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二胡舞台表演紧张的对策与方法
——运动心理学在二胡演奏中的运用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杂念演奏者二胡

马 可

舞台表演紧张是所有学习器乐表演学生都会遇到的难题,由于紧张情绪而产生心理与肢体的变化,导致舞台表演效果不尽人意。二胡表演专业的学习者也不例外,经常会在舞台表演,各种比赛、考试等重要活动中,因过度心里紧张,导致在舞台的表演失常。这种情况长期困扰着大部分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且很难克服。笔者作为教师,长期关注这一问题,搜集了大量关于克服舞台演奏紧张的文章,大多数都是从演奏者的角度出发,浅尝辄止的归纳了些克服舞台演奏紧张的方法,如学会放松、做好舞台下的准备、提高心理素质等,说服演奏者不要紧张,确实有借鉴学习之处,但没有从根源具体的指出演奏者为什么会产生紧张心理,哪几方面会影响紧张情绪的产生,以及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笔者在以往的比赛、演出过程中,经常揣摩如何解决舞台表演紧张这一问题,希望能够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研究文献。后来发现运动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器乐演奏教学的方方面面。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从运动活动的动机、目标设置、训练竞赛的归因、运动中的自信心、比赛中的注意、运动员的智力、运动技能学习运动焦虑的测量与评价、焦虑唤醒与运动操作关系的重要理论、心理技能训练动机等二十多个角度,详细的分析了运动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从而对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支撑。中国运动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有35名世界冠军和20名亚洲冠军受益于运动心理学。笔者通过切身的演奏及教学经历,尝试将运动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二胡的演奏和教学,探讨导致舞台表演紧张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从演奏者的个人心理基础状态;台下和台上两个不同场景中,心理、肢体两个相关方面的关系展开论述,分析二胡演奏中导致紧张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演奏者的个人心理基础状态

演奏者的性格不同,能力差异、学习演奏的经历更是千差万别,这些会导致舞台表演紧张心理的原因多种,其效果也是多样态的。例如,有的演奏者是所谓的“人来疯”,适当的紧张会对他的演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大多数演奏者由于心理紧张影响了他的演奏,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运动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在特定情景下的自信心,即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任务中,选手对于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力的感知[1]。自我效能感应用在二胡教学的心理研究中,指的是在舞台表演中,演奏者对于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力的感知。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会表现出一种较强的自信心,认为自己可以驾驭好舞台表演的所有时刻,因此,其适度的紧张,会激发机能的潜力,不会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对舞台表演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表现很紧张,他们在上台演奏之前,就会有自己会出错、失误的负面心理,而在演出的压力下,则会产生焦虑,造成恐惧、害怕等一些消极心理状态,最终导致演奏大失水准。

要想提高器乐演奏中的自我效能感,首先要找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运动心理学研究发现,运动技能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这四个因素,会影响到人的自我效能感[1]。下面将结合二胡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对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四个因素进行阐发。

1、运动技能成就与演奏中的自我效能感。运动技能成就,是以个人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对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这方面,经验越是正向的,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就越高。与此同时,对任务困难程度的认知、努力刻苦程度、得到的行动指导的多少,成功和失败的时序模式等,也都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在器乐演奏中,演奏者在过去的演奏经验中,成功的演奏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演奏经验降低自我效能感。对演奏曲目难易程度的认知、主观刻苦程度、教师指导的多少、成功和失败的时序模式,也都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经验丰富的演奏家与缺乏经验的演奏者在舞台表现上的差异,充分证明了高自我效能感在表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应对自我效能感低而导致临场演奏紧张的策略,演奏应选择难度适宜的曲目,提高练习质量,多请教导师,不断积累成功的舞台表演经验,就能够提高演奏者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经验与演奏中的自我效能感。替代经验是指通过观摩他人操练某一技能时所获得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效能信息来源。总结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提高认知判断自我的能力。在器乐演奏中,演奏者去观摩他人演奏时,可以获得相应的效能信息。有了观摩对象并进行对比,从中找到差距后,就更能清醒的认知自己的能力,进而通过刻苦练习达到目的。二胡演奏教学是一对一教学,教学中教师所做的示范演奏,就是替代经验。学生经过观摩可以判断自我演奏能力,通过不断练习而达到最佳效果。标准的示范,会让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促进学生积极努力进取,通过练习达到目标,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特别是教师在示范与教学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给予正向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得到老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

