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红色档案资源的建设路径探析

2021-11-26吕中元岭南师范学院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教育

吕中元/岭南师范学院档案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如此一来,档案的重要性,在政治层面上,就被凸显了出来。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一件件红色档案,更是生动鲜活的政治代表,无论是精神价值层面,还是物质载体层面,都集中反映和体现出中国人民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高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要求,肩负起档案工作的职责和使命,着力在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积极作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从整体上来看,高校红色档案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存在着变动性,从相对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它除了指向一般所认为的革命档案之外,还可包括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服务于党的建设、推进科技发展、传播红色正能量的精神及物质载体的总和[1]。

1 高校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1 价值认知片面化,深度挖掘和开发较少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对红色档案的价值存在着认知上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他们对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只停留在文献参考的层面,致使一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源被束之高阁,闲置浪费。由于存在着认识的片面性,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对广泛收集的红色档案,主要以整理保管和常规检索编研为主,工作方式方法上一直存在“重藏轻用、重资轻管”的现象,而对红色档案相关理论和精神较少开展深度挖掘与研究。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更是束缚了红色档案更广的功能拓展。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档案,除了有文献参考的价值之外,至少还有反映历史真相、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等作用,前者是历史场景的再现复原,中者和后者则是它对现实的巨大推动、凝聚力量。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应努力使“死”的红色档案,转变成为“活”的红色档案,深度挖掘和开发它“介入”(萨特语)、变革现实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问题的关键点,不只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

1.2 红色资源碎片化,共建共享不充分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互通,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集中管理、资源整合及便捷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现有档案管理体制来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太健全,具体表现如下:单个红色档案形成单位,未极尽所能发挥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相关资料,为社会进步、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成才服务;单个红色档案信息数据库未建立,或建立起来尚未完善,因此在片区之内,不同单位之间的互动交流没有得到强化,建立红色档案联盟,实现数据库之间的资源共享,更是困难重重;最后是未能积极谋划,争取国家、省市资源的支持,从而也不能将片区链接起来,编织成为覆盖地区乃至全国的巨大的资源共享之网,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

1.3 开发方式老套化,感同身受效果欠佳

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办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弘扬红色文化、提升思政教育效率的重要路径。高校红色档案题材相当丰富,但建设与开发方式趋老套化,多以展览、查阅为主,较少深入提炼独特的、真实的素材,使之用于创作歌剧、主题影视剧、专题纪录片等作品。再者档案资料展览内容以文字、图片居多,音频视频不足,极少能借助现代数字技术让档案发声,让历史情景再现,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红色档案资源展览,多以陈列室展示,未利用现代信息环境,向网络拓展档案展览空间。如此一来,受众者难以真切感受时代脉搏、体悟人物思想,教育难以深入人心。简单来说,就是以往的开发方式,以静态、单一、视觉为主,未能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将静态转为动态,由单一变为多样,把视觉转为全身心融入,这极大地弱化了它应有的育人效果。

1.4 受众范围有限化,长效发展目标不明

高校红色档案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群体,具有特定性和局限性,其中高校师生组织参观学习、专题教育学习的人数,一般会占访问总量的90%以上,自主前往参观学习的人数较少,受众的单一和群体性观念淡漠,使得红色档案资源难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社会群众。服务范围较小,仅仅局限在高校里面,并且是停留在表象与浅层化阶段,没有深入研究红色档案资源育人规律,积极推动其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释放红色档案资源育人价值。服务群体相对单一,多数只是高校师生,“象牙塔”之外更广泛的群体并没有触及,没有将红色档案资源转变为党史学习“活教材”,积极宣传使其进家庭、进社区、进社会,拓宽红色档案资源的服务群体。它的服务成效未突显,未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功能,实现红色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此的特定性与局限性,影响了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当今个性化定制在各行各业普及,利用者和参观者对所需的档案信息产生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这是当前红色档案建设无法提供的,这势必影响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

