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
2021-11-26赵晓静
◎赵晓静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丰富和提高。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最基本的职责是在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中,切实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素质、开展专业文化活动以提升工作专业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群众文化繁荣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本溪市各级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本溪市现有市级文化馆1个,县区文化馆6个。共有文化人才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5人,占76%;管理人员28人,占33%。具体调研数据如下:
1.本溪市各级文化馆人才队伍基本情况。全市文化馆在职人数89人,其中市文化馆30人,县区59人。全市文化馆管理人员28人,其中市文化馆13人、县区文化馆15人;专业技术人员65人,其中市文化馆27人(含10人兼管理)、县区38人;在职称人数方面,全市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28人;在人员学历方面,全市文化馆研究生1人,本科48人,大中专32人;在人员年龄方面,20—30岁7人。30—40岁 33人,40—50岁26人,50岁及以上24人。
2.本溪市各级文化馆业务人员专业结构。全市文化馆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5人,其中音乐15人、美术11人、舞蹈9人、书法4人、群文理论3人、非遗4人、文学创作4人、戏曲曲艺3人、摄影1人、其他11人。
二、本溪市各级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足。本溪市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27人,加上两县四区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共计65人,其人才总数远远不足。“十三五”以来全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分析的数据:每个群众艺术馆有从业人员29.7人,每个文化馆有从业人员13.9人,我市的文化馆从业人员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2.文化人才队伍构成不合理。一是学历层次偏低。市群众艺术馆研究生仅1人,本科人数占全馆人数的63%,而县区本科学历人员屈指可数。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均衡。就专业配备而言,艺术类人才相对较多,文学理论类人才严重不足。三是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长”的现象在基层文化馆中普遍存在。
3.职称结构不合理。本溪市群众艺术馆有5个正高级,全市文化馆仅3个副高,中级职称所占比例也不高。部分县区文化馆管理人员比例高,由于人员少,管理人员往往需要承担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身兼多职,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文化人才发展。
三、加强新时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化发展。一是科学设置各级文化馆编制名额,确保人才队伍的规模化建设。各级政府应该在充分考虑该地区人口总数、经济发展、艺术门类需求等因素上科学、合理制定文化馆的编制总人数。二是完善选人用人制度。要树立以能力、业绩为主要参考指标的人才观念,实施“逢进必考”的选人制度,坚持按岗选人,做到人岗相称。三是创新管理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文化行业业务人员的评价和激励制度,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不仅要求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劳动成果和价值,还需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公平、公正的制度和待遇。
2.积极引进人才,构建结构合理化人才队伍。在引进人才方面各级文化馆要充分考虑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从目前高校招生规模、文化馆今后长远发展等综合因素考虑,文化馆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上应该以本科学历以上为主,多引进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根据本地区和本单位实际招收各类文化人才,实现各类文化人才全覆盖,使专业人员“发挥所长、学以致用”。
3.优化职称结构,完善文化人才队伍激励政策。职称评比既是对业务人员业务水平的认可,也是对其业绩的肯定,更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挖掘其潜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职称结构的合理设置,可以形成人才队伍的梯队式建设,对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极其有益的作用。此外,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奖励,对拔尖人才予以优厚待遇,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和奖励的新路子。
4.加大培训力度,建设服务高效新型人才队伍。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机制,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完善在职文化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各级文化馆业务开展的实际,其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该包括学历上的继续深造、专业上的继续培训、业务上的实践锻炼。业务人员的培养方式,既可以采取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也可通过外出参观考察、观摩培训、采风调研等方式促进其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方面的交流,培养复合型、研究型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