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闻天的群众观解读

2021-11-26霍玉敏

关键词:张闻天官僚主义群众

霍玉敏,乔 玉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理论家,张闻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写作了大量反映其群众观的文章,如《论两条战线的斗争》(1930)、《学习领导群众的艺术》(1932)、《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1939)、《更多地关心群众的切身问题》(1940)、《人民群众是主人》(1971)以及《衡量党的路线政策的最高尺度》(1973)等,形成了对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群众观。

一、“领导就是服务”与尊重群众利益

对于党和群众的“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张闻天历来态度坚决,观点鲜明。“党是群众的领导者,而又是为群众服务的公仆,党要领导群众而又服侍群众。”[1]31-32在1969年发表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一文中,他更是创造性地提出:“领导就是服务,领导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1]494因此,张闻天一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始终尊重群众利益。

张闻天长期工作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领导岗位上,但共同点是,不管在哪一部门哪一岗位,都极其重视当时当地群众中的一切问题,也要求各级党部不能只做动员工作,还必须把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当作同样样重要的任务来完成。他说:“党要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不为他们今天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利益而奋斗,是不可能的。”[2]246党的方针政策必须急人民之所急,代表其利益诉求,方能有群众真正的爱戴和真心的拥护。张闻天对于那种把自身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党老爷”,还有那种“党官”等深恶痛绝,他认为党的领导组织就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仆,绝不应该只是“办差机关”或者“官僚机关”,“干部应该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给人民办事情,而不是企图骑在人民脖子上,胡作非为,称王称霸”[1]123。

张闻天政治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民利益至上。他指出,人民利益也就是党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努力、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革命战争的历史早已证明,之所以在那样残酷的斗争条件下,我们仍然能动员无数的群众投身于革命洪流,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时刻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关心并且解决了他们的切身问题。张闻天在他的不少文章如《更多的关心群众的切身问题》一文中,多次深情地表达了这样的内容:我们曾经在残酷的革命战争中让人民群众承受了“很多很重的负担”,那么,在党群关系方面,党必须也是必要的头等大事,就应该是给予人民群众“更多的关心”[3]26。1962年正是农村追求“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时期,有些地区出现了包产到户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张闻天首先关注的是对农民是否有利,并将之作为评判标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顾自己庐山会议已被罢官的处境,大胆向中央提出建议:国家应该有计划减少向农民征派、征购物资的数量和品种,允许农民出售剩余的农副产品,适当发挥集贸市场的作用,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生活。历史发展证明,张闻天的见解很具前瞻性。

张闻天的杰出之处还表现在,他能够把发展生产力与群众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强调,革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变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则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革命与发展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其实最终还是要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它只有这样一个目的,而不能有别的目的”[1]494。

在中央苏区时期,张闻天就主张首先必须尽量扩大苏维埃的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克服困难、改善人民生活。苏维埃政权应该成为千百万农民群众经济生活的组织者,要通过种子、肥料、耕牛、耕具的解决,荒田荒地的开辟,生产队的组织,对生产特别有成绩的农民的奖励,通过组织春耕夏耕以及秋收等运动来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提高。“(革命斗争)如果不是为了在经济上解放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不是如列宁所说的‘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不是为了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又是为了什么呢?”[1]488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一如既往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执政党,要想改善民众落后贫困的状况,就要最短时间发展并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国强而民富,民富而国强。“总之,测量我们工作的好坏,有成绩没成绩,只有一个尺码,这就是看对人民的利害如何。”[1]496相对于很多人的本末倒置,张闻天这种正确认识革命、发展生产和民生幸福关系的观点非常难能可贵。

二、“党群关系密不可分”与反对官僚主义

对于党群关系,张闻天指出,我们共产党就来自于群众中,并且在领导群众斗争中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党群关系密不可分。党如果脱离了群众,就一定要走向自己的反面,得不到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党是无法存续的。这里,他把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到了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

党要密切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有丰富的革命性和伟大的革命力量。对此,张闻天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见解。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就曾指出,千百万人民群众是我们最伟大理想的负担者,充分发动群众并依靠群众的力量和他们的德性,能够为我们提供最大的信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所以,共产党员要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终身的目标,甚至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5]409。在实际工作中,全党同志都应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及时听取群众的呼声,关心并及时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我们向群众提出革命的要求,更应满足群众向革命提出的要求,以此形成党和群众紧密的团结,“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4]80-81。1940年7月,张闻天在《更多地关心群众的切身问题》一文中指出,脱离群众,对于党、对于革命实是一个最大的危险,“每一件违反群众利益的举动,都必须给以最大的警觉与注意”[6]353。

张闻天还从具体方法上探索了如何密切党群关系。他认为,首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与深入离不开更多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主动发动群众参加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除了群众自己管理自己,还要经常性监督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其次,不能放弃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的规划来做,不能掉以轻心。第三,必须建立并长期坚持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如何联系群众呢?张闻天提出,干部要面对基层,要为官又为民,要定期到群众中进行蹲点、参加劳动,轮换学习和工作,到基层不能搞任何特殊化,工作和生活水平也必须向群众看齐。张闻天的这三种构想,现在看来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民主革命时期,张闻天就注意到了影响党群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并最早加以论述,那就是官僚主义的问题。张闻天是我党比较早就重视反官僚主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严厉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必须要“最严重地提出”的问题,“不关心群众的切身问题的党部与党员,同群众隔绝的官僚主义的党部与党员,是最坏的党部与党员”[4]81。张闻天称之为“党的最大耻辱”,号召全党必须行动起来,与这种同广大人民群众脱离甚至对立的官僚主义倾向“进行坚决无情的斗争”,“我们要拿出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公开地把错误揭发出来,彻底加以改正”[5]428。

