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的融合分析
2021-11-25杨涛
杨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方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融合发展,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东西方音乐亦不例外,例如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的融合发展虽然两种打击乐方式略有不同,爵士鼓有着西洋打击乐的典型特征,多以旋律性的键盘打击乐为主,而中国则更倾向与铃、镲、锣鼓这些节奏性的乐器,两者在击打演奏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是仍旧有着一些共通之处等待挖掘与发展,这是其融合的必经之路。文章就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的融合现状、策略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爵士鼓;融合策略
一、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的融合现状
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在价格、重量、大小、音色、外形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同属打击乐范畴,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在很多方面都会达成共识,进而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但是在当前阶段的音乐领域中,关于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融合的实例却极少,作曲家将其应用在音乐领域进而实现其融合的机会亦不是很多。但是就东西方乐曲发展状况来说,两者有着光明的结合前景。传统形式的民族打击乐内容、形式多样,且通过独奏亦能达到较高水平,且其编排中引入了较多中国传统奏法,并融入了爵士鼓、架子鼓等多种乐种形式,一些民族乐团亦在尝试演奏过程中加入小军鼓等小众西洋乐鼓。但是在传统形式的乐曲演奏中,一般会加入各种民族打击乐曲,例如棒子、大堂鼓等,如此能够提升演奏效果与丰满度。
就当前发展形态来说,民族打击乐与西方打击乐在融合过程中,主要是在鼓类方面,民族打击乐多是锣鼓,西方打击乐多是小鼓、军鼓等。就当前阶段来说,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结合性演奏并不多见,因其仍存在较多局限性,这源于两种类型的乐器种类与数量较少,音乐配置方面并没有特别契合,民族打击乐在创作时多以“音乐共性”来提升演奏者体验感,因此在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打击乐中,发现其在音乐意境、创作情感、语言体现、音乐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存在协调性、统一性与关联性,且在传承时亦是多以口授心传的方式进行,在多年的传统与创新中,形成整体性、综合性为主的演奏方式,而爵士鼓发源于非洲,后在美国大范围传播,受通信、交通、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爵士鼓形成以擦、大鼓、小鼓为一体的演奏方式,且都需按照乐谱演奏,其相比于中国民族打击乐来说更难,中国民族打击乐多是综合乐谱自由发挥,因此结合两种的不同表现形式,取长补短,实现其有机结合与创新,才能促使其更好的融合与发展[1]。
二、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的融合策略
1.创作中融合
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在中西方各个领域交流的深入,很多思想先进的音乐作曲家为追求音乐的丰富性与创新性,青睐于组合应用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在借鉴两种音乐形式的进程中实现其某种艺术追求,例如西方著名打击乐大师契夫科维奇,其创作音乐作品时,会融入京锣、大鼓等传统中国打击乐器。同时,中国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亦会尝试性的将中国京锣、大鼓与爵士鼓进行融合,其创作出的音乐作品,通常有着很好的音乐音响效果,给听众极为不同的音乐体验[2]。
因打击乐器在音乐风格、音色、种类等方面的多样化发展,使其被很多作曲家青睐,创作出了很多与中西打击乐器相关的作品。虽然关联性作品较多,但是真正意义上实现融合的打击乐作品并不多,其大多基于理想角度,综合其音质、音响特色,借助其现象实现组合,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要求在创作中融合时,做到以下数点:其一,强调专业创作者利用演奏手法增强感受与体验,例如传统民族打击乐需积极接触与了解爵士鼓,掌握其发展历史,在网上搜罗其相关视频,感受其打击种类与形式,形成对爵士鼓全面的认知;其二,去美国实地感受爵士鼓创作与演奏氛围,感受其最真实的状态,深入了解踩镲、镲片、嗵鼓、军鼓、低音鼓构造与灵活运用方式,这对于融合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三,学习各种形式的爵士鼓演奏形式,并需对音树、三角铁、沙槌、牛铃、木鱼等各种辅助配件的使用方式了然于胸,并需掌握小鼓击奏法、低音大鼓踏奏法、踩镲踏奏法、踩镲踏奏法、嗵鼓击奏法各种技巧与产生的效果进行明晰,如此才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其各种元素,通过各种形式的尝试与创新,得到自身所需的理想效果,实现创作中两者的完美融合[3]。
2.音乐表现中融合
中西方打击乐因经济变化、历史发展、文化与社会差异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两者在音乐内涵追求、效果体现与整体表现上有着较大不同,进而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打击乐注重的是展现音乐的“形”与“意”,其很多内容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地域神话存在着紧密关联,且我国打击乐乐谱的传播与传承并未形成统一、规范、系统的记载形式,而爵士鼓在音乐表现上与民族打击乐有着较大不同,且有专业、系统的乐谱记载,在演奏时按照乐谱演奏,在作品准确性、专业性上要求更高。此外民族打击乐与爵士乐在相关作品中承担的存在形式与表现作用差异化明显,例如民族打击乐多用于营造氛围、烘托气氛,如戏剧表演中应用的打击乐,其多用于营造音乐与舞台形象,注重观眾的音乐体验,激发其内在情感体验与感知,而早期的爵士鼓,并未以强烈乐器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仍多的是用于辅助其他乐器,借助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配合来营造氛围。而在爵士乐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爵士鼓逐渐发展为主流乐器,并在搭配小鼓、桶鼓、擦的使用中,提升了本身的音乐表现力,既可solo表演,也可在作品中出现。
因此在表现中融合,需追求两者在演奏技法、表现手段上的共同性,促进中西方打击乐团的文化交流,共同推进创作工作,融合其共同表现形式,给予观众更多的听觉体验;其次,要求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在实践表现过程中进行相互融合、交通,弥补其融合作品中的诸多差异点,形成一种全新形式的融合表现形式;最后,探索两种打击乐内涵,以此为指导,推进两者融合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4]。
3.教学融合
从教学阶段,即实现其有效融合,能够起到较大的效果。首先可构建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联合教学模式,在留存民族打击乐意境的基础上,融入爵士鼓表现风格,以组合式、穿插式、分类式教学实现对学习者的融合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可促进民族打击乐手与爵士鼓手共同组建融合乐团,在交流与实践中促进两者融合[5]。
结语:综述,文章就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的融合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强调了两者融合实现双赢的必然性。要求在其融合过程中,能够结合其各自的创作形式、表现形式等,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促进打击乐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卢加.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J].戏剧之家,2018,(9):62.
[2]张利挺.民族打击乐与爵士鼓的融合分析[J].神州,2020,(1):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