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歌剧《沂蒙山》靠什么打动人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19期
关键词:沂蒙山海棠歌剧

杨 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优秀的文艺创作,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对于文艺工作者振奋民族精神,歌颂时代和人民提供了宝贵源泉。歌剧《沂蒙山》是当代民族歌剧的优秀作品,不仅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使用了独特的歌剧表现形式,而且运用歌剧记录了民族抗争的历史,对于凝聚精神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有重要价值。本文探析歌剧《沂蒙山》打动人的根本原因,总结中国现代歌剧创作策略,为繁荣民族歌剧事业添砖加瓦。

一、民族歌剧《沂蒙山》是时代呼唤的艺术精品

(一)主题宏大——谱写了伟大的时代精神

时代需要伟大的文艺作品,需要借助文艺精品讴歌时代精神,引领社会发展的脚步。可以说文艺精品是服务时代发展的重要元素,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文艺精品。随着文化艺术的本土化热潮的兴起,中西方艺术形式的深度融合,我国借助西方艺术形式塑造了许多革命化、本土化的文艺精品。歌剧《沂蒙山》以沂蒙精神作为支柱,运用歌剧的形式描绘了沂蒙群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伟大胜利做出的贡献,全景式、具象化的展示了当时的历史画卷,具有极强的真实感,每个故事都具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展示了革命老区光荣传统,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激励和感动了当代中国人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高潮迭起——深刻地演绎了时代浪潮

歌剧《沂蒙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多个故事展现了沂蒙地区军民团结和无畏牺牲的史实故事,它既是抗日军民的图鉴,又使得每个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多角度地续写了红色文化基因。歌剧《沂蒙山》以抗战为背景,以大青山突围和渊子崖战役为素材,引入了“渊子崖”村抗日军民的故事,塑造了村姑海棠这一核心人物,并且同步塑造了林生、夏荷和孙九龙等诸多人物,从不同层面讲述了中国军民牺牲小我、保卫国家的伟大精神。该剧的创作采用逐层深入的推进方法,重视引领观众形成深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通过林生告别怀孕的海棠赶赴战场为保护村民与敌人同归于尽,孙九龙帮助受伤的八路军躲藏并替他赴死,海棠为保护女八路军夏荷的女儿让自己的儿子小山子被敌人杀害,极富戏剧冲突性,剧情跌宕起伏,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并且通过多个故事塑造了海棠的成长过程。歌剧《沂蒙山》通过宏大的作品结构,以六幕戏剧展示了戏剧矛盾冲突,运用影视化的叙事方式突显了中国军民舍生忘死的担当,重点描绘了在生死抉择时舍生忘死的选择,展示了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品格,是当时代民族精神的写照,在连贯的结构中突显了军民鱼水情这一主旨。

(三)旋律动听——民族音乐谱写时代礼赞

歌剧更适宜呈现宏大的历史主题,融入民族元素的歌剧作品更适宜表现独特的民族情感。歌剧《沂蒙山》的成功不仅在于题材感人,更重要的是运用我国传统音乐的形式讲述了这个故事,在作品中融入了沂蒙文化,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质。首先,作品融入了沂蒙山小调,充分的运用民歌元素,通过新的编配方式提高了作品的活力,借助竹笛、唢呐、琵琶等民族特色鲜明的乐器提升了作品的气势,并且在磅礴的基调中融入温婉元素,使歌剧作品更具有表现力。