3、言语劝说与演奏中的自我效能感。言语劝说指的是自己和他人使用的用于指导行为的劝说技术。包括言语鼓励、启发和反馈,重要的调节因素还包括劝说人的可信性和专家身份。导师在对演奏者进行指导沟通中所使用的语言指导非常重要,积极正向的话语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降低。自我鼓励和他人鼓励,在二胡表演学习中其实都很重要。面对一些技巧难度较高的段落,需要冷静分析其难点、练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克服。演奏者得到自己和导师的语言鼓励、心理的支持信任,会帮助和促进演奏者坚持不懈的努力直到攻克难关,从而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

4、情绪唤醒与演奏中的自我效能感。情绪唤醒是运动员在进行体育运动前,心理生理所进行的激活唤醒活动。分为高唤醒水平、中唤醒水平、低唤醒水平。运动类型及技巧的差别,选手特质的差异,所需要的唤醒水平不同。高度唤醒水平对需要力量、耐力和速度在内的综合性运动是必要的。但是却又妨碍需要复杂的技能,如精确而微细、协调、稳定以及要求集中注意力的动作技巧。因此,运动员需要找到合适于自己从事运动的唤醒状态,且具备积极正确的主观评价。在器乐演奏中,作为演奏者不仅要学会恰当的激发唤醒舞台表演需要的情绪情感及身体机能,并且能够对不同水平的唤醒有着积极、正向的思想认知,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以上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四个最基本的因素。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可以通过上述四个因素检测自己的基本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并且可以通过这四个因素提高自我效能感,为精湛的舞台表演打下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基础。

二、舞台下练习时的心理、肢体问题

二胡演奏的舞台表演是学习者台下无数次练习所呈现的结果,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表演紧张影响演奏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平时的练习出现了问题,心理上的问题占比更大。

1、台下练习的心理问题

学生在练习时常有一个通病——“怕出错”和“心的停滞”。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练琴时表现畏手畏脚,瞻前顾后,整个身体仿佛被捆缚,目光呆滞,情感木讷,音乐表现的生命力苍白,发挥的能力水平不到50%。越是这样情况会越来越糟、恶性循环,逐渐形成了错误的演奏状态记忆。在有限练习的时间内并没有发觉问题的根源,单纯的归因为技术技巧练习的不够,反而不断的重复,巩固了错误的演奏方法。最终导致自以为能力仅限于此,自暴自弃。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的练琴效率低,进步缓慢。教学中,追根求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怕出错”和“心的停滞”。

“怕出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造成“怕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完美型人格、自卑型人格、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曾受到严厉苛刻的训诫等都会造成“怕出错”的心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出错”这件事。失败是成功之母,练习时出错是正常的事。“怕出错”是在还没有出错时就已经认为自己会有错误,或即将出现错误的一种负面心理暗示,心理状态的扭曲必定导致生理状态的不正常,练习的状态就不是松弛自然的状态。勉强练对了音符节奏,但演奏的肢体运动不协调,气息情感不到位,音色音质不扎实,换把肢体僵硬,运弓动作不自如,很难达到高水准练琴的效果。因此,在练习时,不要害怕出错,鼓励自己把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对学生出错抱持开放的心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放下内心的包袱,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妥善解决。在练琴的时候把心态调整的平和,自然。以松弛自信的状态练习,出现错误时冷静的分析,从容的面对。这才是练琴应该有的心理状态。

“心的停滞”是学生在练习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好的音乐演奏是随心而发,心手合一。演奏者预先在心中描摹出层出不穷的音乐内容及情感状态,随着心的引领音乐自然流淌出来。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变成机械的重复,练习的音乐片段中技术技巧表现不佳,练习数遍都没有改观。仔细询问发现学生知道自己的技术技巧不佳,但不会主动探究如何调整解决而是将就着演奏,不出大毛病便万事大吉。这种为练琴而练琴的学习状态是低效的,与音乐无任何关系。当心是停滞的时候,视觉、听觉、触觉的感知能力都变得迟钝,遇到错误,无法及时发现。即便发现了,由于心的停滞,大脑也不会积极做出应对措施。音乐只有在心的引领下才是生动多彩的,音乐生命才是“活”的。舞台下练习时要不断的让心与思想、情感、情绪、肢体、呼吸有机的链接,打通他们之间的“脉络”。这样的练习才能真正达到练琴的目的,才能在舞台演奏时呈现出美好的音乐。

