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南太行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维护

2021-11-26丁桂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景区资源生态

丁桂芊

(河南科技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太行山是中国地形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东部的华北平原是落叶阔叶林地带,西部的黄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带和干草原地带。太行山又可细分为南太行、东太行和西太行,覆盖范围含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共78个县(市、区),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 030万人。南太行包括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脉,以及山西省晋城市和长治市的太行山脉;东太行包括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太行山脉;西太行包括山西省其他地域的太行山脉。旅游资源作为一棵长青之树,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适宜的生态环境之上。而生态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因素与作用的总和,与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如何维护好旅游资源的生态美和环境美,关系到把太行山区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性山脉旅游区、践行“两山理论”协同发展试验区、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的具体定位[1],也是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繁荣和居民幸福指数上升的重要尺度。

一、新乡市南太行生态旅游资源

《中国国家地理》曾提到,“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实际上,壁立千仞、飞瀑流泉、雄伟秀丽的南太行,主要分布在豫晋之间的交界地带,属于最优秀的旅游资源,其中新乡南太行一段具有代表性,具体包括辉县市和卫辉市两个县级市。这里毗邻华北平原,各类旅游资源丰富、周边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由于气候变迁和地域社会生产活动频繁等原因,河南省境内的南太行生态旅游资源已经变得十分脆弱。

(一)气候与水资源

新乡市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结合部,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山脉走向和海拔高度影响,季风作用较为明显,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整体而言,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寒暑适中。其中,辉县市西北部中山区,年均气温12℃以下;南村盆地和浅山区,年均气温12℃~14℃;山前丘陵区,年均气温15℃左右。以辉县市2014年数据为例,年均气温14.9℃,年均日照时数2 020.1小时,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无霜期214天[2]。卫辉市年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 446.9小时,年均降水量576.5毫米,无霜期209天。依据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卫辉市气温呈现周期变化,气温逐渐上升,降水量逐渐减少。这种气候的变化趋势,实际上也是南太行的整体态势,极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3]。

辉县市2019年水资源总量为3.7亿吨,人均水资源量0.5万吨;大中型水库蓄水量1.4亿吨;总用水量2.5亿吨[4]。境内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山区地下无水,丘陵及倾斜平原上部贫水。卫辉市有四条大中型河流和四座中小型水库,水面面积393公顷,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部山区同样匮乏。总体而言,新乡南太行地下水位呈现下降趋势。

(二)珍稀林木与植被资源

新乡南太行山区的植物种类丰富,观赏树种齐全,森林植被覆盖率整体达到60%。山坡上部以次生林为主,中下部以中幼林为主,谷底两侧有天然林和人工林相互交错的自然混交林。有的山坡下部还有一些原始性的山林景观,以及百年以上的侧柏、数百年的五角槭树和油松树等。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浓荫蔽日,秋季层林尽染,大多都属于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资源。

1.珍稀植物与古稀林地

由于特殊的地理生长环境和适宜气候,这里保存了许多珍稀的植物和林地,如八里沟景区的野生红豆杉和石上青檀。2000年初夏,河南科技学院孟丽教授,在八里沟景区发现野生红豆杉。红豆杉枝叶内含有珍贵的紫衫醇,有强效的抗癌效果,属于天然的抗癌植物。大多生活在海拔700~1 200米的山谷[5],生长缓慢,成材需要50~250年。野生红豆杉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属于濒临灭绝的珍稀树种。石上青檀生长在八里沟景区石头上,拥有多株枝干,树叶绿意盎然,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被列入了《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青檀树是制作宣纸的最佳材料,所以经常会被大量砍伐。

天界山和九莲山景区的无裂槭叶铁线莲。2016年4月这里首次发现成片无裂槭叶铁线莲,达数百株,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分子研究证明它的DNA序列排列独特而孤立,是北温带古老类群的孑遗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和历史价值[6]。

白云寺的千年银杏树群。千年银杏树群位于白云寺前,并列五株,加上寺院中佛殿后的一株,共六株,植于唐代,树龄1 100年,旁边还有许多树龄相对较小的银杏树,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每到深秋时节,金灿灿的叶子迎来众多的观光者。另外,卫辉市狮豹头乡罗圈村金泉寺的千年银杏树,树高24米,树冠24.5米,树围五人合抱。这棵银杏树的树杈间,还生长出高约两丈、围粗两把的白楝树。树上有树,堪称奇观。

