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少工夫织得成

2021-11-25杨正果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多元化新媒体创新

摘要:近年来,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在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不断发展的境域中,信息可谓无处不有、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从前期的精准策划能力,到内容的守正求新,再到重塑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新的元素与多元化格局让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样式和形态也应随之发生着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 节目样式 创新 多元化

一、节目样态的真情化

新时代的节目样式越来越生活化和真人化,人们从过去对电视剧扁平化演绎苦乐年华的追寻逐渐让渡于真情流露、立体实感的真人秀节目的喜爱。作为第一个中国的真人秀节目,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出乎意料地走红,随之各个卫视跟风推出的各类真人秀生活旅游类节目也都大受欢迎,如《奔跑吧,兄弟》《妻子的浪漫旅行》《你好,生活》等,收视“长虹”。之所以出现这种可喜局面,首先在于节目编制形态跳脱了传统“老三篇”的固有藩篱,代之以无剧本无角色扮演,不再固定台词,而是通过嘉宾的真实状态和临时反应来赋能节目内容的真实可感,从中传导出“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的创作理念。真而有料,真而不秀,在增强节目趣味性的同时也更有生活化呈现的意味。江苏卫视《王牌对王牌》也是一档室内真人互动节目,节目分为多个游戏板块,固定主持人和邀请嘉宾在游戏过程中即兴互动,通过真实的游戏比赛和碰撞摩擦,让原本固定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变得灵动感人。通观这类一度占据众卫视黄金强档播出时段的“真人秀”节目,他们带共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真人真事、真心诚意、真材实料、真实场景、真情流露。“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观众更喜欢在节目中看到这种及时的,真实的情感反馈,让观众更加有代入感,产生“共情力”。因而当下的综艺类节目的节目样式和内容话题都更加的亲民,审美从阳春白雪的“高大上”到下里巴人的“接地气”的转变也让新时代的节目触及到人们真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一真字达成与受众的认知度、探究欲、好奇心、满足感的情感共鸣和同频共振,从而广受观众关注与追捧,有效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和美誉度。

二、舞台设计的人性化

广电节目制作中舞台设计也是关键的要素之一,不同的节目需要不同的舞台加持才能更好展现节目效果。舞台设计最终目的是为登台表演的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才是新时代舞台设计的精神旨归。如今舞台的意义不仅限于室内的场景布置,“人在那里,舞台就在那里”已成为舞台设计者的共识。这在《这就是街舞》節目录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许多舞蹈表演都放置在城市的街道广场等处进行,拉近了舞者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节目观赏的舒适性和代入感,可谓精准地把握了“街舞”的精髓实质,使节目更接地气,更具生活质感。而在《舞蹈风暴》节目中,对于舞台的设计又有新的创意。但万变不离其宗,都以观照人(舞者+看客)的存在为指向。我们都知道,舞蹈本身是一种现场感即时性很强的综合艺术,而如何不变形不走样地将舞蹈竞技从剧场移植到电视屏幕上,最大程度展示舞蹈的全方位美感,为此,节目组首次采用圆形舞台,观众可以360无死角观看,并通过360全景摄像技术和时空凝结技术定格舞者的高光瞬间,捕捉舞者的每一个完美动作,从而透过屏幕给观众震撼力极强、愉悦感极佳的视觉体验。可以说舞台的人性化设计成为这档节目最大的特色,成功地将《舞蹈风暴》收视率推送到本季度的top1.

三、节目内容的平民化

近年来,电视广播节目逐渐一改曲高和寡的精英诉求,越来越倾向于平民化表达。这一“华丽转身”历史性、群体性地解决了高大上的电视媒介精英型和普罗大众平民性的融合问题,让草根的梦想之路有了传播学意义上的展示舞台,有了话语表达和情感释放的空间,同时也让电视媒介找到了一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向发力、相得益彰的成功之路。这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平等身份、平行视角、平和态度的用心用情呈现,很容易使受众获得亲近感、亲和力和亲民性,故而为大众所喜爱。广播电视的平民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言化运用

方言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地域文化色彩。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除普通话外,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语言和本土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类节目用方言的形式来展现本地原汁原味的生活,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们带来“乡愁”般的亲切感受,顺应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需求,推动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正因为人们对方言的情感认同,制作方言类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地方电视台独辟蹊径的一道“家乡菜”。我们最常听到的方言类的节目大多出现在本地的交通广播节目当中,如兰州城市之声交通广播节目《王师傅攒帮子》,男女主持人通过兰州方言讨论时事话题,并通过连麦的方式与听众交流互动,浓郁的地方色彩更能深入人心,更具亲和力。再如四川电视台开办的《开心21》《打破砂锅猜到底》栏目,主持人和嘉宾用方言台词进行互动游戏和情景表演,给观众带来一种诙谐幽默又心有灵犀生动活泼气氛,且节目内容和话题多以逸闻趣事、邻里家常、民俗风情为主,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得轻松自然,大众文化传播借助方言的独特魅力显得更接地气、更有生气。