舞台下练习时把心态调节好是保证舞台上演奏顺利的基础。学生能够有健康、积极、乐观、勇敢的心态,演奏出的音乐才可以陶冶他人情操。

2、台下练习中的肢体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练习时,不良演奏姿势、不协调的肢体动作、习惯性紧张的肢体这三个问题容易导致舞台演奏时紧张。

(1)不良演奏姿势

常见的不良演奏姿势有左右肩高度不一(导致脊椎胸椎弯曲不正,影响左右两臂的运行)、身体向左倾斜(导致胸椎腰椎与腿的关系不平衡,左半边身体紧张)、面部长时间向左(导致颈椎僵硬,头部重量偏左加大颈椎压力)、左臂夹紧(导致左手手臂僵硬,换把动作不顺畅)、左腿左脚架起来(导致左腿与腹部紧张,左半边身体僵硬)等。不良演奏姿势是学生学习二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会造成局部甚至整体的紧张,在演奏乐曲的时候无法让身体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这样演奏出的音乐音色、音质听起来很紧张,从动作的轻松自如度来说也无法达到最佳。如同一名舞者被捆缚了手脚,无法做出优美顺畅的舞蹈动作。因此,在练琴的时候应该面对着镜子,检查自己肢体是否有上述指出的问题,勤自检、勤纠正,逐渐的恢复正确的演奏姿势,为舞台上轻松自如的演奏打好基础。

(2)不协调的肢体动作

音乐是由音高和节奏组成的旋律,人们往往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自然的随着音乐的律动舞动起来。演奏音乐更是如此,我们在演奏二胡时,除了有关发声部位参与动作以外,身体其他部位随着音乐的律动做些看似间接,但对音乐的表现很有帮助的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我们称之为体态律动[2]。合理的体态律动肢体动作协调,是对声音美的补充,可以产生听觉美与视觉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演奏乐曲时,总有一些肢体动作不协调,动作律动与音乐律动相悖,或肢体动作表达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音乐整体表达不充分、不恰当。律动是音乐活的灵魂,它以节奏和音高动向为主,体现了包括音色、力度、速度等多种因素在内的音乐运动形态[2]。我们在演奏之前应该先对音乐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唱谱找到音乐中的律动,才能根据律动分析出合适的技术技巧动作及协调的肢体动作。另外,协调的肢体动作还离不开气息的良好运用,气息是器乐演奏的力源之一。演奏者根据演奏动作和音乐律动来调节呼吸的节律、速度、气量、控制体内气压和身体的重力与支撑力[2]。有了合适的气息运动,再加上恰当的体态律动,才能够呈现出与音乐相合的协调的肢体动作,音乐表达才能够自然贴切。因此,在舞台下练习时,这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习惯性紧张的肢体

造成习惯性紧张的肢体,一部分是由于上述第一条“不良演奏姿势”的原因,局部紧张会引起整体紧张。另外则是由于无意识练习状态造成的。在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学生的提问:“老师您拉琴时候肩膀疼吗?您拉琴时候手臂疼吗?腰疼吗?”笔者揣摩这个问题发现,当一个肢体部位疼痛的时候,已经经历了紧张——疲劳——疼痛的过程。这说明,学生在练琴时,直到一个部位疼痛了,才发现肢体动作有问题。这说明疼痛是因为某一个身体部位长期紧张而不自知,最终导致肌肉劳损疼痛。无意识的练习对于肢体方面的负作用在于,练习者对自身的肢体是否处于良好的机体状态和科学的运动状态无感觉,凭借着以往练习的习惯,机械的重复。最终导致习惯性的紧张肢体,并伴随疼痛的出现。因此,每次练琴时应当对容易紧张的肢体部位进行感知和分析,感知具体紧张的部位并放松该部位,使习惯性的紧张得到缓解。再分析其紧张的原因,姿势是否正确、力度是否恰当、用力方式是否合理等,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予以解决。

