要求,穿好工服、佩戴防护工具。操作过程中,遵守职业素养的要求,工具轻拿轻放,工卡量具使用后摆放到位,遵守安全操作章程。操作结束后,能及时整理使用刀具、量具入盒,机床设备清洁干净并做好保养和润滑等操作。
教师也应该加强学习,站稳立场,把握方向,坚定信仰,铸魂育人,掌握思政的相关内容,并且具备思政教育的能力。备课时有目的性的把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岗位、学习等任务落到实处。勇于实践,改革创新,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新课改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为人师的表率。
4 结语
职业教育是强国之基,培养优秀的技能工匠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主要责任,职教人员要紧跟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将岗位能力、课程教育、技能大赛进行融合,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内容的思政教育,整合岗位、课堂、大赛相关经验,实现“岗课赛”融通教学,培养出优秀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