二、民族歌剧《沂蒙山》打动人的艺术因素分析

(一)情节曲折、不落俗套,胜在内容朴实无华

歌剧《沂蒙山》吸引观众的原因不仅是其展示了民族抗争史,更重要的是成功借助戏剧手法表现了这个严肃的主题,借助曲折的情节和不落俗套的故事编排让观众生动的走进了那个时代,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客观来讲,虽然歌剧《沂蒙山》的主题较为严肃,结构宏大,需要表现时代的大主题。但是剧本内容具有朴实无华的特征,创作团队运用曲折的情节和不落俗套的剧情演绎方式将多个小故事串联起来,生动地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首先,作品以抗日为大主题,以渊子崖村中人物海棠串联起多个故事,力求做到刻画的每个人物都形象丰满,强调故事情节曲折又符合一定逻辑,保持了剧本的真实性。其次,剧本紧紧围绕军爱民和民拥军构建故事线索,不仅展示了性格豪爽、坚韧勇敢的海棠形象,以及成功刻画了之青梅竹马的小伙子林生,保护八路军的孙九龙,以及性格温柔善良的夏荷等等人物。第三,剧本的戏剧冲突明晰,这为演员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巨大空间,虽然主人公海棠的身份不断变化,时而是妻子,时而是母亲,时而是拥军队长,但始终是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人物设置具有合情合理和情真意切的特征。

(二)中西融合、唱段精彩,音乐设计独到新颖

歌剧艺术是通过音乐打动人的艺术,音乐是歌剧的灵魂。歌剧《沂蒙山》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入了民族音乐,实现了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深入融合,借助耳熟能详的音乐素材展示了英雄人物形象。歌剧《沂蒙山》不仅重视对人物形象精雕细琢,而且注重根据故事场景和人物情感使用不同的音乐素材,这有助于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角色情感。首先,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型歌剧,它融入了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独特的音乐元素,基于山东的地方小曲、鼓吹、地方曲牌来展示不同的情节,完美地做到了或悠扬、或悲壮、或活泼,成就了《沂蒙山》舞台音乐特色,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抓住了观众内心。其次,歌剧《沂蒙山》节奏舒缓,具有浓郁的山东味,音乐抑扬顿挫,无论是序曲、间奏、幕间曲或谢幕都让人感受到革命情怀。例如,《沂蒙山小调》的运用保持民歌的特征,同时做到与剧中人物和剧情相得益彰,剧中的《赶牛山》、《我的家乡沂蒙山》等具有民族音乐元素的唱段出现在歌剧的重要节点上,保持了情节演进流畅性,而且构建了独特的音乐情感氛围。第三,歌剧艺术的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常常采用对唱、轮唱、独唱、合唱等形式。保证了演唱形式适应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的需要,做到合理穿插使用多种演唱形式。而且在每两个分曲之间还在使用了过渡作用的器乐曲,优化歌剧结构同时给予观众更好的视听感受。第四,歌剧《沂蒙山》着重采用了重唱和对唱的形式。重唱可以更好的表现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表现他们的共同情感。歌剧《沂蒙山》有五处重唱曲,其中有表现夫妻情的《等着我,亲爱的人》,表现军民情的唱段《感谢亲人子弟兵》。这些词曲创作不局限于特定的场景,音乐旋律虽然简约不简单,但是表达了浓厚的革命情感。虽然对唱曲的占比不高,但是很好地补充了独唱与重唱,有助于剧情的紧密衔接,例如,孙九龙和林生对唱《你要让她幸福一生》是全剧第一个对唱,孙九龙短短四句就交待了海棠身世,并且交待了海棠与林生等人之间的关系,表达方式较为巧妙,为剧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歌剧《沂蒙山》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了以音乐为核心的创作模式,作品重视根据音乐来确定剧中人物关系和人物演唱风格。《沂蒙山》主要以民族唱法演唱40余个唱段,其中咏叹调11段,以音乐为核心的创作方式提高了作品艺术表现力。

