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助推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优势、困境和策略
2021-11-26朱国康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朱国康/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档案局“存量电子化,增量数字化”等战略引导下,建设数字档案馆已成为我国档案馆转型趋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通过省级及以上档案主管部门认证的数字档案馆已有323个[1],同时在数字档案资源体量上实现高速增长。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资源管理、利用需求,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数字档案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和管理[2]。数字档案馆打破了实体档案馆的时空限制,能够更高效、便捷地服务查档用户。高质量发展是档案事业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2020年,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做了《推动档案事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迈出坚实步伐》[3]的报告。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4]中,“高质量发展”被6次提及。档案事业强调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体现在高水平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中提到四个“好”和两个“服务”[5]。同时,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突出高效率、强安全和可持久性的档案业务模式,其中高效率指数字档案馆依托新技术,提高档案收、管、存和用的效率;强安全指数字档案馆能够配上数字时代安全需要,建设数字档案可信任、可监管的强安全体系;可持续指数字档案馆创新、健康和生命力强的数字档案业务生态模式。
数字档案馆建设初期以数据快速增长为主,但这并不是数字档案馆发展的目标,数字档案馆的重心是做好档案服务、辅助决策等,同时能够匹配上不同档案量级的数据安全。面对新的挑战,《“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推动数字档案馆建设优化升级”。当前,区块链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被合誉为“ABCD”的新兴科技。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2020年,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表示要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向智慧化方向发展[6]。区块链在数字档案馆中的业务融合已经开始探索,但是整个档案行业对区块链技术仍然处在观望阶段,需要对区块链在融合中的优缺点有清晰的认识,既要避免错失机遇,也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建设,有序引导区块链技术推动数字档案馆业务高质量发展。
2 区块链助推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它集成了非对称加密技术、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等技术,确保账本数据不可篡改。区块链技术本身也还在不断发展进化,尤其是在分布式存储、隐私计算、零知识证明和跨链技术等支撑下,区块链推动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
2.1 区块链有助于构建档案高可信环境
高可信环境可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攻击,同时降低数字档案风险和工作成本。对于数字档案馆而言,可信环境包括真实、完整、可读的档案数据,以及诚实、可靠的档案用户行为。数字档案与实体档案不同,数字档案更容易被复制、篡改或伪造。传统中心化档案管理系统中,采用权限管理模式的系统管理员具有数据增、删和改的完全控制权限,这种绝对控制权不仅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滋生管理员“权力寻租”等安全问题,而且网络攻击过程隐蔽,用户行为难以追溯。构建安全可信环境是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区块链被誉为信任机器[7],在构建高可信环境上优势显著。首先,区块链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在共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保障下,系统中每个节点都留存有完整的账本数据,且任何节点都没有可能单方面完成对区块链账本数据进行篡改,任何区块链节点都只能在共识算法的框架下活动。其次,区块链系统中的账本数据公开透明,系统节点或者用户都能够对账本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可信性进行验证,区块链系统中任何攻击区块链账本的行为需要在共识机制下完成半数以上节点的账本数据修改,攻击成本极高,同时区块链系统支持快速发现和警报机制,因而,攻击的成功概率是极低的。最后,区块链技术还支持智能合约,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是能够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用户对档案数据的操作。账本数据都按时间序列先后排列,恶意行为可以被及时发现和追溯,任何违背信用的人员都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由此激励参与数字档案管理的用户主动构建诚信的数字档案生态,推动数字档案业务高质量发展。