万仙山景区的古山楂树群。在海拨1 200米的万仙山森林公园内,有一批树龄高达五六百年的山楂树群,至今仍生机盎然。最粗一棵树围2.83米、高7.5米、树冠14米,为研究太行山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种群。另外,生长在辉县市后庄乡小井村的“山楂爷”,树围1.6米、高9米、冠幅9.3米,树龄370多年。20世纪初,曾经连续7年平均产果250公斤。辉县市后庄乡五亩地的一株“山楂王树”,树围2.0米、树高10.2米、冠幅11.2米,树龄百余年,高产年产果800公斤。

2.森林与植被资源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问:“去干掉伏地魔吗?”简单的一句问话,充分描绘了哈利复杂的内心活动,一是干掉伏地魔对我来说那不是件容易的是,首先质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因为哈利·波特被伏地魔重视只是因为预言的力量。二是告诉读者他肯定会打败伏地魔,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像一般小说一样英雄一定会打败牛鬼蛇神,所以哈利一定要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毅力打败伏地魔。

新乡南太行分布着许多森林植被资源。如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辉县市西35公里的白麓山下,境内林木苍翠,植被茂密,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油松种子园”,1999年国务院批准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寺。

已建成的景区森林遍布。如万仙山原始次生林,覆盖着古老的植被,生长着千余种植物,两百多种草药,十多种食用菌,可称得上植物类王国的天然宝库。五峰山林场,以前长满了原始的灌木丛,从1961年开始,依靠人工点播松树籽,历经25年,五峰山和周围的沟谷山岭,已成为南太行最大最早的人工林。宝泉景区四周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为国家森林保护区。八里沟景区内有植物种类1 700种,被园林专家誉为“亚洲一绝”。宝泉和八里沟两地的森林覆盖率可达95%。香木河景区各种花草树木上百种,中草药近千种,有“植物王国”之称。

其他的山区森林也有很多,如卫辉市的跑马岭省级森林公园,山顶万亩草原,东西绵延6公里,一望无际。苍峪山大峡谷林木茂密、环境优美。辉县市黄水乡的药香山松树林,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工造林,茂密青翠,植被丰富。由于龙门沟的开发,部分植被和步道遭到一定的破坏,龙门垭口也失去了原有关口的神秘色彩。

(三)洞穴和岩溶等资源

洞穴是由于水的侵蚀,或是风与微生物等其他外力的风化作用而形成,环境相对恒温。一般分为岩溶类、崩塌类和古采矿类,已经开发的都在景区内。比如关山的盘丝洞,有石瀑宛若美女头上的发髻,故名盘丝洞。跑马岭的山洞宾馆,冬暖夏凉。郭亮万仙山景区的黄龙洞、白龙洞、红龙洞、黑龙洞等。其中黄龙洞洞口有一潭清水,需乘小船进入洞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一个个圆口的石瓮、石罐、石缸等。未开发的洞穴也很多,如白云龛西边的桃花洞,常年有水,去的人相对较多。对首寺东边的张良洞,地势险要,洞口狭小,洞穴多,岩溶奇形怪状,有观赏价值。由于位置偏僻,去者稀少。黄水西坪村的蝙蝠洞,山坡上长满荆棘,小道隐藏在草丛中,为放羊人避雨时偶然发现。洞体庞大,洞套洞,忽高忽低,十支八岔,地形复杂。

岩溶洞穴中的钟乳石等地貌景观,是指碳酸盐岩洞穴内,在漫长地质演变中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通常都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的形成时间。这种岩溶景观偶尔也出现在崖壁和山坡上。

(四)生态观光旅游资源

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 188平方公里,近年来先后开发了十多个观光景区。自南而北主要有以下几个:其一,宝泉景区(4A),坐拥高峡平湖、峡谷雄奇、超高瀑群等太行奇景,犹如一幅鬼斧神工的峡谷画卷。森林氧吧、气候宜人,被乾隆御赐为“泉盈水灵”之地。其二,关山景区(4A),为国家地质公园,集南太行水体景观和滑塌峰林这一独特的地质地貌于一体,融飞瀑流泉、清溪幽潭、石奇崖秀、峡险苔鲜、群柱耸峙、峰林竞秀、云海飞渡于一身。其三,八里沟景区(5A,含九莲山、回龙·天界山),集聚南太行山水精华,融合奇、险、俊、秀、幽于一谷,号称“太行之魂、中华风骨”。回龙·天界山,一落千丈的红岩绝壁,壁立千刃,鬼斧神工;一望无际的大峡谷,形若巨盆,貌比苍龙。青山、碧水、白云、蓝天与古树、林荫、山风、民宅相映成趣,组成独领太行风骚的奇特佳境。其四,轿顶山景区(4A),群山环抱、峡谷万丈,红岩绝壁、怪石嶙峋。其五,郭亮万仙山景区(4A),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夏季气温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其六,香木河景区,背山临水,气候凉爽,有太行猕猴、野獾、野猪、野兔、山鸡、苍鹰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和飞禽,有“天然动物园”之誉。其七,齐王寨景区(3A),峡谷秀水,峰峦叠嶂。其八,秋沟景区(3A),春看桃花,夏探冰穴,秋叶红遍,冬赏冰挂。其九,跑马岭地质公园(4A),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境内,是国家水利景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河南省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