(三)表演到位、观赏性强,彰显歌剧了新理念

优质的舞美设计也是歌剧《沂蒙山》打动人又一重要原因。本剧不仅剧本和音乐有亮点,而且舞美设计也抓住了观众的心弦,为本剧构建了良好的情景氛围。首先,作品中反复出现了山东元素,包括层峦叠嶂的高山,茅茨土阶的小屋,还有欢快的秧歌队,以及充分生活气息的山东快书等,这些元素都生动的呈现在舞台上。“山”是本剧舞美的核心,山在剧作中出现了36次不同的空间转换,发挥了烘托氛围与塑造人物重要作用。例如,怪石嶙峋的山呈现了压迫感,预示着一个动荡的年代。山也代表了坚韧精神,代表了坚忍不拔的艰苦奋斗精神。虽然布景对舞台表演空间占比不多,但是增强了整体演出效果。无论是自下向上的仰山巅,还是自前向后的窥山元,或是自近而远的平远望,山这一布景在作品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其次,作品还使用了丰富的灯光表现方法,通过舞台的变换和追光给演唱的二度创作留下了较大发挥空间,有助于观众融入剧情,可以列好的呈现舞台效果。例如,舞台主体具有清冷灰暗的特征,当林生与海棠在梦中相见时,舞台以梦幻的蓝色系为背景,谢幕时英雄们又从暖黄色的舞台灯光背景走出,寓意英雄们并没有离开,更让大家看到理想之光、希望之光,并且与主旋律《等着我,亲爱的人》相得益彰。舞美效果充分的融入了民族文化内涵,借助舞台道具描绘了独特的故事场景,在色彩上、道具上、灯光上都更完美的呈现了人物艺术形象,从而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烈的艺术震撼,给观众呈现了更加独特的视觉感受。

三、民族歌剧《沂蒙山》打动观众的深层次原因

(一)高度重视歌剧的一度创作

通过以上对歌剧《沂蒙山》艺术特色的分析总结了艺术层面作品打动人的原因,还要进一步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从民族歌剧原创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打动人的原因。歌剧在中国流传的时间不到百年,先后经历了引进、模仿、搬演和独创几个阶段,最终走了上探索民族元素与歌剧艺术表现形式融合的道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歌剧产业。国内有关民族歌剧的策划、推广与运营机制日渐完善,相关的剧本创作与商业运营也更加成熟。在国人对歌剧艺术较大欣赏需求,以及较为成熟的市场规模以后,创作团队具备了较强的市场意识,再加上有一定的广告宣传手段,因此得到了市场良好的回报。从民族歌剧发展历程来看,歌剧《沂蒙山》抓住了民族歌剧的发展趋势,符合民族歌剧发展趋势,在正确的创作核心引领下提高了作品质量。

(二)实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化

歌剧虽然是外来品,原产于意大利,流行于欧美,是与欧洲古典音乐和表演模式相匹配的表演方式。虽然不同国家对歌剧理解与表现方式不同,但是普遍的展示了人类有关爱情、人性等主题。中国歌剧在借鉴西方歌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创作融入其中。首先,民族歌剧与中国实际结合,实现了歌剧民族化,从而将歌剧变为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新时代的民族歌剧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实现了“洋为中用”,做到深刻认识了歌剧的本质特征,在策划和创作剧本时彰显了民族特色。其次,歌剧《沂蒙山》的民族化特点突出,采用了山东民歌旋律,无论是配器、板腔体思维等都加入了民间音乐元素。

(三)把握了红色歌剧艺术特点

近年来红色歌剧在中国当代歌剧创作中占比较高,红色歌剧更好的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并且有效推动了中国歌剧艺术创作的发展。当前,红色歌剧创作有着较大发展空间,其史诗般叙事情怀和感人至深的音乐创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域特色。一方面,歌剧中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直观地刻画了不朽的沂蒙精神,再现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真正实现了历史的艺术真实。重视增强戏剧性,即使是观众熟悉的题材也能展示别样风貌,因而抓住了观众的心弦。另一方面,歌剧《沂蒙山》最大限度的展示了地方音乐特色,使其成功的引领和把控了作品风格,满足了受众的欣赏需要,做到了对我国传统音乐进行衍生性的创作,提高了作品艺术表现力,满足了受众日益提高的欣赏需求。

结 语

民族歌剧《沂蒙山》剧情根据真实的故事改变,讲述了沂蒙山腹地军民相拥的故事,塑造了以海棠为主的众从英雄人物形象,揭示了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对中华民族抗战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对该故事都较为熟悉。其之所以打动人心的关键在于融入了独特的故事情节,使用了创新性的音乐表现手段,加强了人物关系的设计,以及优质的舞美设计使其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本质上反映出现代中国歌剧创作应当坚持民族化路线,坚持运用歌剧的形式弘扬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提高歌剧质量同时满足观众需求。■

猜你喜欢

沂蒙山海棠歌剧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海棠酒满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