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2021-11-26刘元元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格价值观环境

刘元元

(郑州西亚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教育教学环境在高校不断深化,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作用越来越强。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环境来塑造大学生的人格,使得大学生的人格日臻完善,是我们高校教育中应该加强研究的一个迫切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

(一)新媒体

“New Media(新媒体)”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词,产生于上世纪中叶。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其内涵是指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不同的,以电波和图像为传播手段的新媒体,比如广播、电视、电影等。而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国内学术界意见不一,众说纷纭。我们综合国内各个大家的观念,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其新对应于旧。在当前时代,在广播、电视等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介质的情况下,新媒体指的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有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是向大众提供信息技术和娱乐服务,发挥传播功能的数字化媒介。

(二)新媒体环境

在互联网广泛运用的情况下,当前我们的媒介环境处于新媒体环境中。据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增长继续创新高,达到了8.29亿,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率达到59.6%,比上一年增加了近3.8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而在这些网民中,学生群体比率超过30%。结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我们的学生群体基本上处于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媒体环境的覆盖中。可以这么说,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生活在一个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以数据信息技术传播来提供服务的环境中。我们把这样一个环境,简称为新媒体环境。

二、大学生人格

(一)大学生人格的内涵

人格(希腊语persona)本意为在古希腊戏剧中演员在舞台表演时所戴的面具。现定义为:“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动的综合。”[1]

大学的开放、自由,大学教育的先进理念,手段的前卫,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但是,大学阶段的大学生还处于价值观的不稳定期。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在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时,不仅会受到其积极因素的影响,也会被消极因素所污染。从而使得大学生的人格有一定的特殊性。

根据大学生这一特定的身份,我们将大学生人格定义为: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并且经过自身将其内化,再由其本体社会化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当代大学生风采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格

1.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具有科学的“三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看法,它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大学生对于整个社会的认识正确与否。人生观是大学生对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看法和态度,是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关键,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为什么活”,“自己怎么样活”。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都会对个体的人生观产生影响。“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周围的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2]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一般会终其一生比较稳定。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发达,使得地球成为一个村。信息的便捷,交通的便利,文化交往的频繁,西方的文化观念对我们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外来的文化中有优秀的,也有腐化的,这些都对我们国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互联网带来的文化冲击,使得我们国人的一些价值观产生了动摇。在这种互联网多元文化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大学生也深陷其中。而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正是形成其科学“三观”的黄金时期,所以更需要我们教育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要积极发挥新媒体环境的优势,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2.崇高的理想与目标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全社会对于大学生都寄以厚望。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抱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目标。只有具备了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才能推动大学生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邓小平曾经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3]在当前我们正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积极努力的时候,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以极大的努力去奋斗。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大学生的奋斗,往小了说是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人生价值,往大了说,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与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国家,为社会,也为自己努力奋斗。

3.渊博的学识和厚重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关键在于学习,学习也是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基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厚重的人文素养,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读书。其次,在于加强社会实践。能力是不可能全部从书本上得来的,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渊博的学识和厚重的人文素养只有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并加以实践检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才能升华为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和学识。所以,当代大学生要依托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学识,丰富自身的知识,来达到积淀自身的素养。

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是经过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进入了高等学府。校园是大学生的活动场所,但是,校园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整个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竞争非常残酷的大的熔炉。要想在这个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并且很好地生存下去,快速地适应社会是一个关键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能够生存下去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媒体环境对于塑造大学生人格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文明取得了极大发展,同时我们国家也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问题,更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大问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指的就是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网上的多元文化对于大学生冲击很大,我们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当前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网民”这一情况,在网络上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需要

文化是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以延续的根本。正是由于中华文化的绵延不断,才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屹立不倒。而今,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挑战。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我们从来不怕多元文化。在我们的大唐盛世,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多元文化,正是彰显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强大的包容与开放。

在互联网时代,国人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思想意识有混乱的趋势。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优秀分子,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建设文化,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说,塑造大学生人格也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需要。

(三)指导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也是我们高校的基本任务。大学生能否成才,不光要看他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看大学生是否具备健康的人格。

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否具有为国家、为社会的牺牲奉献精神,是衡量大学生人格的具体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成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主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5]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积极帮助大学生成才,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

四、新媒体环境塑造大学生人格的途径

(一)净化新媒体环境,营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当前时代,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全人类共住一个“地球村”。随着全球化的冲击,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国家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不断地吸收借鉴外来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外来文化也日益冲击着国人的价值观念。我们的文化由原来的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变,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但是,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使我们的价值观念也向多元化发展。那么,在日益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保证我们国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中,在社会上,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地净化我们的新媒体环境,要全社会一起努力,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媒体环境,进而营造一个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只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那么,我们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方面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新媒体优势,转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方法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途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经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的发展,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有些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显得不够与时俱进,没有办法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吸引学生。当前,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是要熟悉新媒体环境,运用新媒体手段,转变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展现思政课的魅力和吸引力,把大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思政课,从而积极融入到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一些偏差,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运用新媒体手段,唤醒当代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

诚然,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初,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冲击之后,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迷失了自我,对西方文化崇拜,而忽视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存在,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认识浅薄,不自信。而大学生,作为对外来事物接受度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其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更为严重。这种情形下,大学生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必然下降。在这种纷繁芜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势必对大学生人格的养成造成冲击。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新媒体环境技术手段优势,大力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唤醒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帮助大学生树立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是我们顺利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基本保障,运用新媒体环境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对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技术手段,发挥优势,为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奉献自己应尽的力量,从而推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猜你喜欢

人格价值观环境
我的价值观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