2.2 区块链有助于推动档案数据共建共享
数字档案馆仍然面临着数据孤岛问题,而且档案数据体量和复杂性远大于传统档案馆。从技术角度分析,实现档案系统层面的数据对接已经不是难题,根源是数据背后的利益问题,有研究认为数据孤岛是多方零和博弈的必然结果[8]。换言之,档案数据孤岛现象与档案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密不可分,那么只有在档案数据利益相关者之间找到信任桥梁才能根本性推动档案数据共建共享。
从技术层面,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技术特点能够更加有效的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共建共享,即让数据生产者放心参与档案资源库共建,又能规避数据利用者对档案资源的无序共享。从共识层面,共识机制不仅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也是推动档案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的核心,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推动从资源共建共享转向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基于区块链建立新型的信任关系,将档案数据构建得更加公开透明,消除档案数据共建共享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区块链系统能够明确档案数据协同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支持将权利和义务写入到智能合约的程序中,确保合约条款都能够得到不可撤销的执行。另外,设计智能合约激励数字档案参与者重视档案资源建设,明确档案利用者的责任条款,系统支持构建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如,给予贡献多共享少者更多的档案服务利益回馈,给予贡献少共享多者一定成本惩罚机制,进而平衡档案数据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利益,逐渐实现博弈模型中的均衡。
2.3 区块链有助于提供安全高效的档案服务
高效便捷是档案服务的主旋律,在“最多跑一次”等政策指导下,数字档案馆需要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机制。当前,数字档案馆探索的电子签章在线服务、远程查档服务、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等都是高效率解决方案,但是面对复杂的用户群体和完全开放的互联网,现行方案还存在风险和漏洞。如,电子签章在线服务、远程查档服务的用户身份验证问题,以及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的档案数据跨馆授权问题等。这些安全因素制约了数字档案馆全面开展远程、跨馆的高效服务机制。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化解各类风险,构建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在数字档案馆联盟成员之间建设区块链系统,可以在不同数字档案馆之间,在数字档案馆与用户之间建立新型信任关系,那么查档用户选择异地代办查阅档案或者远程在线查档服务都更有安全保障。其次,数字档案馆可以在联盟链中设计实现安全验证的智能合约,将用户提供的身份材料进行区块链存证,确保用户查阅信息不可篡改或伪造,为可能发现的侵权风险提供证据,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档案服务。再次,通过区块链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不同城市的数字档案馆构建跨馆、跨地域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服务,有助于数字档案馆实现更快速、便捷的数据安全长久保存。
2.4 区块链有助于实现档案高可靠监管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实现数字档案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是高质量数字档案馆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容量不断增加,档案资源大数据趋势愈加明显,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档案的安全策略强调“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要做好数字档案安全监管和防治工作,必须能够发现潜在的威胁,同时提升攻击者的难度和攻击成本。
区块链的可追溯和防篡改等特征有助于对数字档案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全过程数据上链存证,保障档案系统操作标准规范。区块链系统强化数字档案的监管,不仅对数字档案数据进行上链存证,而且对数字档案的录入、整理、移交归档、查阅利用等全部操作流程形成的记录也进行上链存证。二是完善事后信息溯源,确保风险可追溯。基于区块链系统降低事后信息溯源的成本,通过对风险因素取证,进一步提升数字档案馆的风险防范和监管能力。三是利用智能合约实现智能预警和智能决策,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引入智能合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减少恶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安全风险。将数字档案馆的相关安全指标上链,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一旦安全指标出现警戒值,通过设计正确的应急方案,借助智能合约等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监管和应对机制。