2 高校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路径

2.1 解放思想,学术研究融入红色档案资源建设

学术研究融入,促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是档案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趋势。档案工作者思维方式普遍趋向于保守,档案的特殊性,是致其保守的根源[2]。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档案工作者除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外,还要与时俱进,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接受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等各种新事物,并适应新环境变化,开拓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如此转机业已出现。目前很多高校已设立校级特色科研项目,开展校史和红色专题研究,如岭南师范学院设立“历史发展进程及精神谱系研究”“红色校史资源挖掘与文化传承研究”校史专项研究,并给予5—10万元/项的经费资助。从档案工作者来看,解放思想,借鉴其他学科、行业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能极大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同时,加大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多平台、多途径地为学术研究提供深刻、全面、清晰的档案资料,能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学术研究者来看,丰富且充盈的档案资料是学术研究的“精神食粮”,也是开展红色档案研究的动力源泉。档案工作者与学术研究者要密切配合,既要坚持按章程和程序办事,做到档案资料的规范严谨,规避各类风险,又要深入研究档案资料,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更好地开发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考究价值的红色文化产品。

2.2 协同合作,多元主体参与红色档案资源建设

协同合作就是齐心协力,共同工作。高校红色档案资源整合和开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依托单一主体之力,工作开展起来会比较困难,为此需拥有多元主体统一的思想,凝心聚力,共同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协同合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管理协同。为确保红色档案共建共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高校应健全和完善档案共建共享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管理办法,对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档案资源共享共建与信息安全等作出具体规定,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行稳致远[3]。二是资源协同。联合开发主体,不断整合档案资料,并对档案的原始资料与现行收集的资料进行科学整合,保证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性,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使教育主体合力最大化。三是标准协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涉及面广、数据复杂,高校要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需在管理、业务和技术等层面形成统一规范标准,才能有效避免各档案拥有主体的信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信息孤岛等现象的发生。协同合作的成功案例,是上海海洋大学为迎接6月8日世界海洋日、6月9日国际档案日,联合全国7所涉海高校,共同举办“视觉档案·逐梦海洋——海洋高校档案里的红色故事”主题展。此次展览,各涉海高校合作共展,同台亮相,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存史、育人、资教”的新功能、新途径、新方法,为大学精神传承和弘扬添砖加瓦,树立了典范。

2.3 优化服务,创新教育方式展现红色档案信息资源

时代进步和数字技术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表现形式,带来了文化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使教育走向生活化、个性化、科学化。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档案的静态呆板利用将逐步退出时代舞台,动态可视化展现成为大众所需[4]。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顺势而为,创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数字人文教育渗透力和凝聚力。其一,体现生活化。以真实为基础,扎实史料,客观正确评价红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和重要事件,用写实、鲜活的创作基调,塑造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让英雄人物“平民化”“接地气”,契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内心感受。其二,注重个性化。针对求新求变的大学生群体,结合马斯洛审美需求理念,以舞台剧、歌剧、纪录片等形式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以贴近人性和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内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而外化于行。譬如同济大学原创校史舞台剧《同舟共济》、上海大学原创话剧《红色学府》等[5],这种以艺术的方式对红色档案史料进行深挖和再现,创新了红色文化的教育方式,使得红色精神教育入心入脑,效果颇佳。其三,强调科学化。档案工作者要在“服务”二字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让沉寂的档案主动走出深闺,积极“用档发声,用档说话”,展现高校风雨兼程的革命史、奋斗史,同时让档案真正“活起来”“亮起来”,用档案的魅力提升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总之,高校红色教育要取得实效,只有满足教育对象的现实生活需求,才能使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人的自主性,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2.4 多方拓展,传播推广盘活红色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管理部门要肩负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多形式、多载体地拓展宣传渠道,用好用活红色档案信息资源,讲好档案背后每一个红色故事,更好地推动红色档案事业发展,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在传播推广的过程中做到:一是走精品开发之路。高校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承载着的特殊文化,它为地方区域文化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高校档案文化作品很多,但文化精品不多,要不断地对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定位,开发出档案文化精品、文化名片,提高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如岭南师范学院校地合作成果陈瑸廉政史迹展览馆,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廉政建设工作部署的一大举措,成为雷州市和湛江市乃至广东省重要的廉政文化教育平台。二是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之路。经济价值是资源的重要属性,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依托红色档案资源,并与当地的革命遗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元素相整合,开发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并产生叠加效应,进一步宣传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提升学校与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如厦门大学旅游文化纪念品、浙江大学120周年纪念徽章等。三是走网络传播之路。互联网是盘活高校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场域,也是激活和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窗口[6]。档案管理部门要培养新技术新媒介的思维,善于运用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交媒体,以及手机App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传播红色档案资源,促进双向互动交流。还要拥有“互联网+”思维,使得互联网与红色档案相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特点,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将讲好的地方特色红色档案资源故事传播至世界每一个角落。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红色是什么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