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1-11-25邢文宁王兴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管理体制

邢文宁 王兴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是反映环境变化、提供环境治理建议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诸如: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及高层次监测技术人才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市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市级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监测技术;管理体制

1、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府为治理和防治污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民众环保意识也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污染快速蔓延的态势。但环境污染事件依然频发,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仍呈恶化或下降趋势。资料显示,2021年1-6月,我国环境空气污染天数比例高达15.8%;3641个国家级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未达标断面比例占18.2%。此外、光辐射、环境空气VOCs、土壤污染等也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的“耳目”和“哨兵”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为进一步理顺监测工作体制机制,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联合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增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提供坚强体制保障”。 近两年,各省市积极响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推动省以下环境监测队伍体制改革,但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及发展的差异,大部门地区监测机构机制改革还存在着改革进展较慢,工作协调不顺畅,监测能力较为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2. 市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存在问题分析

2.1 市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改进程较慢,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规定市一级环境监测队伍整体上收到省里,人财物全部由省生态环境厅直接管理,并要求在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但截至2020年底,大部分省市仍未完成垂改,有些虽已挂牌,但人财物及事权均未明晰,市级监测机构成为了“市生态环境部门的边缘机构”,属于“三不管部门”,导致在工作当中存在和其他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影响工作效率。

2.2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单位发展

环境管理体制是国家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权责结构和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有效控制和防治污染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市级环境监测机构普遍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的发展。

2.3 监测能力普遍较为薄弱,人财物投入不足

市级监测站普遍监测能力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人员严重不足。以黄山市为例,市级监测站现仅有人员21人,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站应配备不少于100人差距很大,同时,随着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快速崛起,近年来,市级环境监测部门人员流动性较大,缺乏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仪器设备较为陈旧。缺乏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门监测工作仍使用手工监测方法,耗时耗力,影响工作效率;监测网络不够健全,自动监测站点不能满足市级工作需要,应急监测能力十分薄弱,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严重不足。

3. 推进市级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意见建议

3.1加快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改革管理

应加快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垂直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监测事权,省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对市级生态环境机构的指导,理顺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相关科室与市级生态监测監测机构的关系和工作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协调省直部门为市级监测机构垂直改革“人财物”及机构上收开辟“绿色通道”,推进机构改革工作尽快完成,确保监测工作不断篇、不断档。

3.2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没有密集的监测点位和大量监测数据,我们很难对环境状况、存在问题及变化趋势做到精准分析、科学研判。要科学及时精准的掌握环境质量状况,需进一步织密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实验室配备完善大型仪器设备,逐步推进仪器设备分析取代人工手动操作的监测工作方式,利用现代化和智慧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助推生态环境治理“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切实为环境管理决策和污染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3.3加大对市级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保障

财政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将监测站人员、业务、科研及专项经费均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并根据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同时,加强对监测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员业务能力素养,提升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确保测得准、说得清。

4.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环境监测作为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客观、全面地掌握和了解环境质量及存在问题,系统地分析环境现状和精准溯源,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因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支持和帮扶力度,理顺工作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测网络建设,推进市级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档案局. 江西部署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档案处置工作[J]. 中国档案, 2019(4):13-13.

[2]李琦、赵倩、张倩、吴佳羽. 垂直管理改革中地市级环境监测站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绿色科技, 2020(22):109-111.

[3]谢文理, 朱凯, 施昕澜,等. 基于SWOT视角下我国公益性环境监测机构发展趋势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9(5):149-151.

[4]李平和, 张普及, 张鑫,等. 县(市,区)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 2020(16).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管理体制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汽车胎压监测技术探讨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监测技术分析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噪声监测探析
基坑变形监测方法的研究
让科研经费回归正途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基于智能视频识别的大型天馈线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