以上是有关舞台下练习时所出现的心理及肢体问题,切莫小看舞台下练习时的状态,它是保证舞台上精湛流畅、放松自信演奏的基础。唯有将舞台下的练习做到十全十美,才有可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来。但有的同学也发现了,就算是在舞台下练习得很认真努力了。到了舞台上表演时经常大打折扣,不尽人意。长时间的苦练得不到应有的舞台完美呈现,内心非常痛苦。下面就舞台上会出现的心理及肢体问题进行剖析。

三、舞台上演奏时的心理、肢体问题

对于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舞台演奏是每一位演奏者都要面对的特定场景。舞台下的千锤百炼,就是为了舞台上那短暂时刻的尽情呈现。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个人的学习都有这样的经历:平时练习准备得很充分,一上台发挥的水平减半;练习的难点没出错,简单的却出现失误;在台上演奏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等。在舞台上表演时之所以容易出现失误或者打折扣,是因为舞台表演是充分展现音乐表演者水平的试金石。它是庄重、高雅、严肃、正式、一次性、不应该有半点瑕疵的,这时的表演状态不同于舞台下的练习。对演奏者造成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当演奏者对应对舞台演奏的能力产生怀疑时,就会紧张从而导致心理问题和肢体问题。

1、台上演奏的心理问题

要想解决心理问题,先要追根溯源,找到导致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都有什么?结合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专家识别了多种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压力源,如:“对失败的担心”、“感觉能力不足”、“当前的身体状态”、“社会评价”、“对于不能出色发挥的忧虑”、“与上次比赛相比而言有所提高”、“教练会怎么想怎么说”[1]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二胡表演者也有类似的压力源,如“对演奏失误的担心”、“感觉自己水平有限”、“演奏时的健康状况”、“在意观众的评价”、“对于不能出色发挥的忧虑”、“与之前演奏相比是否有所提高”、“导师会怎么想怎么说”等等。上述的所有因素都在演奏者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们,这些“杂念”在演奏者演奏时头脑中萦绕,势必会对演奏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何应对这些演奏时出现的“杂念”呢?笔者总结学习和演出的经验认为,不要因为有“杂念”而产生抵抗情绪,这些“杂念”会在演奏时不经意间跳出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若再有抵抗情绪,那就会使情况变得更复杂。一个“杂念”接着另一个“杂念”不断的出现,导致演奏者心思根本没有在音乐表演上,而是在对抗内心的“杂念”上了。更重要的是演奏者的注意力之所以被“杂念”干扰,是因为这些“杂念”都是关于“我”的,不是关于音乐的。“对演奏失误的担心”=感觉“我”会没面子;“感觉自己水平有限”=感觉“我”不行;“演奏时的健康状况”=“我”身体不好;“在意观众的评价”别人怎么评价“我”;“对于不能出色发挥的忧虑”=“我”没法在别人面前展现完美的自己;“与之前演奏相比是否有所提高”=“我”是不是有进步;“导师会怎么想怎么说”=老师怎么评价“我”。所有的“杂念”无外乎都是在意“我”,而音乐艺术的追求是忘我、无我,做到人琴合一、心手合一,演奏时融于无我之境,自身只是音乐的载体,音乐通过我们而被演奏出来,如此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艺术境界。所以这些“杂念”不应当成为我们追求高境界音乐艺术的拦路虎,要练习将“杂念”转换为音乐表演相关的意念思维、情绪情感、气息律动、技术技巧要领等念头上,用专注音乐的念头覆盖“杂念”,演奏时内心时时刻刻与音乐在一起,心到手到,音乐自然的从指间流露,如此便可自由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

2、台上演奏的肢体问题

演奏者进行舞台表演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临场问题造成紧张,从而引发全身机体的细微变化,造成演奏状态与平时练习状态不同,容易出现失误、乐曲把握能力下降。总结几点常见的肢体问题,供大家参考:

(1)呼吸变浅、身体变僵

由于紧张,人通常会变得呼吸浅、心跳快、手心冒汗甚至发麻,浑身肌肉变僵。此种情况会造成演奏者技术把控能力明显下降、情绪情感表达不充分、注意力不能集中。鉴于运动心理学倒U曲线假设的唤醒程度与操作表现研究认为,唤醒程度为中等时操作表现最佳,唤醒程度过高对于涉及复杂技巧、精细肌肉运动、协调、平衡和广阔注意的操作任务都会产生阻碍[1]。由此可见,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演奏者的舞台表演,而过度紧张则会影响舞台表演。个人的建议是:当演奏者演出前过度紧张时,找个安静的地方进行深呼吸,调整机体的内循环,让均匀的呼吸调节身体的过度紧张,排除思想中的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将要演奏的乐曲上。肌肉僵硬、心跳过快、呼吸浅的情况会随之有效缓解。

(2)座椅高度、演出服装、乐器因地域变化产生的音色变化问题

二胡表演大多数情况为坐式演奏,因演出场地的不同,使用的座椅高度会有细微差别。当座椅过高或过低时会影响演奏者持琴的角度和手感,这些临场的变化会造成肢体紧张。演奏者在演出之前一定要进行走台,提前适应场地时着重体会座椅的高度是否合适,找到一把高度、软硬程度、角度都合适的座椅,并考虑到演出时所穿演出鞋的情况(最好穿着高跟鞋试座椅)。

演奏者在舞台表演时的着装通常也会引起肢体紧张。面料太滑,二胡的琴筒与腿部接触面不稳定,容易使演奏者在演奏时分心,影响整体发挥。衣服太紧,使坐姿不舒适、呼吸不畅,也会导致肢体紧张。因此,演奏者在表演之前,一定要试一试演出服,看看大小是否合适,演奏时持琴是否稳定,提前做好调整。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肢体的紧张不适,致使演奏水平大打折扣。舞台表演临场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要尽量的提前想到,及时应对,做到防患于未然。

由于二胡的皮面是蟒皮所制,它的软硬干湿程度会受到演出场地地域天气的影响,音色会有细微的变化。天气过于潮湿,琴皮就会下榻,音色会变得沉闷、厚重、琴的震动反应迟钝。天气过于干燥,琴皮会变硬,音色会变得尖亮、扁薄、震动反应灵敏,演奏者需要根据琴的状态进行适当的演奏技术状态调整。经验较少的演奏者往往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所以通常都是在舞台上演奏时才发现以平时的演奏状态拉琴,声音不是预期的效果。于是就会生拉硬拽,肢体紧张,用力过猛等,肢体动作的力度与琴的承受能力不相符,就会出现噪音,影响音乐的美感。

所以演奏者要对自己与乐器的互动关系有了解,琴皮的软硬程度,琴的震动反应灵敏程度,琴对于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琴变化以后自己的操控调整程度等等。有了这样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应对不同环境不同变化产生的影响。

(3)技术难点不过关

导致舞台表演时的肢体紧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难点不过关。大多数学生练习时在技术难点段落都会着重练习,但究竟练习的是否经得住舞台表演的考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经常听到学生反馈说舞台底下很认真的练习了,上台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手指全乱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同时这样的情况还会造成技术心理阴影,以后的每一次演奏都会在还没有到技术的段落就开始提心吊胆,担心后面的技术是否能不出错。对于这种情况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首先解决技术问题。在平日的练习中,要用不同速度(尤其是慢速)形成深刻的技术思维和肌肉记忆。在逐渐加快速度练习中,不断深化各种技巧与肢体、情绪、气息等各个演奏因素的合成,并用正式演奏的速度反复考验练习成果。只有通过充分的扎实的练习,才能在表演时胸有成竹,从而克服舞台表演的紧张状态。

结 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考试、比赛还是演出,所有的二胡表演者或学习者,都会面对舞台表演的情景,一次次的上台演奏都是对演奏者的不断考验。当演奏者能够很好的克服各种各样的紧张问题时,紧张便已经不是他们的障碍了。紧张成为了兴奋剂、助推器,可以让演奏者超常发挥。只有正确的认识紧张、甚至适度的利用紧张,才是成熟优秀的演奏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因此,正确认识舞台表演的临场紧张问题,积极、正面提升自我心理效能感,找到解决二胡舞台表演紧张问题的有效对策与方法,才是提升教学质量和舞台表演成效的目标所在。■

猜你喜欢

杂念演奏者二胡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心无杂念
心无杂念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一把二胡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
不要误解“排除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