张闻天在东北工作期间,从省委到地方历任了不同的职务。他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领导东北解放区的整党运动经历,对官僚主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批判,专门撰文对官僚主义的形成、发展、表现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大解剖”。之后的岁月里,张闻天多次就官僚主义问题发出警示,全党一定要警惕政府机关党员干部在取得胜利后产生的骄傲麻痹思想和腐化享乐倾向,尤其指出,和平环境下也绝不能脱离群众当凌驾于人民头上的官老爷,绝不能养成官僚主义的作风。

建国以后,张闻天在外交部门工作,但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直关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建国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当时也的确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党内滋长,这固然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渗透有关,也与对进一步肃清封建残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事实上也同当时民主制度不健全以及党成为执政党有极大的关系。张闻天清醒地认识到党群问题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如果不能有所警惕并加以防范,后果不堪设想。他指出,官僚主义作风在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愈发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并得以发展,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全党必须对这一严重问题给予高度警惕。

三、“群众是主人”与尊重群众实践

张闻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他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出发指出,中国共产党就是产生、发展并壮大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如果没有广大群众全心全意并自觉自愿的支持和拥护,单靠党自己,那就“一天也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2]24。“这些最平凡的人物(人民群众) ,就是真正的英雄,就是历史的创造者”[2]24。他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根本原因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力量”[1]587。人民群众的实践对于我党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必须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张闻天对群众实践的重视由来已久。他把群众实践作为衡量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最高尺度”,在1939年就明确提出了“群众的实践是测量党的领导之是否正确的最后标准”的观点。他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政策和路线的贯彻执行,应当“在群众实践中得到检讨与证明”,真正达到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目的,才能“改进党的领导,使党更好地为群众的利益服务”[1]475。即使在处境艰难的文革岁月中,他仍反复重申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只有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最后证明,才是检验正确与否的最高尺度。群众实践是标尺,有问题的就加以改正,不正确的就必须放弃,然后以新的实践经验“来重新采取新的决定”[4]32。这一观点与毛泽东在《实践论》提出的“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观点完全一致。

张闻天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不仅表现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也表现为人民是自己的解放者。人民大众的解放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是要实现这种领导,前提必须是党要紧紧团结人民大众,使他们能够接受并实行党的正确路线。总之,人民群众的解放是他们自己解放自己的斗争过程。在这里,张闻天阐明了这样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解放需要党的帮助,而党也必须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且在其方针路线被人民群众接受时,才能在人民群众的解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解放人民群众的最终决定力量还是人民群众自己。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不以人民救世主自居,把党作为人民解放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这反映了张闻天对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尊重。

在领导方法上,张闻天强调“自始至终都只能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1]490。他指出,党不但在制定路线的过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虚心向群众学习,依靠群众,热情欢迎群众的意见;在施行期间,即“到群众中去”时,更应该真正回到群众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接受实践的检验。他这样设想,一切的工作都不要离开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要不断吸取有益的群众实践经验,不断地向群众求教,及时修正和补充,如此不断连续集中、坚持下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

1969年10月,张闻天被遣送广东肇庆,在艰难处境中,他仍写出《人民群众是主人》一文,明确提出:“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群众是主人,党是勤务员。”[1]474可以看出,张闻天在党群关系方面的观点始终如一。他坚定地认为,人民群众需要共产党,归根结底是源于共产党能自始至终做到自觉为人民群众服务,源于共产党能把所有工作的重点都放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上[3]244。

四、“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与党的群众路线

张闻天特别强调要从组织制度上保证党的群众路线,尤其是在党已经成为执政党时,更要把坚持并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作为不脱离群众的“组织保证”。要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又要在正确指导下的继续发扬民主,“没有集中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群众路线”[1]478。群众路线是正确反映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根本路线,要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需要运用制度促进和捍卫,必须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建构与运行上体现并保障人民的主人地位。党员干部一定要用党和国家机关的民主集中制对群众路线的原则在组织上进行巩固,“这种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组织保证”[1]478。

事实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就内含着民主与集中的结合,张闻天用通俗的语言这样解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民主集中制:首先要以民主的形式落实“从群众中来”,我们要通过民主的讨论来集中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向群众学习,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各种意见,然后上升为党的政策和方针。之后,再“到群众中去”,充分发动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来“鉴定和批判”这些方针和政策,正确的要坚持,错误的要进行修正,不足的要进行补充,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把党的政策和方针变成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统一行为。

五、结语

通过对张闻天群众观的解读可以看出,张闻天同志的一生,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为人民立言立行,甘愿做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他在尊重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关系、群众和群众实践的定位以及如何保障群众路线的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真知灼见极具远见卓识,尤其是他的群众观,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的理论先导,是值得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张闻天官僚主义群众
名人名言
多让群众咧嘴笑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走进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58起典型案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