(五)国家森林步道与徒步山道资源

(六)康养与休闲资源

森林具有保护植被和水源、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是大自然的氧吧。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要条件[8]79-81。南太行的山区林地和草场,海拔在千米左右的山村有很多,暑天凉爽,云雾飘渺,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再加上具有一定特色的山地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非常适合康养与休闲基地的建设。如薄壁镇的宝泉、平甸、西沟、上白云,上八里镇的关山、对首寺、张沟,黄水乡的龙水梯、白云龛、土梯、南盘、滴水寨,沙窑乡的金牛寺、北马鞍、罗姐寨,南寨镇的齐王寨、凤凰山、上腊江,卫辉市的跑马岭休闲生态园、苍峪山的灵泉峡等,均有农家的经营基础。

(七)文化遗产资源

新乡南太行地区为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辉县市在周代为共国,历史悠久,现存历史文物古迹5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卫辉市殷商时期为畿内牧野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和文化古迹114处。

古典园林的代表有百泉景区(3A),远溯于三皇时期,盛名于殷商时代,因历代众多名人志士、文人墨客的驻足挥毫而闻名于世。清乾隆时期,为防泄水,绕岸砌石,建成长方形泉湖。湖区古柏参天、绿柳婆娑,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为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典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

佛教建筑的代表有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35公里的白麓山下,境内林木茂密,翠竹葱笼,汩汩清泉,景色宜人。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附近还有元极寺、龙浴寺、袁氏山庄等人文景观。

道教建筑的代表有老爷顶和北金顶。老爷顶位于辉县市回龙·天界山景区内,海拔1 570米,老爷顶上的真武庙,原名“玄武庙”。明代又重新修缮,青石无梁,庙顶铁瓦,风格别具。北金顶海拔840余米,位于辉县市南寨镇紫荆山景区,兴建于北宋年间。东侧的朱沟河与西侧的后沟河在南侧相交汇,始为淇河源头,恰如一条玉带围绕着紫荆山。

战国时代的赵长城遗址,北接林州,经辉县、卫辉,南至凤泉,总长近70公里。墙体由太行青石筑成,基宽2~3米,高1~2米,有37段认定为长城段落,又称“边疆岭”“边墙岭”。历经两千多年,是豫北早期长城的唯一代表。赵长城在太行山山脉的险峻处,沿线制高点还设置有哨所、烽燧等设施。2000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卫辉市小店河民居建筑群,建筑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80年。拥有10座院落,23进四合院,86座单体建筑。建筑群依山傍水,坐东向西,纵贯南北,结构统一,雄伟壮观。古城堡式的寨墙由石块砌成,四周环绕,蜿蜒在龟背山腰上,鳞次栉比的门堂楼阁,错落有致地辉映在沧河之滨,有“神龟探水”之称,是中原民居建筑群的优秀范例。

中华民族精神资源主要指开山筑路的挂壁公路建设精神,有郭亮挂壁公路、回龙挂壁公路、陈家院挂壁公路和上腊江挂壁公路等。崖壁山道修建,如黄水乡龙水梯村的龙水梯和鸡冠梯、九莲山的碾平梯和古栈道、对首寺的女儿梯等,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小道以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库和盘山渠建设等,都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

二、新乡市南太行旅游资源的生态侵害

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乡南太行地区人口逐年增长,气温相对升高,降雨相对减少,许多植物群落受到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生态旅游资源随着经济增长和旅游景区的加快开发,由于生态保护相对滞后,对新乡南太行的旅游资源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当代经济活动冲击自然生态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扩展,砂石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利益驱动,浅山区乱采滥挖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比如,上八里镇马头口村西边的山上,多处山体被挖开,林木遭到破坏,大片缺少植被的土层裸露着,一些地方挖出的土和碎石随着坡势掩埋了大片的天然植被[9]。据当地村民介绍,长期以来不断有人到山上采挖风景石,毁了好多树木,山体呈现“千疮百孔”的斑痕。

