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乐团日常排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11-26付旭东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付旭东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艺术团体的建设离不开校内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校园艺术团建设过程中,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高校管乐团建设不断发展,甚至一些高校管乐团走出国门,在国外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教师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建设管乐团的系统理论。但是,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校管乐团建设不断发展是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几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管乐团日常排练的质量[1]。
一、管乐团排练中现存的问题
(一)管乐团各声部人员不稳固
管乐团队伍中,高年级学生是主力军,因为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基础训练,吹奏技能、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表现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经验也更丰富。在乐团日常管理中,主要管理人员也是高年级学生,也就是说管乐团的训练和管理中,高年级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年末,毕业生离校后,管乐团需要挑选新生以补足乐团缺失的成员,乐团管理层也需要提高管理能力。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乐团学生数量、各声部人员不固定。每届新成员的音乐素养都有差异,这对乐团的日常训练和演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新成员个人演奏能力和多声部的感悟能力,做好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接,对管乐团的建设十分重要。
(二)学生的音乐素质不一
学生在基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水平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有的学生在小学就接受过规范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和器乐基础训练,但是更多的学生只是对管乐团感兴趣,才选择参与管乐团活动,对于管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大致了解一点,但不具备表演能力,也没有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另外,不同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对新乐曲学习很快,所吹奏声部的节奏、节拍、乐句鲜明,旋律流畅,有的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基本掌握这些音乐表现的要素,这使乐团在表演乐曲选择上受到制约,只能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高校管乐团建设主要以学生自主组织、管理为主,教师主要进行辅导。学生自主组织就难免出现训练安排不合理、学生训练热情不高、学习任务不科学的问题。通常,教师还需要担任其他的教学管理工作,所以,教师和学生的训练时间经常很难协调,这进一步阻碍了管乐团训练质量的提高[2]。
二、管乐团排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均匀分配人员
为保证各声部之间音量和音色统一,管乐团应将所有声部的编配和乐器演奏具体人员的数目都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学校在分配班级时可重点参考,最好将学生均匀分配在各个年级中。高校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不一样,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也不同,一年级学生经过一至两年的锻炼可以成为乐团在表演和管理上的主力。建设管乐团时,学生管理团队和指导教师需要重视不同年级学生经验的传递,可让高年级学生采取一带一的方式,迅速提高低年级新生基础吹奏能力,不断培养新成员。分配人员时,管乐团应在数量和乐器类型上做到各个年级间均匀分配,以减少管乐团表演活动受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的影响。在遴选新成员时,教师和学生干部应一起面试和审查,以提高招纳人员的质量。
管乐团的表现需要不同声部之间的完美配合,各个声部需要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在招纳新成员时,重点考查学生拟担任所吹奏的乐器和声部。此外,教师在遴选人员时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声部位置,有利于学生吹奏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管乐团训练的积极性。
(二)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管乐团的管理制度对管乐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班级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管乐团组成人员分散,指导教师通常只负责指导学生演奏,不直接参与管乐团日常管理,师生联系不紧密。如果没有一整套管理章程,乐团平时的训练就无法保证。管乐团作为一个跨年级的校园课余艺术团体,需要协同校学生处、教务处共同制订管理章程,将每位学生在乐团的实践行为和学分等管理措施挂钩。
管乐团在管理制度中,需要融合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乐团纪律、出勤状况、组织模式、训练安排、激励制度、参加和退出机制、乐器爱护原则、乐谱整理制度和发放制度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管乐排练和演出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的管乐团指导教师通常由音乐教师兼任,教师的本职教学和研究任务比较繁重,兼任管乐团指导教师可能会出现精力不足的问题,不能给乐团提供有效的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将校外专业演奏团队引入学校。校企合作下,教师队伍更加庞大,每位教师的专业和表演经验、技巧都不同,庞大的师资团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有益的影响和辅导。利用校外专业表演人员的力量,教师可以在专业能力上得到更好地提升,可以和校外表演人员交流表演经验,将专业表演人员的现场音乐表演技巧引入学校。这样乐团可以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使师资队伍得到实质性的壮大。
(四)构建合理的训练计划
1.构建好训练框架
管乐团必须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才会有所发展,因此,在每个学期初期,指导教师最好先构建训练框架。训练最好有固定教室或者其他固定地点,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在固定地点进行训练,一般以每周二至三次,每次两节课为宜,最好每次训练时将训练目标讲清楚,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训练曲目的难度应该循序渐进,以在学生群体中受欢迎或者经典曲目为宜。乐团整体具有一定演奏能力后,再对所演奏曲目的节奏、节拍、强弱、音色、速度、力度及乐曲风格、乐段之间情绪对比等方面逐步进行提升。
日常训练可以聘请一些有经验、演奏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或演奏员进行指导。乐团在训练时应该将练、赏结合,比如,学生练习时间长了会产生疲劳感,各声部指导教师可以为乐团学生演奏所排曲目或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让学生作为欣赏者坐在指导教师旁边进行欣赏、观摩、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表演完毕后,指导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演奏中的问题。指导教师可以分别演奏同一首乐曲中的各个声部,也可以合奏,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声部的音响,感悟多声部之间的异同,提升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升管乐团训练的水平,让学生根据目标进行针对化训练。
2.加强吹奏口型及呼吸训练
管乐演奏中,口型和呼吸训练是决定演奏能力的关键因素,高校管乐团在训练中应重视新队员的口型和呼吸训练。管乐团初期阶段的任务目标就是对每位学员进行吹奏口型、呼吸的训练。通过规范、有效的反复练习,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吹奏口型和呼吸方法。如果初学的队员一开始就养成错误的口型和呼吸习惯,后期的演奏能力、音乐表现力就会受到极大影响,整个管乐团的发展也会随之受限。
3.注重音准训练
对于管乐团音响的效果来说,音准控制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影响演奏效果的首要因素。管乐受乐器本身打孔,演奏者嘴型、气息,乐器部分配件长度种种细节的影响,音准实属复杂。管乐团的指挥、演奏者都需要注重音准问题,音准主要通过校音器校对来达到准度。
4.强化训练管乐团各声部节奏的统一
除了口型、呼吸、音准训练外,节奏训练也是合奏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在训练时,起拍点首先要保持一致,倘若起拍点不统一,后续的节奏便不能保证。其次,应该逐渐训练学生对音乐速度的敏感度,音乐速度发生变化时,学生应该有相同的步调与反应。针对密度相对较大的节奏,队员在训练时可以先进行慢速训练,熟悉节拍变化后逐渐加速。通过不同节拍、节奏的反复训练,队员对各种音乐演奏的节奏感形成了一定的把控力,再加上和同伴的磨合,在整体合奏时,会对乐曲节奏有清晰的认识,音乐表现力也会不断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校管乐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机会,将校园文化打造得更加生动、活泼,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管乐团在日常训练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指导教师认真总结,为管乐团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管乐训练顺利进行。提升管乐团排练质量不仅需要指导教师、乐团管理组织及乐团成员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学校领导给予一定支持。此外,提高学校、家长对管乐的关注度,对提升管乐团建设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管乐团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演奏的趣味性,从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因此,管乐团建设应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