3 区块链助推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虽然区块链技术对促进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极具优势,但是“区块链+数字档案馆”还存在融合初期,要快速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不容易,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将会阻碍未来数字档案馆的高质量发展。
3.1 区块链技术的认识误区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技术一直饱受争议,档案行业对区块链技术争议主要有两个方面认识误区:一是区块链技术不适合数字档案业务的观点。有研究认为,区块链技术下的节点就应该是公链模式,采用完全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节点可以自由进出,联盟链和私有链的架构不属于区块链场景。另外,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去中心化”和“自治性”思想与传统的中心化管理思想背离,区块链技术对数字档案业务的发展可有可无,甚至弊大于利,因此存在部分档案工作者认为区块链技术与数字档案业务的融合不可行[9]。二是对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特征的误解。技术上,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可能比传统的中心化管理系统低效,不过区块链在共识上的不断创新正在解决这种低效率的情况。另外就是区块链技术账本绝对安全问题,实际上区块链账本并无绝对安全,即使是公认的安全性最高的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发生过硬分叉,区块链账本也存在被攻击的风险,尤其是针对共识算法的攻击,区块链系统一旦被攻击成功,将造成分叉。
3.2 区块链政策制度缺失
从政策制度上分析,面对区块链这项新兴的前沿技术,档案行业明显缺少法规制度、行业标准和指导文件。首先,档案事业顶层规划设计中缺少区块链的政策规划性文件。相比区块链在司法、金融和版权等行业,档案行业明显缺少政策和顶层设计,进而也缺少“数字档案+区块链”融合发展的样板案例,在中办发布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全文中未明确提及“区块链”,这些政策缺少将不利于区块链对数字档案馆的业务融合。其次,区块链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是有差异的,发布“白皮书”通常是行业的指导性文件,但是数字档案馆还没有《区块链发展白皮书》,另外档案相关标准文件中也缺少区块链内容,总体来说档案行业还缺少指导性文件。再者,缺少区块链下的档案数据保护和利用制度。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就明确了区块链证据的采信问题,区块链存证可以保证上链之后的数据不可篡改,但是区块链存证是否能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是问题[10]。最后,缺少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算法等技术监管类的规则制度。智能合约上线自动运行,具有不可撤销和更改的特征,而数字档案智能合约的审核缺少相关监管制度。
3.3 区块链多方参与共识难题
区块链核心是共识机制,但不同档案馆对区块链的认识维度和投入力度是不一样的,多方参与下构建稳定且可持续的共识机制难度较大。首先,数字档案馆在融合区块链建设的共识节点选择难题。区块链中不同节点承担不同角色,多方参与的共识机制关键要解决好权益分配难题,解决好不同节点的利益分配,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其次,区块链多方共识下的账本孤岛问题。每个档案联盟链下的区块链账本都是相互独立的,天然的具有账本数据孤岛问题,跨链技术是其他行业解决好账本孤岛问题的常见办法,但是跨链技术涉及更大范围的共识机制,还将延展出新的数据安全问题。最后,数字档案确权存证和节点权益责任问题。真实可信的区块链系统中需要数据的不可篡改、真实可信,但是数据在存证之前需要对真实可信进行验证,确保上链的档案数据正确。但是,验证档案数据进入数字档案馆是明显的线下行为,如何避免入库数据造假的危害已经超越了现在的区块链的技术范畴,当然这个难题在其他行业也存在。
3.4 区块链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人才是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区块链技术人才会成为数字档案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方面,区块链是新兴技术,区块链企业的初代技术人员几乎都是从互联网行业转型而来,整个行业人才缺口巨大,2020年Gartner预测中国区块链人才缺口将达75万以上,《2020区块链产业应用与人才培养报告》显示区块链技术人才的缺口是多方面因素叠加,包括政策、技术标准、培养周期等,这些因素短时间不能完全解决,短期技术人才短缺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档案行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相对很多行业就更为匮乏,人才转型难度大。此外,研究显示我国档案馆的青年档案工作者人数在逐年减少,呈现新生力量匮乏的局面,专业技术队伍不足困境非常突出[11]。
4 区块链技术助推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面对“区块链+数字档案”融合中的各类困难,要正确认识区块链技术优缺点,探索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对标区块链融合发展突出的行业,提出有助于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4.1 建立共识,主动拥抱区块链技术融合