(二)违法行为对珍稀林木的毁坏

2008年3月,在辉县市九莲山景区内,海拔1 200米的悬崖上,千年红豆杉古树被盗伐。这棵红豆杉的树龄在一千年以上,是太行山新乡市境内最大的一棵野生红豆杉。与此同时,一棵五六百年树龄的红豆杉和几百棵珍贵青檀也被盗伐。砍伐的青檀,只是当作锄头、铁锹的木把来卖,一根售价仅有10多元。另外,羊群对山上的植被啃咬、一些小型矿石开采,对生态破坏也很大。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禁止采伐国家稀有植物的规定,要求依法严打非法采挖、运输、贩卖崖柏等多年生树木、树根的不法行为。但在利益驱动下,崖柏文玩、崖柏根雕等商品的炒作,导致岩体被破坏,树木景观被盗挖。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在2015年风电项目建设中,损坏赵长城遗址756米,其中351米遭到严重损坏。2018年4月,赵长城遭破坏案引起社会关注,国家文物局组成专门调查组现场督办。

(三)景区建设定位不准确

毫无疑问,正常的景区开发与建设,对旅游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在景区建设当中,由于定位不准确和环保理念滞后,建设者又常常把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当作游乐场建设。当面对部门利益与生态维护的选择时,利益诱惑又常常做出不利于生态维护的选择。比如,九莲山天壶瀑布下的碾平沟,前些年修建了一条人工渠用来滑水,导致原来的峡谷溪流景观变得不伦不类,还影响了正常的汛期排水,结果被山洪冲的七零八落。八里沟在一线天附近,毁坏了山坡前的绿植,建设了一条高山滑道。这种既影响自然景观,风险又大的娱乐设施,观光客并不欣赏。近些年来,由于雨水资源稀缺,景区为了制造人工景观,拦水建坝,改变了河流的水动力特性,影响了河流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化,从而导致纳污能力的降低,影响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10]。这实际上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选择。

(四)公共设施建设的侵害

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公路交通建设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和旅行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对山体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作用。主要有几点:一是开挖的碎石随意堆积在山坡上,造成大面积的绿植被覆盖和碎石长期裸露;二是公路旁的新崖壁极易造成滑坡和坠石;三是路面若不及时硬化处理,极易在雨季被冲垮;四是公路规划若不合理,极易造成山体景观资源和绿植资源的损害。如辉县韭山北坡建设的公路,柏油路面仅是部分铺设,大部分路面没有及时硬化,既有碎石堆积的问题,也有雨水冲刷的损坏。

(五)生活垃圾缺乏管理

生活垃圾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巨大而长远。一是餐厨垃圾,以旅游景点和民宿农家为主,如禽类羽毛、蛋壳、包装、玻璃和塑料容器等;二是建筑和废旧物品垃圾,以山区居民为主,如建筑垃圾、废旧家电与家具、衣物丢弃等;三是白色垃圾,以户外旅行为主的生活垃圾,主要有矿泉水瓶、塑料袋、食品包装、丢弃物品等。

(六)户外活动与火灾危害

当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都市生活群体面对着各种压力。许多城市居民在节假日都倾向于各式各样的山地户外活动,现已成为一种健身、休闲和娱乐的新生活方式,比如攀岩、徒步、探洞、骑行和自驾等。少部分人随意损坏植被、伤害动物、大声喧哗、掠夺资源、野餐烧烤,对于山体原貌、绿色植被、动物迁徙繁殖都有影响。传统的民间丧葬和祭祀活动,把绿色山岗建成墓地,焚烧纸张产生的烟雾和火苗也危害极大。2008年11月26日,辉县市沙窑乡石门郊村附近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27公顷(400亩)。2019年2月4日,辉县方山一带着火,过火面积0.13公顷(2亩)。这两起山火都与祭祀烧纸有关。2020年5月3日,辉县沙窑乡罗姐寨景区突发山火,过火面积34公顷(500余亩)。此次火灾很有可能是游客在山上野炊、烧烤或丢弃烟头所致。