(二)参与度攀升

参与性是广电节目的固有属性和审美特征。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伴随电脑、手机等“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自我存在意识大大增强,渴望发声,也有便利条件支撑这种意愿。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制作在立足参与性的基础上,更多地追求参与度更上层楼。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实时互动交流表达,随机素颜登台亮相,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品牌塑造力和社会影响力,从中映射出电视传播中的平民化意识。一是参与全程化,新时代的比赛节目如东方卫视的《主播有新人》,从头至尾观众全程参与,或短信、或电话,或现场、或场外,或投票、或评论,并在抖音,微博等平台进行直播和选手互动。可以说线上线下的观众倾情参与,助推节目高潮迭起、精彩频现。二是参与路径宽。哔哩哔哩等网络观影平台弹幕表达形式的兴起,进一步拓宽了公众有效参与节目的途径。弹幕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特有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在观看网络节目时难以忽视的存在,相当于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通过发表自身看法与电视节目产生互动,很好地满足了观众良好的参与感。三是参与形式多。从2016年开始,春节联欢晚会也通过微信红包摇一摇,支付宝集五福分红包,猜春联赢奖品等多种方式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交流感,体现了电视传媒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为民情怀。

四、大众传播的时代化

文艺是为大众、为时代服务的。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是每一名传媒人和节目制作所应秉持的基本理念。时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作为答卷者,既要上架天线——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又要下接地气——摸准受众需求,精准发力。这就需要用脑力思创意,用笔力著华章,用脚力接地气,用眼力看四方。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都要努力奔跑,不作看客,不当过客,要做追梦圆梦的创客,“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在新冠疫情之后,许多节目中都出现了白衣天使的身影,在《王牌对王牌第五季》节目中,进行了云录制,邀请了100名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属进行线上参与,而节目录制现场只有嘉宾和主持人,座位席上没有任何一位观众。一场特殊的录制,以致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在《人世间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中,节目组和医疗组同吃同住100多天,记录下生与死的抗争,也记录下防护服下他们忙碌的身影。这样的纪录片不是艺术的激情的创作,而是真实记录的使命感,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大时代的传媒人,在紧跟时代步伐与时偕行的同时还要为时代发展进步勇于发声发光,甘当"传声筒"和"播放器",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五、文化内涵的品牌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更深沉、更持久的内在动力。同理,对广电节目制作来讲,要想获得高质量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底蕴的厚度、文化思想的高度、文化视野的宽度和文化品牌的亮度。一是要在每一档节目中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有机植入节目的每一个环节,力争"节目搭台,文化唱戏"。二是让文化内涵深厚的节目"演主角、成明星"。如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河北卫视研发的《中华好诗词》,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多种电视化包装手段,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类节目。有爆点的节目内容中也要“有情怀,带温度”2020年上线的《登场了!敦煌》《上新了!故宫》等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的播出,将历史悠远的故宫与敦煌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时尚,文化,新颖于一体新型综艺风格,收到不同凡响的热评。此类节目的播出,掀起了全民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让广大观众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召,同时也让媒体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格局站位,以塑造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为己任,以为世界所普遍推崇的中华经典诗词为依托,培育打造具有强劲引领力、向心力和文化认同感的品牌节目,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这是传媒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节目品质、精神、形象持久、稳定的发展后劲之所在。因此新时代节目创作想要不断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在娱乐的基础上,要站在大众审美的角度,创作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倡主流文化,传递正能量。

总之,新时代新环境新媒体下的节目创作,从前期的策划创意到灵感录制再到后期的用心打磨,求新求异求突破应是一以贯之的中心“红线”。如何在传统节目制作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不落伍,如何在自媒体和新媒体挤占受众份额的严峻挑战中持续保持“风景这边独好”的稳定收视率和显示度,需要对新时代电视节目创作要素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都要求新时代媒体人具备超前的创新意识和过硬的创新能力。

只有坚持真情化、人性化、平民化,时代化、品牌化“五化”并举,以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打底色,永不自满、精益求精,才能成就一档节目的非凡品格,从而走上行稳致远的康庄大道。“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新时代的广电节目制作任重道远。艾柯卡说过:“不创新,就死亡”。创新始终是电视事业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贯穿始终地保持灵活多变的创新理念并知行合一,才能为电视广播节目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创作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满足群众观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作者简介:

杨正果果,女,汉族,甘肃平凉人,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多元化新媒体创新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专业化PK多元化