首先,档案馆要建立共识,主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数字档案馆建设中,也要对区块链价值达成共识,肯定区块链技术在解决大规模档案数据的收集、管理、存储和利用等问题上价值潜力巨大,避免犹豫观望,片面认识区块链特有的“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和“可追溯”等特性,贻误发展机遇。要深刻认识到区块链对数字档案业务意义重大[12],主动拥抱区块链技术,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业务中的价值和方案。其次,构建数字档案馆的业务联盟或者不同城市数字档案馆之间建立的跨区域档案联盟之间应该在线下主动达成基础共识,并尝试搭建以各数字档案馆为节点的联盟链系统。最后,要研究适合数字档案业务的区块链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核心,共识机制不仅决定了区块链系统高效运行,区块链现有的共识机制多种多样,每个行业都会根据特色改良传统的共识机制,数字档案馆需要对共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共识机制,推动数字档案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形成长久的数字档案业务生态。
4.2 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引导高质量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进行政策引导很重要,要逐步引导区块链技术助推数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首先,从数字档案馆的整体规划上明确“区块链+数字档案馆”融合发展模式,按步骤分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技术融合发展。同时从国家和省市层级提出“区块链+数字档案馆”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政策,协同行业领军的企业或者数字档案馆,牵头制定融合发展白皮书,改进现有的数字档案馆制度,形成良好的引导示范,避免一哄而上形成档案区块链账本孤岛。其次,要对区块链融合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管,档案协会要依托协会优势主动发起数字档案馆区块链联盟,明确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细则。现实中部分数字档案馆并不具备建设区块链的条件,盲目建设可能适得其反。对在建设或者已建成的区块链平台进行监管,尤其是对节点数较少的联盟链和私有链,要避免披着区块链技术“外衣”。最后,注重高质量发展评估,建立高质量样板数字档案馆。要清楚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区块链都绝对安全可靠,任何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都有被攻击的概率,一旦被攻击成功,区块链通常需要进行硬分叉来解决,而硬分叉将对信用体系造成严重伤害。建设“区块链+数字档案馆”融合发展的质量评估标准和制度办法,强化不同数字档案馆联盟链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以链治链”,从而取长补短,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态势。
4.3 注重内涵,精心打造样板区块链平台
当前数字档案馆明显缺少样板区块链平台,其实纵观我们国家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历程,早期构建了深圳和青岛两个数字档案馆的典型样板,“头雁效应”非常明显,对比区块链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发展,区块链样板平台同样效益明显。样板平台不仅能够给发挥宣传示范效应,还有助于辅助改进或创建新型融合模式。构建区块链系统平台并不是改良传统中心化的管理系统,而是推陈出新,重新构建符合档案馆需要的区块链平台,在建设区块链系统过程中要注重内涵。首先,确定参与的数字档案馆要进行线下磋商,深入讨论参与的数字档案馆各相关节点数和节点权益,构建区块链系统的基础模块,逐步建立起稳固档案业务联盟;然后,设计满足数字档案业务需求的各类智能合约,构建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跨馆出证的档案数据远程服务,采用隐私计算模型解决隐私数据在多方协同中的安全传输,创新性引入跨链机制和锚定机制;再次,做好区块链样板平台的测评,逐步推出区块链平台标准方案,加大宣传,实现从样板平台向全国数字档案馆推广;最后,做好样板平台的可持续性建设,同时优化机制实现高质量融合,实现不断引领发展。
4.4 以人为本,培育档案行业区块链人才
人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培育能够持续创新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数字档案事业才能做到长久、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数字档案馆应该软硬兼具,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要摆在首要位置,要优先做好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强调档案业务转型过程中的档案人员观念优先转型,只有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才能产生出不落后于时代的生产力。如,增强档案人“跳出档案看档案”的意识,增加区块链融合行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对档案人进行区块链知识技能培训,跨行业的知识交流,尤其是档案馆的领导队伍意识转变培训教育。其次,要做好区块链技术人才引进工作,要从区块链发展良好的行业引进优秀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充实数字档案馆的人才队伍,做好知识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人才能够引入的同时,强化档案馆的留人机制。最后,要坚持开放的人才策略,做好人才建设服务,强化责任担当,善于借助第三方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和信息人才队伍,切实做到人才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