三、新乡市南太行旅游资源的生态维护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南太行旅游资源的生态维护,根本性的问题是经济活动的日益增长,与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能否相适应。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践行“两山理论”的科学理念,实现低密度开发、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在南太行地区实行全方位的生态维护,以“循环经济”的方式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生态管理法治化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迁,南太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护依然严峻。砂石资源、植被资源和水源资源等的萎缩,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严密的法治作保障[11]。国家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正在日益朝着宪法化、民法化、刑法化和诉讼法化等综合方向发展[12]。同样是石材资源销售,卖石雕产品就比单纯卖石料更符合生态原则,石雕废料还可以作为建材来销售。在山楂销售中,卖药材和深加工,工艺要求更符合生态原则。南太行地区只要在宣传、教育、行政和执法等过程中,逐步加强生态保护的力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止生态退化。比如,砂石资源开采生态化,水源资源保护效益化,民俗活动绿色化,养殖业清洁化,户外活动规范化;禁止砂石、林木和水资源等违规开采,禁止缺乏修复的掠夺性开采;减少坟地侵占山坡绿地行为,提倡祭祀活动无烟化,以鲜花绿植代替焚烧;养殖场远离旅游资源密集区,做好消毒和免疫,及时清理和处理畜禽粪便;户外活动禁止随意探洞和丢弃垃圾,设置禁入区,实现无火种、无垃圾、无砍伐、无踩踏、无喧哗,等等,使南太行真正实现效益生态化、经营生态化、产品生态化、行为生态化。

(二)公共设施生态化

一些交通建设项目,不顾生态承受能力、实际运力需求和生态效益,以建设的名义侵害生态环境。单纯追求投资的规模,出现半拉子工程、过度建设等现象,导致工程废料弃渣毁坏植被和地貌,破坏地表岩层结构的稳定,加快水土资源的流失,以及地表层的崩塌、下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透支生态成本。所以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上,一是要做到将建设过程中对生态侵害的成本、绿化和修复费用,应逐步纳入项目建设的预算和投资。二是建筑物与环境相和谐,确保科学、生态、美学、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要求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影响,而缺乏科学严谨的论证、短期行为、随意拍板、风格怪癖、前建后拆等,对生态的破坏更为可怕。三是工程质量不达标,经常修修补补,既影响运营效益,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边远的深山区,一定要追求少而精的原则,不乱建、不多建、不重建。四是尽快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三)景区开发生态化

“绿水青山”的理念,是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生态红线,应本着自然资源生态化、人文资源原态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其一,从审美需求上来看,现代人深居都市生活,面对各种噪音和繁忙,迫切需要回归大自然。他们不远千里来到深山谷地,不是寻找游乐场,也不是为了欣赏人造景观,全是冲着具有典型性的不可替代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的。这一点,投资者和开发者要务必清楚。其二,自然资源毁掉容易恢复难。许多山崖地貌景观沧海桑田,记录了数百万年以上的地质变迁的历史,都像树木的年轮一样珍贵。许多珍稀林木植被,至少也都是拥有数百年的历史珍稀库存,是那个时代气候与生态的见证者,损坏之后永不再来。开发者和施工者一般都不具备鉴别这些珍贵资源的能力,一定要邀请同行专家鉴定评估。其三,一个景区开发之后,生态环境能够容纳多少游客,要有一个数学模型;而且游客的环保素质也是一个很大的变量。所有的建筑设施都应当围绕载客量来规划。路修多宽多长,是环路还是步道?也不一定步道、索道、盘山公路、电梯、直升机坪等所有交通设施全面开花。其四,人文景观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遗产,一定要本着历史的生态原则进行维修、扩建和添加。有的风景名胜,历史上与某些宗教缺乏联系,现在却添加了一些宗教元素,让游客莫名其妙。其五,南太行景区和居民集中点,开展民宿建设带动经济转型。农产品景观、农业劳作的情趣和乡村生活情调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农业景观美学,为旅游资源的多视角开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比如,民宿建设增加农业景观和休闲项目,可以显著延长旅客群体的滞留期。荡秋千、推独轮车、挖野菜、摘山果,让游客参与用碾盘和礅臼加工五谷销售,既休闲健身,又妙趣横生、风味独特。

(四)传统文化生态化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儒家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层面,道家鄙视贪婪与粗俗的物欲,都充分肯定了自然万物的存在价值。比如孔子的效法天地感化万物,孟子的“仁民爱物”“充实之谓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都是对人格的基本要求,对现代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老子的“道法自然”,荀子的“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斧斤不入山林”,宋代理学家提倡“天人合一”和“天人一体”的理念等[13],都属于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观。佛家的禁止杀生主张,认为一草一木、一畜一鸟,皆是不可损害的生命。在南太行山区,由于过去长期的物资匮乏和交通不便,山民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视水源为生命,爱林草如家业。他们敬畏山林,诚惶诚恐,比如八里沟山神庙、宝泉山神庙、上白云山神庙等,虽然都是过去的建筑文化,但在敬畏自然、警示教育和伦理行为等方面,也属于广义的生态文化范畴。即便是到了今天,这种伦理行为也应当受到尊重。

猜你喜欢

景区资源生态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我给资源分分类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